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4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即就要把这人处置了,还是大学士朱轼劝住了道此人虽说狂妄,但敢于直言进谏,且一向清廉务实,是个好官啊。
  胤禛看在朱轼的面子上放过了他。
  再强调一次,胤禛完美继承了老爱家的小心眼,且更甚。
  于是,他后面又找了个茬儿,把人弄去看户部银库办杂事了。
  但这人确实清廉谨慎,跟吏卒一起不辞辛劳,记账、搬运、称量抽查、核对数目,丝毫没有差错。
  最关键的是,这活儿还干到领导眼皮子底下了——当时主管户部的是果郡王允礼,一看这人可真不错啊,于是把人举荐给了胤禛。
  时隔数年,胤禛的气儿早就消了,且此人确实可用,于是孙嘉淦在沉寂了六七年之后终于被起复,担任了河东盐政。
  这份折子,就是孙嘉淦呈送的,资料详实语言精简,主题突出方法得当。
  胤禛看得就很舒服,这多好,有事儿说事儿,把事情说明白,把需求呈现给老板,老板才能部署安排,才能帮你进步嘛!
  一时有感而发,胤禛也顾不得元福是狗子了,把两个奏折放在元福的跟前,吐槽道:“同朝为官,孙嘉淦便是务实办事儿的,平时虽不见殷勤,但言之有物,这人便啰嗦许多,一点小功劳被说得天花乱坠,还有这些请安折子,朕都懒得看。”
  但话是这么说,但胤禛还是每一个人都要看过,像个无情的印刷机器一样,在上面挨个批复“朕安”。
  李盛想起他小的时候,以前那个头发花白的小学语文老师检查学生们的素材积累本,都会在纸页的右下角写一个“阅”字。
  嗯,感觉差不多呢。
  看着元福一直站着看他批折子,胤禛叫人给狗子搬了一把椅子来放在他身边,这样元福就不用辛苦地扒着桌边站着了,可以蹲在椅子上看。
  这个大臣就对皇上很热情,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又是问万岁爷是否安康,又是问各位阿哥,居然还问了问元福!但是胤禛应该是已经麻木了,还是在上面批了一样的“朕安”二字就要放下。
  这人是胤禛当年潜邸放出去的,李盛有印象,还吃过他从金华寄回来的火腿呢。
  也是从那时,李盛才知道,金华火腿也有好多种,隆冬季节腌制的叫正冬腿,月牙形状的月腿,用猪前腿腌制的风腿,竹叶熏制的熏腿,白糖腌制的糖腿......
  李盛当时可吃了不少呢。
  吃人嘴短啊,这样想着,李盛用肉垫把这封奏折扒拉过来,伸出爪垫在旁边的金红色印泥里轻轻蘸了一下,像是当年在福字上印一样,把一个金红色的狗狗爪印按在了奏折下方。
  胤禛看着元福动作,笑眯眯地也不阻止,等狗子甩着前爪朝他叫唤示意要擦爪爪,他也不说吩咐人去拿巾帕,反而从旁边折子里面又翻出来好多本,放到元福面前。
  呐,金红色印泥造价不菲,反正元福爪子上都沾满了,那就别浪费,多印几次吧,有些亲近的臣子,只批复“朕安”二字还是有些冷漠了。
  于是李盛又一次当了狗爪印章。
  “此人为官浮躁,朕打算明年就把他调离呢,这个不给印。”
  ——胤禛把元福的爪爪印当作对优秀官员的精神表彰了!一般人还不给印呢!
  第二天李盛就不肯在养心殿待着了,跑去找永珍玩儿,永珍正在背书,一抬头就看见窗户边正冲着他吐舌头眯眼笑的元福大狗狗,忍不住也笑起来,但他刚掉了一颗门牙,一笑就漏风,于是又赶紧闭上嘴巴。
  旁边是弘昀的大儿子永瑞,也看见元福了,一晃眼,元福就从门口进来,蹲在了角落里,左右瞧了瞧,把旁边椅子上的一个垫子拽下来,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趴下了。
  两人下了课就带着元福一起往外走,正好碰见进宫请安的弘时小夫妻。
  弘时的福晋出身瓜尔佳氏,父亲官职不高,但姑娘人品出众,人漂亮又能干,弘时很满意,李氏不大满意,但被皇后一劝,也就不管了,皇上子嗣少,弘时将来一个亲王是少不了的,攀高望远地干什么呢,小夫妻和睦恩爱过日子就行了。
  见了三叔,小兄弟俩赶紧抱拳请安,还被弘时挨个拎起来掂量了两下:“不错,长得结实,这会儿就是得胖着点,将来一抽条就瘦了。”
  都是往一个方向走,叔侄就说着话,弘时就问永珍:“大侄儿怎么这么闷?也不怎么说话,怎么?心里有不痛快的事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