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2)
咋听到周和这一名字时,张怀予不能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吧, 只能说是全没有听过,见到大家表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以为是曼德拉效应犯了。
但他也由衷生出来些敬佩。最早以为周平那位传说中的姐姐,名字的寓意大概是平平安安什么的,或许就叫做周安吧。但不曾想, 人家父母的格局是周道如砥, 天下和平。
周和。他快速搜索了一下,是隔壁临海h市某高校教授,看资料写的已过不惑之年,但是看形象照感觉还要年轻些, 只是证件照拍得符合一些女学者的刻板印象,倒是不好说年龄了。而且这照片让人看着眼熟,尤其是眉眼。所以说,人家确实是亲姐弟呢。
放下电话以后,周平先扫了一眼匆忙关闭某百科页面的张怀予,然后看向李澈:“组长,那个,你有时间吧?要不你跟我去见一下我姐?上次那件事可以当面说一下。”
“当面说?有必要吗?我不是电话里都说清楚了吗?”李澈罕见地忙碌于重新翻阅一摞沉重的案件资料。
“可是……”
“何况没说清楚的是我说的那事吗?计划不是已经完全搁浅了吗?秦武扬那边根本没有试探的机会啊。”李澈翻了一会儿资料,发现这举动确实无聊且显眼,于是看了一眼杯子,茶已见底,当即起身,“我去烧个水。”
“组长不能抢我活啊。”年觉明早有远见,拿起满当当的水壶给他续上了。
“那个,”张怀予在无人注意的桌边举起了手,“要不我跟过去说明一下?我不是一直在吗?这两件事我都在我是说。”
很意外,连带擅长嗑瓜子的金菲在内,没有人用渴求八卦的目光进行注视,反倒是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壮士一去不复返的目光以示惜别。
“去,准半天假。”李澈一锤定音。
*
如果只看照片去想象的话。张怀予会想象周和是一位理智、知性,气质儒雅的大学教授,有着想象中女物理学家的那种干练高挑,雷厉风行,又或许再增添几分看透世间一切法则的淡然。他的推测是很有依据的。张怀予从车上下来时悄悄看了眼身边的周平。
但现实大相径庭。
“姐,久等了。”周和与他们见面的地点就在l大学外,一间人迹罕至的咖啡厅,氛围十分幽静。周平进去,一眼就看见了坐在最里侧墙边角落里的姐姐。
周和听见,抬头,与他们目光相对。
证件照误人。张怀予倒吸一口凉气。周和不高,身形可以说是娇小,长发干练地盘在脑后,面容看着确实较为年轻,可能会认为是三十多岁,这些都跟证件照的推测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那目光、那眼神——一旦与之相对便无半分熟悉的错觉,或者说,是另一种熟悉。这种熟悉让张怀予想起了自己初中时的班主任,身形虽然娇小但是能够揪着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半大小子的耳朵给扔到他哥面前的那种。
这样的眼神,比教导主任在教室后门透着浑浊玻璃折射的光的眼神要更能看穿未成年学生空空荡荡的大脑;比警校教官在体能训练的操场上顶着刺目阳光时的眼神更能痛斥恨铁不成钢。
她的眼神像要穿透思维,人心,直接与灵魂对话,结果发现那里空空如也,因为物理学不相信灵魂。
这样的眼神大约与无人敢逃课的高上座率,划了重点也答不对题的高挂科率息息相关。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此刻,张怀予产生了些古往今来的联想。
他甚至抽空看了眼周平。平日里周平的眼神也算得上冷漠之至了,但那并非主观意愿上的忽视,而是客观上的未去感知。此时同他这位年长十几岁的姐姐相比,可以称得上慈怀悲悯,爱重世人了。
大约是刚刚寒暄了几句,话头忽然停了下来,一片静默中,周和转而看向他问,“你就是那天接电话的同事吧。”
“啊是的对没错,您好周教授。”人在紧张的时候连话都变得很忙。 ↑返回顶部↑
但他也由衷生出来些敬佩。最早以为周平那位传说中的姐姐,名字的寓意大概是平平安安什么的,或许就叫做周安吧。但不曾想, 人家父母的格局是周道如砥, 天下和平。
周和。他快速搜索了一下,是隔壁临海h市某高校教授,看资料写的已过不惑之年,但是看形象照感觉还要年轻些, 只是证件照拍得符合一些女学者的刻板印象,倒是不好说年龄了。而且这照片让人看着眼熟,尤其是眉眼。所以说,人家确实是亲姐弟呢。
放下电话以后,周平先扫了一眼匆忙关闭某百科页面的张怀予,然后看向李澈:“组长,那个,你有时间吧?要不你跟我去见一下我姐?上次那件事可以当面说一下。”
“当面说?有必要吗?我不是电话里都说清楚了吗?”李澈罕见地忙碌于重新翻阅一摞沉重的案件资料。
“可是……”
“何况没说清楚的是我说的那事吗?计划不是已经完全搁浅了吗?秦武扬那边根本没有试探的机会啊。”李澈翻了一会儿资料,发现这举动确实无聊且显眼,于是看了一眼杯子,茶已见底,当即起身,“我去烧个水。”
“组长不能抢我活啊。”年觉明早有远见,拿起满当当的水壶给他续上了。
“那个,”张怀予在无人注意的桌边举起了手,“要不我跟过去说明一下?我不是一直在吗?这两件事我都在我是说。”
很意外,连带擅长嗑瓜子的金菲在内,没有人用渴求八卦的目光进行注视,反倒是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壮士一去不复返的目光以示惜别。
“去,准半天假。”李澈一锤定音。
*
如果只看照片去想象的话。张怀予会想象周和是一位理智、知性,气质儒雅的大学教授,有着想象中女物理学家的那种干练高挑,雷厉风行,又或许再增添几分看透世间一切法则的淡然。他的推测是很有依据的。张怀予从车上下来时悄悄看了眼身边的周平。
但现实大相径庭。
“姐,久等了。”周和与他们见面的地点就在l大学外,一间人迹罕至的咖啡厅,氛围十分幽静。周平进去,一眼就看见了坐在最里侧墙边角落里的姐姐。
周和听见,抬头,与他们目光相对。
证件照误人。张怀予倒吸一口凉气。周和不高,身形可以说是娇小,长发干练地盘在脑后,面容看着确实较为年轻,可能会认为是三十多岁,这些都跟证件照的推测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那目光、那眼神——一旦与之相对便无半分熟悉的错觉,或者说,是另一种熟悉。这种熟悉让张怀予想起了自己初中时的班主任,身形虽然娇小但是能够揪着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半大小子的耳朵给扔到他哥面前的那种。
这样的眼神,比教导主任在教室后门透着浑浊玻璃折射的光的眼神要更能看穿未成年学生空空荡荡的大脑;比警校教官在体能训练的操场上顶着刺目阳光时的眼神更能痛斥恨铁不成钢。
她的眼神像要穿透思维,人心,直接与灵魂对话,结果发现那里空空如也,因为物理学不相信灵魂。
这样的眼神大约与无人敢逃课的高上座率,划了重点也答不对题的高挂科率息息相关。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此刻,张怀予产生了些古往今来的联想。
他甚至抽空看了眼周平。平日里周平的眼神也算得上冷漠之至了,但那并非主观意愿上的忽视,而是客观上的未去感知。此时同他这位年长十几岁的姐姐相比,可以称得上慈怀悲悯,爱重世人了。
大约是刚刚寒暄了几句,话头忽然停了下来,一片静默中,周和转而看向他问,“你就是那天接电话的同事吧。”
“啊是的对没错,您好周教授。”人在紧张的时候连话都变得很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