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而昭昭和孟亦林也不准备回国,今年孟传庆要来纽约过年,也算是一家团聚。
昭昭听到一家人要来才骤然惊醒,仿佛之前都是梦,梦醒了,面对家人后才是现实。
第20章 赚钱的手留在中国,享乐的脚留在美国,就图个中西合璧。
孟传庆新购入了一架私人飞机。一时图新鲜,图排场,打算做个长途旅行,最后定下纽约。既跟儿女们过年,又能跟老友炫耀。
他带着许皎和孟醒一抵达纽约,便直奔长岛东汉普顿的别墅。他们与易礼家是邻居,只隔着七八百米的距离。两家是世交,连度假别墅都捡挨得近的买。
孟亦林和昭昭也跟着回别墅住。昭昭最初紧张得掉头发,害怕许皎看出什么。可许皎对她,对孟亦林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爱护,决口不提当初电话里的劝导。许皎对她太放心了,以为她是知进退懂荣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她哪里管得了什么荣辱进退,早就义无反顾地堕入爱欲漩涡里。她知道总有一天要坦白,只是现在不是坦白的时候。也没想好什么时候合适,她将一切都交给孟亦林,让他去谋划,去担忧。天塌下来还有他顶着。
虽然身在美国有时差,但除夕必须得过。算好时间,孟传庆请了易礼一家来别墅团年。都是中国人,自然都要过中国年。易礼的继父孙先生是孟传庆老友,30多岁携着全副身家来华尔街打拼,拼出丰厚身家,拼成孤家寡人,50岁才遇上带着十岁儿子的易太太。而易礼的亲生父亲是易太太从精子库里挑选出的最优质基因,她三十二岁时,将自己的卵子和精挑细选的精子一齐放入某个年轻姑娘体内,孕育出了中西合璧的混血小子易礼。
掺杂些外国血统是为了优化基因,不论如何改变,至少有一部分要留给中国。就如同赚钱的手留在中国,享乐的脚留在美国一样,就图个中西合璧。
于是孟传庆请了几位法国大厨做年夜饭。在美国过中国年,吃法国菜,孟传亲深感自己创意无限,你们家中西合璧,我也能中西合璧得恰到好处。
昭昭又向父亲提议把陈羌阙也请来,说他一个人在这里过年难免冷清。孟传庆当然没意见,一是欣赏陈羌阙,二是乐意满足女儿的要求。
而陈羌阙收到昭昭的邀请消息,为难极了,不是不愿意去,是不知道跟孟总拜年时应该送些什么。算一算手里的存款,心里一沉,还不如回家过年。他咨询苹果,苹果给的意见是什么都别送了,又不是给领导拜年这么简单,孟传庆也不是普通领导级别,他知道你是穷学生,哪里图你送礼。你就准备一箩筐好话,专门奉承就行。陈羌阙想着也对,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凑个趣了。
当天他很早就到,孟家五口都齐聚一堂,他莫名有些紧张,像女婿上门三堂会审。很羞耻的想法,又期望是真的。他跟孟传庆聊着奉承着,偶尔有昭昭和孟醒在一旁插话,他也不那么拘谨了。后来易礼一家来了,孙先生捧着一瓶60年的路易十三,说是从拍卖会得来的,来之不易,大家有口福了。
孟传庆专心跟孙先生聊天,陈羌阙终于解脱,准备找昭昭说会儿话。他带了绘本,打定主意要今天送给她。可昭昭却被易礼拉住,两人嘁嘁喳喳地聊着什么,易礼难掩笑意,是男人对女人无限纵容的笑。他看了会儿,心灰意冷地退到角落。
易礼笑眯眯地问:“我妈那天大发雷霆,知道为什么吗?”
昭昭摇头,他说:“玻璃花房的兰花都被浇死了,派对那天就你们去了那里,你说谁干的?”
昭昭立刻心虚,立刻不打自招,“我好......好像是浇过,是浇死的吗?有没有可能是渴死的?”
“你说呢?”
“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一会儿跟易姨道歉,赔她几盆更好的。”
易礼拍拍她的肩,“我帮你揽下了,被骂得狗血淋头,你该怎么谢我?”
