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8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彼得大帝在1725年,也就是雍正三年去世,当时,消息传回国内后,雍正帝还派遣理藩院官员亲去鄂罗斯吊唁,带回来的消息是,接任彼得大帝皇位的,是他的继妻叶卡捷琳娜。
  听到这个难以置信、更加难以接受的消息后,雍正帝给了一个评价:北蛮之国,也太不讲究了,并对鄂罗斯真的是一个大国表示怀疑。
  还是弘晖忍不住说了句:“姐姐乃是和鄂罗斯比邻的土尔扈特女王,在欧洲,妻子继承夫家王位,乃是寻常。”才制止了雍正帝的鄙夷。
  德亨从范毓馪那里所得的消息更多一些,彼得大帝去世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妻子叶卡捷琳娜即位,是多方争斗的结果。
  伊凡支持废太子外甥的儿子、即彼得大帝的孙子小彼得为帝,并向范毓馪求助,借助中方势力,以武力助小彼得登基。
  但是,支持叶卡捷琳娜的人不是旁人,而是彼得大帝的亲信和枢密院。
  伊凡和小彼得代表了旧势力,枢密院代表了彼得大帝的意志,两方相争,其实是新旧势力的争斗。
  如果是小彼得赢了,恐怕彼得大帝的改革,将人亡政息,不复存在。
  旧势力稍微弱,所以,伊凡欲取得范毓馪的支持和帮助。
  但是吧,在国人来说,在两方势力势均力敌的时候,最好束手观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多么简单的道理。
  若是一方有碾压性的优势,那就可以出手帮上一帮,让被压制的势力多扑棱两下的,坚持坚持,打一打损耗战,消耗的是整个鄂罗斯国家的元气,与几有利。
  战损的邻居可比元气满格全副武装的邻居可爱多了,是不是?
  范毓馪就是这么做的,他表面上答应着伊凡,并假装给土尔扈特和中国朝廷送信,实际上观望看戏,企图让双方多斗上一年半载的。
  可惜,彼得大帝生前对中国大使馆多有防范,他死了,亲信缅什科夫公爵敏锐的察觉到了范毓馪“一定是在密谋什么”,他快刀斩乱麻,带领近卫军和枢密院,和伊凡等旧势力火拼之后,强硬扶持亚卡捷琳娜登基为女王。
  范毓馪在伊凡面前摇头感叹不管是来往土尔扈特还是中国,都耗费了时间,以至于误了大事。
  心下却是不以为意,就算我不借助外力,也能助你和这新女王斗一斗。
  只要你们争斗不止,才能有我用武之地嘛。
  不过,那个缅什科夫公爵敌意太大,不可不防。
  卡捷琳娜女王好酒,为了化解缅什科夫的针对,范毓馪特地为女王进上中西方不同种类的美酒,“请求”女王在他和缅什科夫之间说和。
  最后,卡捷琳娜死于肝脏衰竭,临终前,指定小彼得为继承人。
  范毓馪因此受到了缅什科夫的报复,认为是他害死了女王,并蛊惑了女王,指定了小彼得为继承人。
  但要范毓馪来说,缅什科夫纯粹是找借口驱逐他回国。
  卡捷琳娜的死可能、也许、大概有那么一点点关联,毕竟美酒确实是他献上去的,但指定小彼得为继承人可就跟他一点没关系了。
  小彼得是最合法的顺位继承人,不立他,立谁?
  彼得大帝的子孙中,还有比他更名正言顺的吗?
  而且,小彼得年幼,他登基,缅什科夫完全可以继续保持朝政,他应该笑才是。
  范毓馪可以被皇帝召唤回国,但决不能被驱逐回国,这是尊严问题。
  所以,小彼得一登基,伊凡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缅什科夫公爵锁拿下狱,并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避开枢密院。
  其中范毓馪出力多少,恐怕只有伊凡自己知道了。
  小彼得、也就是彼得二世,对范毓馪非常推崇,赐予他伯爵荣誉头衔,并争取给他在鄂罗斯宫廷获得职位,让他来辅佐自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