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4)
“牖外的银杏叶生得真好,等雨落完了,你拾些来,做花笺。”
到底是变了好,还是不变好?
“四娘......到了那边,你别怪我,好不好?”
......
“城内前些日子闹虏疮,现下如何了?”
批阅完的奏疏搁置在一旁,冯芷君阖眼缓解在灯下批阅奏折的酸痛。
“回陛下,早已止住了。染疮的人并不多,悉数得以安置。”
“说来,他倒也做了些好事。”
拓跋弭推行官医,不论是公是私,冯芷君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整个大魏遍采草药,寻名医,集中给百姓救护。
听起来大功一件,陛下仁德,但实际试行下去便会发现难如登天。
拓跋弭自己也心知肚明,拓跋允前往六镇更重要的是为安边民,而非推行官医。
随后政策夭折,不了了之,也是情理之中。
但雁过留痕,即便最后没能国境之内推行官医,却也留下了许多医倌。
是以此次平城发虏疮,并未波及许多人,很快得以遏制。
“善。”
均田制试行在即,冯芷君最担忧的便是突如其来的灾殃导致政策迟滞。
她睁眼,看向一直在屏风前学习律例的拓跋聿,凤眼微挑,招手唤妙观近前。
“哀家倒没注意......陛下是何时对律例有兴趣了?”
“似是......似是自京兆侯入宫献策起。”
妙观语气甚至小心:“是否要......”
“几本书而已,由着她去。”冯芷君不打算在这上面为难,“另外──”
信手自案上取出几本奏疏,妙观定睛瞧去,大抵都是同均田有关的,当中不少光瞧奏疏上写着的人名都能瞧出褒贬。
“你把这些拿给陛下看,让她三日内写本策论出来。”
冯芷君顿了顿,“不许去问阿耆尼。”
“诺。”
妙观端着数本奏疏朝拓跋聿走去,案上的饮子不知何时已经凉了,冯芷君也不唤人,沁凉的饮子落到胃底,激得她的困倦一扫而空。
她另拿起一本红底奏疏,明秀端方的小楷带着生气。
臣雍州刺史冯初谨奏:臣闻,国为民纲......泾渭汤汤,哺民百万,今乞伏丹江......
冯芷君皱了皱眉,朱笔书下几个字,合上,不再看它。 ↑返回顶部↑
到底是变了好,还是不变好?
“四娘......到了那边,你别怪我,好不好?”
......
“城内前些日子闹虏疮,现下如何了?”
批阅完的奏疏搁置在一旁,冯芷君阖眼缓解在灯下批阅奏折的酸痛。
“回陛下,早已止住了。染疮的人并不多,悉数得以安置。”
“说来,他倒也做了些好事。”
拓跋弭推行官医,不论是公是私,冯芷君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整个大魏遍采草药,寻名医,集中给百姓救护。
听起来大功一件,陛下仁德,但实际试行下去便会发现难如登天。
拓跋弭自己也心知肚明,拓跋允前往六镇更重要的是为安边民,而非推行官医。
随后政策夭折,不了了之,也是情理之中。
但雁过留痕,即便最后没能国境之内推行官医,却也留下了许多医倌。
是以此次平城发虏疮,并未波及许多人,很快得以遏制。
“善。”
均田制试行在即,冯芷君最担忧的便是突如其来的灾殃导致政策迟滞。
她睁眼,看向一直在屏风前学习律例的拓跋聿,凤眼微挑,招手唤妙观近前。
“哀家倒没注意......陛下是何时对律例有兴趣了?”
“似是......似是自京兆侯入宫献策起。”
妙观语气甚至小心:“是否要......”
“几本书而已,由着她去。”冯芷君不打算在这上面为难,“另外──”
信手自案上取出几本奏疏,妙观定睛瞧去,大抵都是同均田有关的,当中不少光瞧奏疏上写着的人名都能瞧出褒贬。
“你把这些拿给陛下看,让她三日内写本策论出来。”
冯芷君顿了顿,“不许去问阿耆尼。”
“诺。”
妙观端着数本奏疏朝拓跋聿走去,案上的饮子不知何时已经凉了,冯芷君也不唤人,沁凉的饮子落到胃底,激得她的困倦一扫而空。
她另拿起一本红底奏疏,明秀端方的小楷带着生气。
臣雍州刺史冯初谨奏:臣闻,国为民纲......泾渭汤汤,哺民百万,今乞伏丹江......
冯芷君皱了皱眉,朱笔书下几个字,合上,不再看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