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铎下午时接到詹佩玲的电话,说有事要来找他商量。
  要商量的事是他五年前写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文。
  这事还要从他和詹佩玲相识相知时说起。
  他是十五岁读高中时,才搬来跟龚雪来住,成为她的邻居。
  17岁那年他进入大学,读了褚云执教的专业,机械工程系。
  詹佩玲家里经营新能源公司,早期靠开发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发家,如今想进军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她便也读了此专业。不过小他一届,他们虽然同岁,但他算她学长。
  两人从高中起就志同道合,不论生活,学业还是工作,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活上,他们是相处融洽的邻居。学业上,两人都是褚云的得意门生。而工作上,褚云因杰出的学术能力,以及在学术界极高的威望,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了詹家公司的股东。
  当年,陈铎是两家人都寄予厚望的天才。
  他为申请麻省理工的研究生,写过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的论文,其中提出一些创新型的概念,获得过导师及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麻省理工的offer也差不多板上钉钉了,就因为伤人坐牢,前途尽毁。在大四最后阶段被学校开除,本科毕业证没拿到,也失去了留学的机会。
  这次詹佩玲找他,是因为自己刚进公司,想凭本事站稳脚跟,便提出了一个关于“智能电动汽车和可持续动力系统”的新项目,正好与他的论文有契合的地方。
  目前还在组建团队阶段,她找出他曾经的论文,想要跟他讨论几处不太清楚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她想把他拉回自己身边。而论文是一个契机,如果直截了当让他加入团队,他可能根本不会考虑。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打电话,没想到他应了。
  詹佩玲抱着笔电和一叠资料来找他时,已经晚上七点,他还有辆电瓶车没修完。
  陈铎停下手里的活,听她说话,时不时有人来买零件,只得中断谈话,等客人走了接着说。
  她站累了,很难得地弯下一条腿,没形没状地靠到工具桌边。陈铎立刻拉过她手臂,将她拉向自己。
  詹佩玲心跳加速,问他怎么了。
  “桌子有机油,沾衣服上了。”
  她拉过腰侧衬衫一看,绸面上竟浸出拳头大的油渍。心里烦躁不堪,眉头轻蹙,燥热的情绪浮到脸颊,遮不住的厌恶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