昭昭笑了,觉得他油腔滑调,不像正经,“我怎么觉得你再诓我要谢礼。”
易礼丢给她一个不信就算的眼神。
晚餐摆在会客厅,落地窗外就是花园,那里搭了几个迎春花架子,在夜里,被花园灯一照,像草地里起了一层黄雾。厅内燃着壁炉,孟传庆特地请了支弦乐四重奏乐队,演奏着舒缓的古典乐。轻慢的说话声伴随着柴火燃烧的声音,一派祥和温馨。期间有漂亮的服务生端上前菜,每个人都习以为常,除了陈羌阙。别扭得很,有钱人的享受要做足仪式感,纵然再奢靡也比不上家里自在。可同时又是一阵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让家人住上这样的别墅。
服务生斟上路易十三,都喝得微醺,聊起了私人话题。易太太先说起自己很看不惯现在年轻人的风范,那天易礼在别墅开派对,他那些年轻朋友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兰花都弄死了。
昭昭听到此心里咯噔一跳,只见易礼对着她挤眉弄眼,得意洋洋地笑,昭昭回敬他一个鬼脸。他们这样自然会被一些人当成眉目传情,比如陈羌阙,比如许皎和易太太。陈羌阙心中酸涩不已,许皎和易太太却满意得很。
孟醒很快吃饱了,动来动去根本坐不住,正好昭昭也吃不下了,想去喂橘子,便带着他离席。
等人走了,许皎问易礼怎么还没找女朋友。
易太太笑:“他们才多大,怎么定得下来,你看亦林找了吗?都还没玩够。”
“早定下来才能安心做事业嘛,”许皎笑着抿了口酒,问:”觉得我们家昭昭怎么样?配你绰绰有余吧。”又看向孟亦林,”你觉得呢?你跟易礼最好,你有发言权。”
一席话把三个人同时架在火上烤,只有易太太喜上眉梢,觉得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千好万好。
孙先生笑着打岔:“都什么年代了,还实行包办婚姻。”嘴上要民主,心里却是很认同。 ↑返回顶部↑
昭昭听到一家人要来才骤然惊醒,仿佛之前都是梦,梦醒了,面对家人后才是现实。
第20章 赚钱的手留在中国,享乐的脚留在美国,就图个中西合璧。
孟传庆新购入了一架私人飞机。一时图新鲜,图排场,打算做个长途旅行,最后定下纽约。既跟儿女们过年,又能跟老友炫耀。
他带着许皎和孟醒一抵达纽约,便直奔长岛东汉普顿的别墅。他们与易礼家是邻居,只隔着七八百米的距离。两家是世交,连度假别墅都捡挨得近的买。
孟亦林和昭昭也跟着回别墅住。昭昭最初紧张得掉头发,害怕许皎看出什么。可许皎对她,对孟亦林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爱护,决口不提当初电话里的劝导。许皎对她太放心了,以为她是知进退懂荣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她哪里管得了什么荣辱进退,早就义无反顾地堕入爱欲漩涡里。她知道总有一天要坦白,只是现在不是坦白的时候。也没想好什么时候合适,她将一切都交给孟亦林,让他去谋划,去担忧。天塌下来还有他顶着。
虽然身在美国有时差,但除夕必须得过。算好时间,孟传庆请了易礼一家来别墅团年。都是中国人,自然都要过中国年。易礼的继父孙先生是孟传庆老友,30多岁携着全副身家来华尔街打拼,拼出丰厚身家,拼成孤家寡人,50岁才遇上带着十岁儿子的易太太。而易礼的亲生父亲是易太太从精子库里挑选出的最优质基因,她三十二岁时,将自己的卵子和精挑细选的精子一齐放入某个年轻姑娘体内,孕育出了中西合璧的混血小子易礼。
掺杂些外国血统是为了优化基因,不论如何改变,至少有一部分要留给中国。就如同赚钱的手留在中国,享乐的脚留在美国一样,就图个中西合璧。
于是孟传庆请了几位法国大厨做年夜饭。在美国过中国年,吃法国菜,孟传亲深感自己创意无限,你们家中西合璧,我也能中西合璧得恰到好处。
