皇太女 第153节(2 / 4)
他斟酌过得失,衡量过利弊,然后心甘情愿,许婚东宫。
用那些作为代价,来交换与景昭的余生,也没什么不好。
裴令之并不确定,数十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但他很确定,如果拒绝,他会从这一刻开始,抱憾终身。
所以真的没什么不好。
即使不喜欢这些交游往来,如果当作偶尔的调剂,其实也没什么。
他转过头,朝姐姐一笑。
笑如春风。
.
花宴中途,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彼时穆嫔正堆起毫无破绽的假笑,和裴令之上演东宫妻妾和睦的大戏。
围观内眷十分捧场,纷纷赞颂。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嘈杂声,紧接着东宫侍从飞奔而入前来禀告:“殿下,几位夫人争执起来了!”
几位发生争执的命妇被请到偏厅,见太女妃携穆嫔进来,一个个颇为羞愧,拜倒行礼谢罪。
她们都有了些年岁,远比裴令之、穆嫔年长,一来自觉一把年纪争执起来颇为难看,二来在太女妃的花宴上生事有冒犯太女妃的嫌疑,三来内眷中男子毕竟是极少数,她们鲜少和外男打交道,见到裴令之有些手足无措。
方才裴令之已经听侍从简单陈述了事情经过。
涉事双方,一方以怡侯夫人为首,另一方以安郡王妃、小杨娘子为首,还有几个南方女郎。
这些南方女郎,倒是着实冤枉。
虽然同样是预备联姻北方贵胄,但南方女郎的行情,要比南方郎君好得多。原因无他,北方十二州别管实际如何执行,至少表面上人人都要说一句继承家业只看嫡长,郎君女郎都一样;南方却不然,教养女儿仍然以贞静娴顺为要。
说句实在话,这些贞静娴顺的南方女郎,性情其实很符合高门大户娶妇的需要。兼之个个出身望族,容貌极美,才学过人,京城适龄郎君心里,也更愿意选个这样的妻子。
是以正式开宴之后,便有许多内眷去寻这些南方女郎们说话。
怡侯夫人就是其中一员。
争端开始之初,她正拉着一位沈娘子的手,和声细语地称赞对方举止有礼、谈吐文雅,果然不负沈氏盛名,将沈娘子夸得脸都红了。
这一切看似非常和谐,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怡侯夫人称赞沈娘子时,没压制住心底的不满,将南方北方女郎做了个对比,隐晦感叹了一句北方世风日下。
小杨娘子杨从妍,正巧路过听见,当即大为不悦,出言反驳。
于是冲突升级,演变为口角。
路过的安郡王妃本就与怡侯夫人有过积怨,义无反顾加入战团,于是冲突进一步升级,从二人口角演变为多人对吵,惊动双方相熟的亲友,助阵者有之、劝阻者有之、积极挑事看热闹者有之。最终这么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不断扩大,惊动了太女妃殿下。
关键时刻,穆嫔从来不掉链子,着重低声向裴令之介绍:“穿蓝衣那个是怡侯夫人,京中有名的活女诫,建元初年禁绝女诫的时候,怎么没把她给逮起来。”
裴令之一向从不评判女子面貌,认为极其无礼,但他看了一眼怡侯夫人,当即想起相由心生四个字。
他一言不发,只稍稍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无视小杨娘子羞愧中夹杂着理直气壮的目光,假装不认识她,平静落座,开始断案。 ↑返回顶部↑
用那些作为代价,来交换与景昭的余生,也没什么不好。
裴令之并不确定,数十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但他很确定,如果拒绝,他会从这一刻开始,抱憾终身。
所以真的没什么不好。
即使不喜欢这些交游往来,如果当作偶尔的调剂,其实也没什么。
他转过头,朝姐姐一笑。
笑如春风。
.
花宴中途,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彼时穆嫔正堆起毫无破绽的假笑,和裴令之上演东宫妻妾和睦的大戏。
围观内眷十分捧场,纷纷赞颂。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嘈杂声,紧接着东宫侍从飞奔而入前来禀告:“殿下,几位夫人争执起来了!”
几位发生争执的命妇被请到偏厅,见太女妃携穆嫔进来,一个个颇为羞愧,拜倒行礼谢罪。
她们都有了些年岁,远比裴令之、穆嫔年长,一来自觉一把年纪争执起来颇为难看,二来在太女妃的花宴上生事有冒犯太女妃的嫌疑,三来内眷中男子毕竟是极少数,她们鲜少和外男打交道,见到裴令之有些手足无措。
方才裴令之已经听侍从简单陈述了事情经过。
涉事双方,一方以怡侯夫人为首,另一方以安郡王妃、小杨娘子为首,还有几个南方女郎。
这些南方女郎,倒是着实冤枉。
虽然同样是预备联姻北方贵胄,但南方女郎的行情,要比南方郎君好得多。原因无他,北方十二州别管实际如何执行,至少表面上人人都要说一句继承家业只看嫡长,郎君女郎都一样;南方却不然,教养女儿仍然以贞静娴顺为要。
说句实在话,这些贞静娴顺的南方女郎,性情其实很符合高门大户娶妇的需要。兼之个个出身望族,容貌极美,才学过人,京城适龄郎君心里,也更愿意选个这样的妻子。
是以正式开宴之后,便有许多内眷去寻这些南方女郎们说话。
怡侯夫人就是其中一员。
争端开始之初,她正拉着一位沈娘子的手,和声细语地称赞对方举止有礼、谈吐文雅,果然不负沈氏盛名,将沈娘子夸得脸都红了。
这一切看似非常和谐,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怡侯夫人称赞沈娘子时,没压制住心底的不满,将南方北方女郎做了个对比,隐晦感叹了一句北方世风日下。
小杨娘子杨从妍,正巧路过听见,当即大为不悦,出言反驳。
于是冲突升级,演变为口角。
路过的安郡王妃本就与怡侯夫人有过积怨,义无反顾加入战团,于是冲突进一步升级,从二人口角演变为多人对吵,惊动双方相熟的亲友,助阵者有之、劝阻者有之、积极挑事看热闹者有之。最终这么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不断扩大,惊动了太女妃殿下。
关键时刻,穆嫔从来不掉链子,着重低声向裴令之介绍:“穿蓝衣那个是怡侯夫人,京中有名的活女诫,建元初年禁绝女诫的时候,怎么没把她给逮起来。”
裴令之一向从不评判女子面貌,认为极其无礼,但他看了一眼怡侯夫人,当即想起相由心生四个字。
他一言不发,只稍稍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无视小杨娘子羞愧中夹杂着理直气壮的目光,假装不认识她,平静落座,开始断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