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6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他们跟着顾千里,这些捞偏门的就得忌惮几分,知道他们是官家势力,不敢随意打主意。
  这些利害关系,自然要给他们说透,免得他们在成阳县走熟了,以为外面也这样太平。
  高里正恨不得自己亲自带队,倒是被沈宁劝住了。
  “有顾大人和蔺老板呢,里正伯该放手给年轻人。”
  高里正笑道:“也是如此,听阿宁的,我还得盯着砖窑呢。”
  这两窑一烧就是几十万块砖瓦,一烧就是俩月,可得盯住了。
  他们盖作坊借了人家好些砖瓦,都要还呢,作坊也还要扩建呢。
  育种司倒是不用他们提供砖瓦,县衙已经调集砖窑徭役,足够用的。
  送走蔺承君和顾千里以后,沈宁又和高里正一起看看砖窑,再跟大伯娘、裴大伯他们调整一下作坊的分工。
  现在家里作坊主要做干米粉,供西路发货的腌蛋、腐乳等。
  牛油锅底、方便面、酱料等都和靳老板合作,毕竟人家做餐饮是专业的,大厨功夫精湛,也能推陈出新。
  类似需要精湛厨艺以及火候掌控的,沈宁就和他们合作,她提出理念,他们来试制。
  她还要调整一下人员配备,再往县城送几个熟练工。
  她和裴长青在培养自己可用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后续人才,讲究可持续性发展。
  豆腐村是她和裴长青的根基,也是珍珠和阿年未来强有力的支持。
  一个人要走出去,在外做官经商,总不能单打独斗,需要身边有人。
  身边的人终归是从小培养的最贴心、最忠诚,也终归是利益捆绑最深的人才会团结。
  这就是宗族、同乡的力量。
  她和裴长青就是要给孩子打好这个基础。
  培养年轻人的能力和集体忠诚度、荣誉感。
  沈宁观察这两年,裴家老一辈都顶用,第二代一般,都不够出色,顶不起一个作坊。
  张氏是例外,她有销售天分。
  第三代倒是又可以。
  大丫非常细心,做财务不错。
  二丫也有销售谈判天分。
  铁头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跟张氏一样有闯劲儿。
  三叔家孩子目前还看不出什么,四叔家裴金子倒是不错,和高进升也能撑起一个作坊。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有一波优秀的人顶在前面,能让他们安心搞作坊和铺子,没有来自外面的强压。
  如果没有她和裴长青,豆腐村搞不起作坊,搞也会被人吞掉。
  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村里人也会看到这个关键,愚钝的看不到,高里正也会让他们看到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