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糖受甘蔗产量限制,甘蔗产量又受耕地面积限制,所以沈宁和裴长青觉得靠本国种甘蔗发白糖财不那么理想。
  最好的办法就是本土种一部分,再想办法跟南边儿小国进口甘蔗或者粗糙的蔗糖回来深加工,这时候暹罗、安南等地还没有制糖手艺。
  如何操作就需要顾千里、蔺承君跟朝廷以及地方官员沟通了。
  这个建议沈宁没说,而是借小鹤年的口说出来的。
  小鹤年跟谢恒一直保持书信联系,他会分享简单的科学知识,谢恒也会跟他分享普通人无法获知的一些信息,譬如舆图。
  南边儿诸国以及大庆各州府小鹤年都是从谢恒那里听来的。
  他对顾千里和蔺承君道:“既然福州岭南等地可以种甘蔗,那琼州、琉球,以及山里那些羁縻州自然也可以,像南边儿接壤的安南、扶南、暹罗等国肯定也盛产甘蔗。”
  他虽然小,却早慧,甚至有一种生而知之的天赋,再加上沈宁裴长青等人的教导启发,他无师自通了很多道理。
  他听谢恒说那些地方时不时就要造反一下子,朝廷时常力有不逮,不能很好地辖制他们。
  既然武力统治效果不理想,不如经济制裁?
  经济这个词是他跟爹娘学的,爹娘现在好像破罐子破摔了,在他面前说话都不怎么掩饰的。
  他们经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哪里哪里喜欢闹独立就应该掐住他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专心搞生产。
  他自来聪慧,把爹娘的话结合村里、县里众老板的情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爹娘就是拿住了村民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一心搞钱过好日子,整天埋头做豆腐素鸡啥的,根本没空嚼舌头打架。
  县里众老板也是如此,忙着跟娘合作赚钱,就没空搞内斗了。
  那南边儿诸国,以及悬于海外的琉球、琼州府是不是也可以如此?
  他们孤悬海外,经济不发达,生活艰苦。
  朝廷让他们种甘蔗换其他资源,那些大小地主为了发财就会纷纷种甘蔗。
  朝廷允许他们用甘蔗换粮食,一开始甘蔗贵粮价便宜,有些地主就敢全种甘蔗。
  如此还有不被人制裁口粮的?
  安南那些小国也是,用丝绸、瓷器、茶叶、白糖等换他们的甘蔗,那些贵族估计没有不答应的。
  为了换取更多财富,他们会种更多甘蔗。
  他们忙着种甘蔗,自然也没多少心思生事儿。
  而朝廷从外地换甘蔗,做成白糖大量出口海外,并不会影响国内粮食产量。
  这个建议一出,顾千里和蔺承君几个都赞好主意。
  顾千里从统治者角度出发,觉得这是给羁縻州等地找到了生财之道,能用甘蔗换钱、盐、粮,他们自然乐意。为了长期跟朝廷交换,他们也不敢轻易生事儿。
  再有安南扶南等地,合作日久,两国交流更深,也有助于朝廷更好地了解、克制他们。
  为了交易顺利进行,为了保护物资不遗失,那不得派兵护送么?
  顾千里瞅着小鹤年,目光里满是赞赏和不可思议。
  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计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