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3)
苏榛想的则是更深一层,若真能制出不跑绒、或较少跑绒的衣服,那收来的那些家禽羽毛可得留好,囤得多了、明年又是一个新进项!
娘仨一夜好眠。
距离山海嘉年华举办倒计时十日。
木工坊首批蛋卷桌椅完工,因盛重云不在,苏榛便全权负责了质检验收。这对一个曾经的露营博主来说再简单不过。
基本就是检查桌椅表面是不是打磨光滑了、边角圆润了、结构稳定了,以及折叠配件是不是顺畅、坐上去是不是刚好能托住腰背,结不结实。
也为了检测承重,苏榛还特地寻了全村最壮最高的两个汉子、挨个坐月亮椅上使劲的晃、摇。
直至确认无误才打包装箱。
配套的袋子也用的是防水帆布,月亮椅收起来本就极小,三、五斤的份量提着就能走。
蛋卷桌收纳稍大一些,但四尺长度的重量也仅有二十二斤。可惜眼下只能用实木做,要是有铝合金,重量起码能少一半。
经过一番严格检验,首批完工六十张蛋卷桌合格四十八张,余十二张微瑕,问题也不大,稍做调整便成;
月亮椅则是完工了二百四十张、合格二百二十张,余二十张微瑕。
总的来说苏榛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这才首批。但庄伯却有些不悦,随后还把几个徒子徒孙叫进工棚训斥了好一通。
毕竟在庄伯眼中,首检八成合格简直是耻辱。
苏榛不想插嘴,在他训人的时候就偷偷溜回萧家了……
回萧家也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跟符秀才一起敲定了蛋卷桌椅的招贴词。
招贴方面,苏榛本想着靠手抄太麻烦,拿去城中找拓印的直接拓个几百份到处分发。
没想到她这么一说,把符秀才惊得肉疼,大呼不可不可。苏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又现代思维了,时下的纸太贵啊,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舍不得用几张。
再说拓印,光是刻模子都得耗费不少银钱。
两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用手抄加口传的方式“双管齐发”。
又因预估这户外用品的主要客户应是各行商、镖局、小摊主,所以口传词就写得很“接地气”,写完之后再手抄一定数量,发至交易服务组去全文背诵。
才把这琐碎敲定,外头就传来李和兴奋的声音:“苏娘子,我们跟靠山村谈成了!”
苏榛大喜,才站起来迎、就见李和与山梅并肩走进了冰屋。
李和满脸喜色,额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赶回来的。山梅跟在他身后,亦是难掩兴奋,进来就直接说:“榛娘,靠山村费里正同意了只分两成。另外给咱们保底供货增加到五百只柴鸡、三百只麻鸭、两百只大鹅!下午就能运来第一批各五十只,另外再来三个人手帮着宰杀和清理。”
李和又迫不及待的补充:“但费里正说如果一文的订金都不收,他在村里也难以服众。我跟山梅便私自作了主,付三两。苏娘子你看成不?不成也没事儿,我从我奶奶那里拿银子填上。”
苏榛笑得不行,直说谈成了是大好事,拿三两订银而已有何不成的,不用他去拿李家婆婆的私银,从公帐里支出。
李和听了便只顾着乐,还是山梅赶紧拿出跟靠山村签好的契、以及三两的收条一并交给了符秀才,入了公帐。
苏榛回屋去取三两银子的功夫,符秀才好奇,问李和是如何谈得如此顺利。李和咧着嘴乐,直说:“多亏了山梅提及重云公子是苏娘子的——”
话没说完,被山梅打断:“也没什么,重云公子在咱白水村办木工坊的事儿也传开了,费里正估计也是想着、将来跟盛府也能打上交道吧。”
山梅说完,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可眼神里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心虚。她暗自懊恼李和这张嘴太没把门的,差点就把不该说的话抖落出去。
