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3 / 4)
这不笑话吗,输了,命都没了,这所谓的“龙票”,自然就不作数了。
弘晖的借条,和皇太极的“龙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禵……
胤禵要是熟悉老祖宗的这段历史,以他灵活的头脑,应该能想的到这个方法,也能凭借他强硬的手段将之实施。
但怎么说呢,康熙帝在教儿子的时候,只教了祖宗的“美好品德”和“望风来降”的顺应天命,一些老赖的手段可能也教了,但都是经过美化之后教的。
能不能领悟到这里面的奥妙,全靠自己的悟性。
胤禛和胤禵学的一样,他教给弘晖的更少。
但弘晖有个从小头脑、手段就不走寻常路的鬼才兄弟,他看德亨经营织造局从小看到大,一些匪夷所思的商业操作让人拍案叫绝,在这种夺权的紧要关头,他将自己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才学全部调动,给他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他敢想,就敢做。
他压上他们兄弟所有,一定要平了准噶尔,作为他上桌的筹码。
皇太极要是地下有感,一定会感慨,这真是他亲后孙。
也不得不说,天命有归,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一句虚话。
弘晖能从貔貅似的大户当中抠出粮草来,自然是他的本事,就连胤禵都不能说什么。
在牛马粮草还没出仓之时,弘晖就开始筹备进攻准噶尔了。
大军多停留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的粮草,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及时止损。
这个时候,德亨被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耳中,他提出出战,胤禵自然不允。
弘晖一边备战,一边说服胤禵,金秋十月,即将入冬,是出战最好时机。可以且战且从准噶尔获取的战利品养军。
胤禩给胤禵的信件和德亨被圈禁的消息几乎是同时到达胤禵和弘晖手里。
弘晖当即不再犹豫,不管胤禵同不同意,出兵准噶尔,他势在必行。
且即刻出发。
他需要这份军功。
胤禵心里很不舒服,胤禩让他“照顾”弘晖,哈,是觉着他会害了弘晖吗?
既然弘晖自己去找死,他何必从中做这个恶人。
你既再三请战,那就去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作战,需君王特令。
当初康熙帝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如朕亲临”,同时赋予了全部的军权。
弘晖请战,只要胤禵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北京请命,就可出兵准噶尔。
郭少仪和柳家耀的五千兵马,是弘晖的亲军,并不是全部,他还有额驸策凌的北方军,有延信和傅尔丹的中军,月兰也亲去西藏,请调藏军从南出兵,一切调度都井然有序。
胤禵竟然只要坐镇大后方即可了。
此时胤禵再收手已经晚了,大军不可轻动。 ↑返回顶部↑
弘晖的借条,和皇太极的“龙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禵……
胤禵要是熟悉老祖宗的这段历史,以他灵活的头脑,应该能想的到这个方法,也能凭借他强硬的手段将之实施。
但怎么说呢,康熙帝在教儿子的时候,只教了祖宗的“美好品德”和“望风来降”的顺应天命,一些老赖的手段可能也教了,但都是经过美化之后教的。
能不能领悟到这里面的奥妙,全靠自己的悟性。
胤禛和胤禵学的一样,他教给弘晖的更少。
但弘晖有个从小头脑、手段就不走寻常路的鬼才兄弟,他看德亨经营织造局从小看到大,一些匪夷所思的商业操作让人拍案叫绝,在这种夺权的紧要关头,他将自己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才学全部调动,给他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他敢想,就敢做。
他压上他们兄弟所有,一定要平了准噶尔,作为他上桌的筹码。
皇太极要是地下有感,一定会感慨,这真是他亲后孙。
也不得不说,天命有归,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一句虚话。
弘晖能从貔貅似的大户当中抠出粮草来,自然是他的本事,就连胤禵都不能说什么。
在牛马粮草还没出仓之时,弘晖就开始筹备进攻准噶尔了。
大军多停留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的粮草,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及时止损。
这个时候,德亨被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耳中,他提出出战,胤禵自然不允。
弘晖一边备战,一边说服胤禵,金秋十月,即将入冬,是出战最好时机。可以且战且从准噶尔获取的战利品养军。
胤禩给胤禵的信件和德亨被圈禁的消息几乎是同时到达胤禵和弘晖手里。
弘晖当即不再犹豫,不管胤禵同不同意,出兵准噶尔,他势在必行。
且即刻出发。
他需要这份军功。
胤禵心里很不舒服,胤禩让他“照顾”弘晖,哈,是觉着他会害了弘晖吗?
既然弘晖自己去找死,他何必从中做这个恶人。
你既再三请战,那就去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作战,需君王特令。
当初康熙帝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如朕亲临”,同时赋予了全部的军权。
弘晖请战,只要胤禵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北京请命,就可出兵准噶尔。
郭少仪和柳家耀的五千兵马,是弘晖的亲军,并不是全部,他还有额驸策凌的北方军,有延信和傅尔丹的中军,月兰也亲去西藏,请调藏军从南出兵,一切调度都井然有序。
胤禵竟然只要坐镇大后方即可了。
此时胤禵再收手已经晚了,大军不可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