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再全部粘在一张大号的桦树皮盒子里,简直就是个小小森林微缩世界!
  这让苏榛都喜欢得不得了,直夸小平安不愧是“学习委员”、小妮也灵巧可爱,还亲自拿碎皮子给她俩一人编了一朵毛绒绒的头花儿,别在了她们的小辫子上。
  把俩个小姑娘美得挺胸抬头,骄傲得紧。
  并且,苏榛也没把孩子做的不当回事,还专程请符秀才来入册、登记:
  小号松果摆件做了四十五件、中号二十件、大号十件。
  甚至,每个摆件底下还让他们自己拿笔、写上了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
  谨哥儿歪着脑袋问:“姐姐,为啥要写字?”
  苏榛笑着拍了拍他的额头:“这是艺术家独特标识呀,你们就是小艺术家,你们的名字会跟着这些作品被大家记住、看到。”
  妮儿又问:“姐姐,啥是艺术家?”
  苏榛想了想,认真解释:“艺术家就是把心里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能用一双手表现出来的人。比如城里画画的画家、写字的书法家、咱村里绣花绣得最好的舒娘、再比如盖围墙的柳师傅,做活做得多细致啊,他也是艺术家。”
  六个娃娃们一听,懂了,艺术家就是有本事的人。
  赶紧兴高采烈的拿笔开写。
  其实除了谨哥儿之外,其他孩子写的字都歪歪扭扭,但也充满了童真与质朴。
  而在一旁久未开口的符秀才,心中无比诧异。
  他原以为苏娘子出身名门,定是规矩众多的。却未曾料到她竟能将匠人、绣娘与画家、书法家等量齐观。
  这般格局眼光,着实远超常人。
  在这世间,多数人皆以读书入仕为尊,视匠艺为末流,而苏娘子却能打破这种偏见,看到各类技艺背后所共通的匠心。
  符秀才心中不禁对苏榛更多了几分敬重。
  他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书写,仿佛看到了村中的未来,或许真的可以不同……
  把孩子们的“作品”收好,苏榛便又给他们安排了新任务:设计隔热防烫手套、碗盘餐垫、窗帘与靠枕的布样。
  全部要童趣感,孩子们可以自行发挥想像,她只提供了一些思路思考,比如隔热手套指尖部分可以做成小动物爪子模样。
  因怕孩子们做针线扎到,苏榛就只让他们负责设计跟剪样儿,缝纫部分还是由叶氏跟舒娘安排专业的绣娘去做。另外还要在手套上绣上餐车标志,使用时方便实用,不使用时挂在炉灶旁挂钩上,摇摇晃晃成了亮眼装饰。
  至于餐车的窗帘,苏榛选的是轻薄透气、花色雅致的棉布,搭配车内整体色调,再装上简易滑轨,白天拉开让阳光肆意洒入,晚间营业半拉上遮光保暖;
  再添置几个与窗帘同花色的方形靠枕,供食客用餐时坐在月亮椅上倚靠,提升舒适度。
  全安排好,苏榛便回了冰屋,将昨晚浸泡好的红豆放入陶锅中,加水,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炖煮。
  她要去春娘家一趟,便喊谨哥儿安排小伙伴来值守,不时地搅拌一下红豆,防止粘锅。
  交待完,苏榛戴好毛绒帽子要往外头走了,杜老大的小媳妇清娘提着个篮子过来了。
  “清娘,可是寻我伯娘?”苏榛以为她是来找叶氏的。
  清娘摇了摇头,羞答答的说明了来意,“妹子,那日听你说,你这车要去城里卖吃食,需要收些山货的。
  我家有今秋采的野菜,也不知道你瞧得上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