其实她心里清楚,苏榛不愿大伙儿出去拿盛重云的名字宣扬,毕竟盛、苏两家连礼都没过呢。 ↑返回顶部↑
娘仨一夜好眠。
距离山海嘉年华举办倒计时十日。
木工坊首批蛋卷桌椅完工,因盛重云不在,苏榛便全权负责了质检验收。这对一个曾经的露营博主来说再简单不过。
基本就是检查桌椅表面是不是打磨光滑了、边角圆润了、结构稳定了,以及折叠配件是不是顺畅、坐上去是不是刚好能托住腰背,结不结实。
也为了检测承重,苏榛还特地寻了全村最壮最高的两个汉子、挨个坐月亮椅上使劲的晃、摇。
直至确认无误才打包装箱。
配套的袋子也用的是防水帆布,月亮椅收起来本就极小,三、五斤的份量提着就能走。
蛋卷桌收纳稍大一些,但四尺长度的重量也仅有二十二斤。可惜眼下只能用实木做,要是有铝合金,重量起码能少一半。
经过一番严格检验,首批完工六十张蛋卷桌合格四十八张,余十二张微瑕,问题也不大,稍做调整便成;
月亮椅则是完工了二百四十张、合格二百二十张,余二十张微瑕。
总的来说苏榛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这才首批。但庄伯却有些不悦,随后还把几个徒子徒孙叫进工棚训斥了好一通。
毕竟在庄伯眼中,首检八成合格简直是耻辱。
苏榛不想插嘴,在他训人的时候就偷偷溜回萧家了……
回萧家也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跟符秀才一起敲定了蛋卷桌椅的招贴词。
招贴方面,苏榛本想着靠手抄太麻烦,拿去城中找拓印的直接拓个几百份到处分发。
没想到她这么一说,把符秀才惊得肉疼,大呼不可不可。苏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又现代思维了,时下的纸太贵啊,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舍不得用几张。
再说拓印,光是刻模子都得耗费不少银钱。
两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用手抄加口传的方式“双管齐发”。
又因预估这户外用品的主要客户应是各行商、镖局、小摊主,所以口传词就写得很“接地气”,写完之后再手抄一定数量,发至交易服务组去全文背诵。
才把这琐碎敲定,外头就传来李和兴奋的声音:“苏娘子,我们跟靠山村谈成了!”
苏榛大喜,才站起来迎、就见李和与山梅并肩走进了冰屋。
李和满脸喜色,额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赶回来的。山梅跟在他身后,亦是难掩兴奋,进来就直接说:“榛娘,靠山村费里正同意了只分两成。另外给咱们保底供货增加到五百只柴鸡、三百只麻鸭、两百只大鹅!下午就能运来第一批各五十只,另外再来三个人手帮着宰杀和清理。”
李和又迫不及待的补充:“但费里正说如果一文的订金都不收,他在村里也难以服众。我跟山梅便私自作了主,付三两。苏娘子你看成不?不成也没事儿,我从我奶奶那里拿银子填上。”
苏榛笑得不行,直说谈成了是大好事,拿三两订银而已有何不成的,不用他去拿李家婆婆的私银,从公帐里支出。
李和听了便只顾着乐,还是山梅赶紧拿出跟靠山村签好的契、以及三两的收条一并交给了符秀才,入了公帐。
苏榛回屋去取三两银子的功夫,符秀才好奇,问李和是如何谈得如此顺利。李和咧着嘴乐,直说:“多亏了山梅提及重云公子是苏娘子的——”
话没说完,被山梅打断:“也没什么,重云公子在咱白水村办木工坊的事儿也传开了,费里正估计也是想着、将来跟盛府也能打上交道吧。”
山梅说完,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可眼神里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心虚。她暗自懊恼李和这张嘴太没把门的,差点就把不该说的话抖落出去。
其实她心里清楚,苏榛不愿大伙儿出去拿盛重云的名字宣扬,毕竟盛、苏两家连礼都没过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