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问的是李和,李和闷了一会儿,“你这眼神儿也不好,这不一看就知道是羊皮!”
  众人哄笑,苏榛也是无奈,赶紧“勒令”李和干脆背一套词儿,比如:“客官好眼力,这在市面上可是独一份,特别适合出行用。您摸摸,这是拿厚实的上等羊皮缝的,保暖性比那普通披风强上两倍不止。您再瞧这领口、袖口,都做了防风束,寒风根本钻不进去。更妙的是这上头还配有卡扣,不管您是骑马、还是坐车、还是徒步,怎么动它都稳稳当当,绝无滑落之虞。甚至把底下四角一扣,这披风就能摇身一变能了能封底的睡袋,这都相当于行商带了自家被子了,一物多用呢。”
  苏榛这一套词儿一说完,众人瞬间炸开了锅。李和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喊道:“苏娘子,您说得忒快啦,我这脑子跟不上,压根儿没记住几个字儿,再慢些说一回呗!”
  一旁的张婶也是满脸焦急:“是啊是啊,苏娘子,您再多念叨念叨,咱真没记下。”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苏榛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大意了!
  她以为只需要大胆吆喝就没人不会吆喝,但她忽略了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闭塞、没有任何快捷传播渠道的时代,而眼前的大部分村民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做事只凭经验或直觉的老实人。
  第151章
  自己一股脑儿地输出,连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哪能一下子消化得了、哪能听一次就记住了。
  一想到嘉年华开始后每日面对上千的游人来购买,摆摊儿的人怕是先就慌了手脚。
  苏榛立刻把未来几日的工作重点再加上一条:培训。
  但光靠自己忙不过来,想了想,目光还是看向符秀才。
  符秀才点了点头,主动起身张罗:“我来负责把这些词儿整理成册,各家有想学的、每晚可以去我家学一个时辰,若是人多,我就把隔壁空屋也清理出来,勉强算个学堂吧。”
  乔里正一听,也表了态,“人必然是多的。这样吧,学堂里的柴炭钱就由村上出了。另外,有想学的,哪怕每家出个五文十文的,也不能让人家符秀才白忙。”
  众人也认这么个理儿,七嘴八舌商讨一下,直接就把这教学的事儿定下了,每堂课付符秀才三十文,谁去学了就谁凑钱。
  苏榛每隔个两、三日也会去巡堂,实际演练实际操作一下。总之人人都得是销售,最起码对本村售卖的到底是什么得一清二楚。
  总之产品说明册、服务指导手册的编撰迫在眉睫。不识字也不要紧,口口相传。
  白水村的众人一听到这么个学习形式,先是一愣,紧接着便集体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情绪之中。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平日里最沉默寡言的杜老大也忍不住开口:“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跟学问沾上关系。”
  一时间,全村老少都要当“学问人”的压力徒来,可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也徒增。
  萧家屋前,柴火噼里啪啦地作响,烧尽了一批,便有人匆匆添上,刚添满,不多时又烧得只剩下灰烬,如此反复。
  苏榛跟大伙儿热烈讨论着手册里该写些什么,李和先就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苏娘子,咱卖那皮货的时候,是不是得把皮子咋保养也写进去啊?”
  苏榛连忙点头:“你这主意好!就该把这些细节都写明白咯。”
  见李和得了认可,村里其余的人也都敢开口了,你一言我一语、发言愈发的踊跃,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学问”,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不远处的临时木屋,盛重云倚门站了有一会儿了。
  风大且寒,他却浑然不觉冷意。目光紧紧锁住篝火旁的苏榛,周遭的一切都是模糊的背景。
  看着她耐心地给众人讲解,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认真思考,他的情绪便也跟着她起起落落。
  他从未见过如此鲜活的女子,未来相伴一生的女子……
  而一个时辰后,未来相伴一生的女子坐在了他面前,一脸认真的同他算帐:“明儿就开工,且也只有十五天工期了,咱得把数量定一定。另外我跟乔里正和村中元老们也商议了一下,八成如何?八成折旧回收拖挂房车。”
  这是三天前,俩人就在磨合商讨的房车契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