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家四公子,天生的反骨,大师给算过,将来他是要捅大篓子、让陈家颜面扫地的。因此,陈老爷子把八岁的他安置在了海外,好去一去佞气。
  也不知是这招真的奏效,还是大师就是个蒙古大夫,陈冶秋不仅一直安稳求学、创业,连性子都磨炼地老成持重,半点儿要捅娄子的迹象都没有。正相反,如今陈家很多海外业务都得凭着他的资源和能力才能办妥。
  也正是有鉴于此,陈冶秋从天生的反骨仔摇身一变成了命定的少东家,今年更是重塑罗汉金身,被爷爷大张旗鼓地请回了北京。
  陈冶秋看老爷子一会儿一个样,也不将他邀请共进早餐的话放在心上,只把累了一天的身子往圈椅里靠了靠,陪老爷子坐着。
  他这一坐定,围上来的人就多了。
  谢恺笑盈盈地看着孙子孙女近水楼台,先来跟陈冶秋打了招呼、拜了山头,手一摆,招呼过来一个年轻女孩儿。
  “阿声过来。”
  女孩儿从人群中走来,笑着轻轻叫了声爷爷,柔和的眉眼垂下,眼角余光看向了陈冶秋。
  “四儿,我孙女儿,谢英声,你出国那会儿她才两岁。”谢恺拍着她的手,朝陈冶秋介绍道,“虽说是你师妹,跟我学写字儿的年头可比你长。”
  陈冶秋站起来,和谢英声握了握手,又坐下了。
  不断有人涌来,或自我介绍,或经人引荐,把陈冶秋和谢恺围了个结实。
  要不是听说陈冶秋会来,大部分客人只会礼到人不到,或者顶多露个面就走,待不到这么晚。如今终于如愿,张家的少爷、李家的小姐、杨家的千金、孙家的公子,自然都得过来攀谈几句。
  陈冶秋只点头打招呼,并不多说。
  谢英声一直站在谢恺身边,脸上带着浅淡温和的笑,话也不多,只在有人提到写字作画时才参与聊几句。
  但陈冶秋知道,她偶尔会往自己这儿看上一眼。
  他侧过头,也看向谢英声。
  目光才对上,谢英声愣了一瞬,脸一红,无措地转开了视线。
  陈冶秋觉得无趣,低头喝了口茶,继续看眼前一堆人卖力表演。
  渐渐没了耐性,陈冶秋以四处转转为借口起了身,又谢绝了一众想要陪同的示好,在院儿里绕了绕,甩开跟着的尾巴,到了二楼一个不起眼的露台前。
  他想安静安静,让自己的脑仁儿不至于像是被开水煮沸了一样。
  踏入通往露台的门,陈冶秋从兜里掏出烟。
  本打算独自抽一根儿喘口气,却发现露台上已经有人了。
  陈冶秋停了脚步,不打算靠近,却又不可避免地打量起了先他一步躲清净的人。
  那是个女人,背对着他站着,身影窈窕,手里的细烟飘着烟雾,左一团右一簇地像是要把比夜色还安静的她吞没。
  陈冶秋默默往门边的阴影里退了一步。
  本想着互不干扰地共享这个露台,手往裤子口袋里一伸,却发现打火机落车里了。
  他摆弄着手里的烟,下意识地又朝那个女人看去。
  楼下像是有什么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偏过了头,往楼下看。
  陈冶秋也因此看清了她的脸。
  虽然只是侧脸,却线条流畅,眉目细腻。按书法之解,如他自小描摹的《皇甫诞君碑》,有北碑的气韵,又有南贴的风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