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2 / 3)
  谨哥儿那个说是给寒酥哥哥留着,惹得叶氏眼圈儿都红了,抱着谨哥儿好一通疼爱。
整个下午便在面包的香气中渡过,直到去帮白老汉扫雪的萧容回来,甜咸各吃了一个,也是对其夸赞不停。
见大伙儿都觉得好吃,苏榛便偷偷藏了两个给盛重云留着。
心里有了人,做事就躲闪了几分,苏榛一边唾弃自己的鬼祟,一边却在心里甜甜的。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现代的记忆只剩那些冷眼旁观的人、和事,永远不配让她再患得患失。
而这一世,她本以为自己又注定会是过客。
可盛重云,可能是她唯一的、自己做的选择。
望不负。
为了见通泰牙行的人,苏榛足足又忙了半日。
傍晚的时候,舒娘乐呵呵的、带着针娘们做的第一批成品来了。
苏榛与叶氏赶忙将她迎进屋中,屋内暖意融融,烛火摇曳。
舒娘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直接把包裹往火炕上一放,利落的打开。
里头是不少样品,有战术背包、碎皮草缝的儿童帽、小包包、耳罩。
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帽子,每一顶都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模样。
有兔子款,长长的耳朵俏皮地竖起,粉色的内耳柔软可爱,仿佛下一秒就会欢快地跳起来;
还有松鼠款,毛茸茸的大尾巴环绕在帽檐,尾巴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憨厚的小熊款,圆润的耳朵和萌萌的熊脸。
苏榛赶紧把谨哥儿也喊了过来,拿了顶兔子款给他试戴。
本来就跟福娃似的谨哥儿愈发的可爱,叶氏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戴上这帽子,活脱脱就是从年画里跑出来的小童子,太招人稀罕了。”
舒娘也笑呵呵的仔细地打量着谨哥儿,由衷地夸赞:“这孩子本就生得乖巧伶俐,如今戴上这帽子,更是灵气逼人。针娘们的这针线功夫可算是没白费。”
说罢又问苏榛:“榛娘,这些做得可还成?”
苏榛竖起大拇指,“远超我的预期,特别好!”
对于好东西、好手艺,苏榛是一向不吝夸赞的。
舒娘脸都红了,嘴角也是抑制不住地上扬,“这是第一批。我们一共缝了二十顶帽子、五个战术背包、五个小背包、十件马甲、十幅耳罩。再加上你伯娘这里也缝了两个战术背包。你觉着,咋定价合适?”
苏榛盘算了会儿,“说实话,这批样品比我想像中还要精巧。之前卖给行商客栈张掌柜是五十文的友情价,零售价我本来觉得六十文一顶就差不多了。但眼下……不妨试试六十五一顶。战术背包在年岁市集上稍微提个价,就一百六十文吧。小背包简约美观,一百文。耳罩如此精致可爱,四十文吧。这么一算,要是推广得好,定是能赚不少。”
按这定价,第一批样品的总金额便是五两一钱零六十文。
针妇们是按件付酬的,叶氏做得最少便拿得最少,两件战术马甲得了一百四十文;
做碎皮帽子的每件能得二十文;耳罩得十文;杂七杂八算下来,除舒娘外,其他的四个针妇差不多每人能得四百五十文至五百文左右。
按这种速度,倘若都卖得出去,针妇们月入二两不成问题、甚至更多,这在山里可是笔相当大的财富。
而光是这第一批,舒娘仅凭“设计指导及监督”这一项也入帐五百文; ↑返回顶部↑
			整个下午便在面包的香气中渡过,直到去帮白老汉扫雪的萧容回来,甜咸各吃了一个,也是对其夸赞不停。
见大伙儿都觉得好吃,苏榛便偷偷藏了两个给盛重云留着。
心里有了人,做事就躲闪了几分,苏榛一边唾弃自己的鬼祟,一边却在心里甜甜的。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现代的记忆只剩那些冷眼旁观的人、和事,永远不配让她再患得患失。
而这一世,她本以为自己又注定会是过客。
可盛重云,可能是她唯一的、自己做的选择。
望不负。
为了见通泰牙行的人,苏榛足足又忙了半日。
傍晚的时候,舒娘乐呵呵的、带着针娘们做的第一批成品来了。
苏榛与叶氏赶忙将她迎进屋中,屋内暖意融融,烛火摇曳。
舒娘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直接把包裹往火炕上一放,利落的打开。
里头是不少样品,有战术背包、碎皮草缝的儿童帽、小包包、耳罩。
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帽子,每一顶都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模样。
有兔子款,长长的耳朵俏皮地竖起,粉色的内耳柔软可爱,仿佛下一秒就会欢快地跳起来;
还有松鼠款,毛茸茸的大尾巴环绕在帽檐,尾巴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憨厚的小熊款,圆润的耳朵和萌萌的熊脸。
苏榛赶紧把谨哥儿也喊了过来,拿了顶兔子款给他试戴。
本来就跟福娃似的谨哥儿愈发的可爱,叶氏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戴上这帽子,活脱脱就是从年画里跑出来的小童子,太招人稀罕了。”
舒娘也笑呵呵的仔细地打量着谨哥儿,由衷地夸赞:“这孩子本就生得乖巧伶俐,如今戴上这帽子,更是灵气逼人。针娘们的这针线功夫可算是没白费。”
说罢又问苏榛:“榛娘,这些做得可还成?”
苏榛竖起大拇指,“远超我的预期,特别好!”
对于好东西、好手艺,苏榛是一向不吝夸赞的。
舒娘脸都红了,嘴角也是抑制不住地上扬,“这是第一批。我们一共缝了二十顶帽子、五个战术背包、五个小背包、十件马甲、十幅耳罩。再加上你伯娘这里也缝了两个战术背包。你觉着,咋定价合适?”
苏榛盘算了会儿,“说实话,这批样品比我想像中还要精巧。之前卖给行商客栈张掌柜是五十文的友情价,零售价我本来觉得六十文一顶就差不多了。但眼下……不妨试试六十五一顶。战术背包在年岁市集上稍微提个价,就一百六十文吧。小背包简约美观,一百文。耳罩如此精致可爱,四十文吧。这么一算,要是推广得好,定是能赚不少。”
按这定价,第一批样品的总金额便是五两一钱零六十文。
针妇们是按件付酬的,叶氏做得最少便拿得最少,两件战术马甲得了一百四十文;
做碎皮帽子的每件能得二十文;耳罩得十文;杂七杂八算下来,除舒娘外,其他的四个针妇差不多每人能得四百五十文至五百文左右。
按这种速度,倘若都卖得出去,针妇们月入二两不成问题、甚至更多,这在山里可是笔相当大的财富。
而光是这第一批,舒娘仅凭“设计指导及监督”这一项也入帐五百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