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还从靳老板、陈家、霍家以及其他点心铺子借了不少糖果和点心花模,将糖浆、糖泥注入模具,脱模以后就得到各种形状的糖果。
  圆环、圆饼、海棠花、橘子瓣、方块、如意、万胜、糖塔等形状,再把专门的点心纸裁小将糖包起来,还可以趁着糖块未凝固的时候插入干净的小木棍,做成棒棒糖,方便小孩子食用。
  十来岁的女孩子学了识字算术,开了智慧,越发心灵手巧,还能自己开发新花样。
  她们编了辫子糖,还拿小兔子、小老虎、金鱼等的模具也做了动物糖,一个个都巴掌大。
  阮荷花的侄女阮小鱼手巧,琢磨着用糖浆画画,阮荷花怕她祸祸糖浆,不许。
  沈宁知道以后不但不阻止,还把阮小鱼好一个夸,让她只管试,画好了就给她涨工钱。
  一时间阮小鱼几个小姑娘趴在糖果制作间,一人守着一个小炭炉专心致志地研究怎么画糖画儿呢。
  沈宁也不打扰她们,对阮荷花道:“她们又勤快又手巧,有什么新点子只管试试,不要太拘着。”
  阮荷花笑道:“我寻思这白糖多贵啊,做坏了太可惜。”
  虽然做坏了可以回炉重融,但是天天烧着那糖也会变少吧?
  沈宁只说没事儿,让她们只管练。
  即便外面有好的手艺人她也没想请回来,坚持自家培养。
  自己培养起来的,尤其自己村的和外面请来的肯定不一样。
  就说裴云那边儿,从县里请的针线娘子和从村里带来的就差别很大。
  虽然不排除村里跟着出来的有人会自恃与东家亲近,会排挤外面请来的,可大部分村里跟着出来的会更上心为东家考虑,觉得他们是一起的。
  而且选人的时候就精挑细选,又把丑话说在头里,做不好、惹是生非就被赶回村里,他们反而更要强,都怕被赶回去丢人,至今没有太出格的。
  迄今为止裴云从豆腐村选的针线娘,沈宁从村里选出来的作坊帮工,还没有一个是被赶回去的。
  谁有不足的,身边人就会约束他,再有张氏、高里正等人管着,都专心做工赚钱。
  这边铺子自然也延续这样的惯例。
  沈宁去制糖间转一圈,出来跟阮荷花道:“人手还不够,嫂子带来的侄子侄女都勤快麻利,他们可还有一样的兄弟姊妹?再找几个来,我们还要做其他产品。”
  阮荷花早就对沈宁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会儿也没有什么惊讶震惊的了,只想想谁还能立刻过来干活儿。
  她掰着手指头又数了几个,豆腐村找三个,她大姐家一个外甥二姐家一个外甥女也不错。
  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生怕人家说这作坊都是她亲戚了,“阿宁,要不还是从咱村里找。”
  沈宁笑道:“咱村这一茬儿顶用的孩子都来差不多了,剩下的还得在村里学学。”
  从外村选可靠好用的,相当于直接掐尖儿,把聪明伶俐的找来直接上手。
  不识字没关系,来了一边做工一边学。
  作坊和铺子在哪里,识字班就在哪里。
  见沈宁一点都不介意,阮荷花就留意跟运输队说一声,让回去的时候给她公婆带个话儿。
  沈宁原本以为傍晚高里正和公婆会跟着运输队过来,结果她和裴长青吃过晚饭也不见人来。
  过来的运输队也还未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