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沾着唾液的碎脏布被扔到地上。
  为首的壮汉当即骂开了:“秃发索虏!老子迟早有一天,要将你们千刀万剐,一个不留!”
  “还有你们这些帮着索虏做事的狗脚玩意儿!”
  豹眼圆睁,唾啐冯二郎:
  “呸、没骨头的东西。”
  “你再敢乱咬人,信不信我将你牙给拔了!”
  “郡主。”冯二郎制止了锁儿继续张扬。
  大魏各处,民情不一,胡汉百年矛盾,哪有说调和就调和的?
  从前汉歧胡,而后胡杀汉。大江以北,谁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魏国相比大多数胡人政权温和,但也得看是和谁比。
  尤其是对于长于中原腹地的汉人而言,更多的还是盼望着南面的齐国能够有朝一日光复北地。
  “你们是谁派来的?”冯二郎单刀直入,“那些弓箭、矛戟,可不是什么山匪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呵,光复汉土,焉需有人指使?”壮汉梗着脖子,“无非想让家乡父老,有地可耕,有粮可吃!”
  “你口口声声说要光复汉土,就凭着杀一两个王公贵戚?”
  冯二郎针锋相对道。
  壮汉不说话了。
  冯二郎目光深邃,“你倘若真是为汉人所遇不公叫屈,纠结私兵,反了朝廷,南地或许会当你是个义士。但是就依照南地世家那嘴脸,你一黎庶出身之人,有几个看得起你?”
  “你有胆起义,他们都没胆发兵。”
  “再说你行刺王妃和郡主,怎么行刺北海王不得,朝妇孺下手,这也是义士所为?”
  “再往上面攀扯些,北海王妃是我冯家女,今太皇太后的侄辈,你口口声声说是要家乡父老有地可耕,太皇太后推行均田、三长,便是为解决此等国计民生!”
  “而朝中掣肘太皇太后最多的,便是极为顽固不化的鲜卑勋贵。”
  “你如今这事若是闹大了,你猜猜,究竟是遂了谁的意?”
  连番发问已彻底叫他傻在了当头,“不......不可能的,他、不、不可能!”
  “你若还不招来,怕是死都落不得个明明白白!”
  ......
  “这位小娘子,您可是前来拜访郡公的?可有名剌?”
  衣着打扮虽简,身上的面料却是上乘的小娘子已经在郡公府外头站了小半个时辰了。
  门人不敢随意赶人,上前问询道。
  拓跋聿摇摇头,她一时起意出宫,未细想要去哪儿,不知为何,行至京兆郡公府门口,见那斗大的牌匾,就走不动道了。
  这下门人为难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