昭昭又向父亲提议把陈羌阙也请来,说他一个人在这里过年难免冷清。孟传庆当然没意见,一是欣赏陈羌阙,二是乐意满足女儿的要求。
而陈羌阙收到昭昭的邀请消息,为难极了,不是不愿意去,是不知道跟孟总拜年时应该送些什么。算一算手里的存款,心里一沉,还不如回家过年。他咨询苹果,苹果给的意见是什么都别送了,又不是给领导拜年这么简单,孟传庆也不是普通领导级别,他知道你是穷学生,哪里图你送礼。你就准备一箩筐好话,专门奉承就行。陈羌阙想着也对,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凑个趣了。
当天他很早就到,孟家五口都齐聚一堂,他莫名有些紧张,像女婿上门三堂会审。很羞耻的想法,又期望是真的。他跟孟传庆聊着奉承着,偶尔有昭昭和孟醒在一旁插话,他也不那么拘谨了。后来易礼一家来了,孙先生捧着一瓶60年的路易十三,说是从拍卖会得来的,来之不易,大家有口福了。
孟传庆专心跟孙先生聊天,陈羌阙终于解脱,准备找昭昭说会儿话。他带了绘本,打定主意要今天送给她。可昭昭却被易礼拉住,两人嘁嘁喳喳地聊着什么,易礼难掩笑意,是男人对女人无限纵容的笑。他看了会儿,心灰意冷地退到角落。
易礼笑眯眯地问:“我妈那天大发雷霆,知道为什么吗?”
昭昭摇头,他说:“玻璃花房的兰花都被浇死了,派对那天就你们去了那里,你说谁干的?”
昭昭立刻心虚,立刻不打自招,“我好......好像是浇过,是浇死的吗?有没有可能是渴死的?”
“你说呢?”
“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一会儿跟易姨道歉,赔她几盆更好的。”
易礼拍拍她的肩,“我帮你揽下了,被骂得狗血淋头,你该怎么谢我?”
昭昭笑了,觉得他油腔滑调,不像正经,“我怎么觉得你再诓我要谢礼。”
易礼丢给她一个不信就算的眼神。
晚餐摆在会客厅,落地窗外就是花园,那里搭了几个迎春花架子,在夜里,被花园灯一照,像草地里起了一层黄雾。厅内燃着壁炉,孟传庆特地请了支弦乐四重奏乐队,演奏着舒缓的古典乐。轻慢的说话声伴随着柴火燃烧的声音,一派祥和温馨。期间有漂亮的服务生端上前菜,每个人都习以为常,除了陈羌阙。别扭得很,有钱人的享受要做足仪式感,纵然再奢靡也比不上家里自在。可同时又是一阵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让家人住上这样的别墅。
服务生斟上路易十三,都喝得微醺,聊起了私人话题。易太太先说起自己很看不惯现在年轻人的风范,那天易礼在别墅开派对,他那些年轻朋友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兰花都弄死了。
昭昭听到此心里咯噔一跳,只见易礼对着她挤眉弄眼,得意洋洋地笑,昭昭回敬他一个鬼脸。他们这样自然会被一些人当成眉目传情,比如陈羌阙,比如许皎和易太太。陈羌阙心中酸涩不已,许皎和易太太却满意得很。
孟醒很快吃饱了,动来动去根本坐不住,正好昭昭也吃不下了,想去喂橘子,便带着他离席。
等人走了,许皎问易礼怎么还没找女朋友。
易太太笑:“他们才多大,怎么定得下来,你看亦林找了吗?都还没玩够。”
“早定下来才能安心做事业嘛,”许皎笑着抿了口酒,问:”觉得我们家昭昭怎么样?配你绰绰有余吧。”又看向孟亦林,”你觉得呢?你跟易礼最好,你有发言权。”
一席话把三个人同时架在火上烤,只有易太太喜上眉梢,觉得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千好万好。
孙先生笑着打岔:“都什么年代了,还实行包办婚姻。”嘴上要民主,心里却是很认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