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3)
这话倒是不假。苏意站在温棠身边,瞥了一眼正说得眉飞色舞的云姨娘。这新生的孩子娇弱,夜里啼哭本是常事,偏生只认秦长坤,秦长坤一去便破涕为笑,为人父者见此情景,心中怎能不动容?
这些日子,秦长坤有大半时间都歇在云姨娘屋里。那孩子也愈发黏着父亲,夜里不见父亲便要扯着嗓子哭嚎,见了父亲,秦长坤稍一逗弄,便咯咯笑。
苏意走到温棠身边,挽住她的手臂。那边,云姨娘仍在国公夫人跟前笑声不绝。
老夫人又与温棠细细商议了几句孩子们周岁宴的布置安排,何处设席,戏班子请哪家,说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众人才各自散去。
出了正院,苏意才长长吁了口气,挽着温棠低声道,“大嫂,前番托大表哥寻的名医,我也瞧过了。大约......我真是天生不易生养的体质。”她语气里带着一丝认命的淡然。
大嫂和大表哥尽心帮了她,秦长坤也没少来她房里,汤药更是灌了不知多少,结果如此,失落难免,却也并非不能接受。
毕竟,如今看秦长坤那张脸,是愈发不顺眼了,招蜂引蝶,处处留情。私下里骂他的话能攒一箩筐,能骂上三天三夜不重样。
“对了,我给夏姐儿和淮哥儿备的周岁礼!”苏意转开话题,眉眼弯弯,“我亲手绣了两套小衣裳,还打了两个赤金镶玉的长命锁......”她兴致勃勃地描述着。
温棠笑着赞她手巧,苏意说得正高兴,忽地想起什么,“对了,二爷那边,又要纳新人了。”
温棠微讶,云姨娘才生产不久,竟这般快?“纳的谁?”
“大嫂您也认识,先前见过。”
温棠想起了之前来院子里的表姑娘,之前这位表姑娘还捧着做的糕点去过秦恭的书房。
正应了温棠想法,秦长坤要纳的正是云姨娘的表妹,那位王姑娘。
如今该叫王姨娘了。
秦二爷这风流性子,当真是半点也改不了,红颜知己如流水,旧人未冷,新人又至。
--
国公夫人独坐饮茶,面色时阴时晴。秦国公处理完外务进来,瞧见夫人脸色,脚步一顿,便想悄声退出去。
国公夫人却跟背后生了眼睛似的,没回头就知道是哪个来了。
秦国公只得整了整衣袍,重新摆出风度翩翩的姿态走进来,正对上夫人挑剔审视的目光,“果然就是随你了。”
秦国公:……
国公夫人补充,“长坤是随了你。”
秦国公年轻时虽是武将出身,却也是名动京华的玉面郎君,面如冠玉,尤其一双含情目,看根木头桩子都显得情深意切,更难得常年嘴角噙笑,一笑便漾出两个浅浅梨涡,当年京城里不知多少闺秀见了他要脸红心跳。
所幸他早早与青梅竹马的陆家小姐定了亲,名草有主。
国国公爷抚了抚修剪得宜的短须,带着几分自得,“那是自然,长坤的样貌气度,自是随了他老子我。”
秦国公哪怕到了这个年纪,仍对自身“风韵犹存”一事依旧深信不疑。
国公夫人凉凉地瞥他一眼。
“我是说,随了你的风流成性。”她放下茶盏。
秦国公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上头那位,是不是还惦记着把恭儿认回去?见我们恭儿文韬武略,风姿气度,样样出挑,想起自己膝下那两个不成器的,一个嚣张跋扈,一个病病歪歪。想把我们辛苦养大,视若珍宝的儿子要回去替他撑门面?”
国公夫人对龙椅上那位并无多少敬畏,那人曾是陆家奴仆,更与她的长姐有过那样不堪的过往,她可怜的长姐,那样温婉爱笑的人儿,硬生生被逼得生下两个孩子,最终..... ↑返回顶部↑
这些日子,秦长坤有大半时间都歇在云姨娘屋里。那孩子也愈发黏着父亲,夜里不见父亲便要扯着嗓子哭嚎,见了父亲,秦长坤稍一逗弄,便咯咯笑。
苏意走到温棠身边,挽住她的手臂。那边,云姨娘仍在国公夫人跟前笑声不绝。
老夫人又与温棠细细商议了几句孩子们周岁宴的布置安排,何处设席,戏班子请哪家,说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众人才各自散去。
出了正院,苏意才长长吁了口气,挽着温棠低声道,“大嫂,前番托大表哥寻的名医,我也瞧过了。大约......我真是天生不易生养的体质。”她语气里带着一丝认命的淡然。
大嫂和大表哥尽心帮了她,秦长坤也没少来她房里,汤药更是灌了不知多少,结果如此,失落难免,却也并非不能接受。
毕竟,如今看秦长坤那张脸,是愈发不顺眼了,招蜂引蝶,处处留情。私下里骂他的话能攒一箩筐,能骂上三天三夜不重样。
“对了,我给夏姐儿和淮哥儿备的周岁礼!”苏意转开话题,眉眼弯弯,“我亲手绣了两套小衣裳,还打了两个赤金镶玉的长命锁......”她兴致勃勃地描述着。
温棠笑着赞她手巧,苏意说得正高兴,忽地想起什么,“对了,二爷那边,又要纳新人了。”
温棠微讶,云姨娘才生产不久,竟这般快?“纳的谁?”
“大嫂您也认识,先前见过。”
温棠想起了之前来院子里的表姑娘,之前这位表姑娘还捧着做的糕点去过秦恭的书房。
正应了温棠想法,秦长坤要纳的正是云姨娘的表妹,那位王姑娘。
如今该叫王姨娘了。
秦二爷这风流性子,当真是半点也改不了,红颜知己如流水,旧人未冷,新人又至。
--
国公夫人独坐饮茶,面色时阴时晴。秦国公处理完外务进来,瞧见夫人脸色,脚步一顿,便想悄声退出去。
国公夫人却跟背后生了眼睛似的,没回头就知道是哪个来了。
秦国公只得整了整衣袍,重新摆出风度翩翩的姿态走进来,正对上夫人挑剔审视的目光,“果然就是随你了。”
秦国公:……
国公夫人补充,“长坤是随了你。”
秦国公年轻时虽是武将出身,却也是名动京华的玉面郎君,面如冠玉,尤其一双含情目,看根木头桩子都显得情深意切,更难得常年嘴角噙笑,一笑便漾出两个浅浅梨涡,当年京城里不知多少闺秀见了他要脸红心跳。
所幸他早早与青梅竹马的陆家小姐定了亲,名草有主。
国国公爷抚了抚修剪得宜的短须,带着几分自得,“那是自然,长坤的样貌气度,自是随了他老子我。”
秦国公哪怕到了这个年纪,仍对自身“风韵犹存”一事依旧深信不疑。
国公夫人凉凉地瞥他一眼。
“我是说,随了你的风流成性。”她放下茶盏。
秦国公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上头那位,是不是还惦记着把恭儿认回去?见我们恭儿文韬武略,风姿气度,样样出挑,想起自己膝下那两个不成器的,一个嚣张跋扈,一个病病歪歪。想把我们辛苦养大,视若珍宝的儿子要回去替他撑门面?”
国公夫人对龙椅上那位并无多少敬畏,那人曾是陆家奴仆,更与她的长姐有过那样不堪的过往,她可怜的长姐,那样温婉爱笑的人儿,硬生生被逼得生下两个孩子,最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