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福运炮灰 第218节(2 / 4)
王春花这才笑了。
赵云清又看了看那伤口,确实是不深,看着像是擦伤,总算歇了找人算账的心思。
“大队长,我是来道歉的。”
进门来的知青叫罗大江,是去年才下乡的知青,这次就是他跟另一位男知青抢知青名额才打起来,最后误伤了劝架的赵建国。
罗大江提着一打饼干,看着倒是很客气,满脸都是歉意:“大队长,真是对不住,我就是听他在背后说我坏话,一时没忍住跟他打了起来。”
“早知道会伤到你,就算他说再多的坏话,我也不会跟他动手,这次我也吃到教训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了。”
赵云清在旁边听着,暗道这位倒是说话的高手,看似道歉,实际上把罪名都推在另一个男知青身上。
赵建国习以为常,只说:“道歉就不用了,你们都是知青,好好相处,不要闹事儿,那就是帮我省了不少心。”
“是,大队长的教诲我都记住了,以后绝对不这样。”
话锋一转,罗大江直接把饼干打开:“这是我专门去镇上供销社买的,新鲜出炉的香葱饼干,吃着贼香,云清弟弟,你尝一块。”
说着就递给了站在旁边的赵云清。
罗大江来的路上就琢磨过了,谁都知道他们大队长赵建国为人公正,从来也不会收受知青们的贿赂,偶尔收了,就会差不多的还回去。
这对知青们而言是好事儿,毕竟这位大队长跟其他的不一样,不会借此要好处。
但同时也是坏处,赵建国为人太公正,就绝了有些人走捷径的小心思。
不过赵建国不收,不代表他家人都不会收,罗大江买的饼干香脆的很,一打开就弥漫着香味,就是为几个孩子准备的。
只要他家孩子吃了,那这份礼不收也得收了。
罗大江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但却料错了赵家的孩子。
赵云清眼皮子都没抬一下,甚至还往后一步,避开他的手。
不只是他,赵媛媛吴秀也没多看饼干一眼,就连最小的赵妙妙瞄了眼饼干,压根没动。
罗大江僵住,笑着说:“快尝尝看,这饼干味道很不错的,我也是赶巧才能买到。”
“罗知青你太客气了,饼干你就带回去自己吃吧。”赵建国也看出来了,脸色冷淡下来。
“我这是特意买来用来道歉的,也不能让大队长你白白受伤。”罗大江还想努力一下。
赵建国却说:“红药水的钱你们也给了,这就够了,再多让别人知道的,还以为我这个当大队长的贪小便宜。”
罗大江伸着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赵云清眉头一挑,笑着说:“罗知青,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早就送上去了,你给我塞饼干也没用。”
罗大江脸色微变:“送上去了?”
“每年都是按照表现来,谁工分挣得最多就选谁,这样公道。”赵建国也说了句。
罗大江皱起眉头来:“可是我听说今年孙志不参加评选,他自愿放弃名额了。”
知青里面工分最多的人,自然是孙志,他干活卖力,体力也好,更难得是跟大队里社员的关系都处的很好。
自打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开始下发,每个大队能推举一个知青名额后,孙志就连续上了三次。 ↑返回顶部↑
赵云清又看了看那伤口,确实是不深,看着像是擦伤,总算歇了找人算账的心思。
“大队长,我是来道歉的。”
进门来的知青叫罗大江,是去年才下乡的知青,这次就是他跟另一位男知青抢知青名额才打起来,最后误伤了劝架的赵建国。
罗大江提着一打饼干,看着倒是很客气,满脸都是歉意:“大队长,真是对不住,我就是听他在背后说我坏话,一时没忍住跟他打了起来。”
“早知道会伤到你,就算他说再多的坏话,我也不会跟他动手,这次我也吃到教训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了。”
赵云清在旁边听着,暗道这位倒是说话的高手,看似道歉,实际上把罪名都推在另一个男知青身上。
赵建国习以为常,只说:“道歉就不用了,你们都是知青,好好相处,不要闹事儿,那就是帮我省了不少心。”
“是,大队长的教诲我都记住了,以后绝对不这样。”
话锋一转,罗大江直接把饼干打开:“这是我专门去镇上供销社买的,新鲜出炉的香葱饼干,吃着贼香,云清弟弟,你尝一块。”
说着就递给了站在旁边的赵云清。
罗大江来的路上就琢磨过了,谁都知道他们大队长赵建国为人公正,从来也不会收受知青们的贿赂,偶尔收了,就会差不多的还回去。
这对知青们而言是好事儿,毕竟这位大队长跟其他的不一样,不会借此要好处。
但同时也是坏处,赵建国为人太公正,就绝了有些人走捷径的小心思。
不过赵建国不收,不代表他家人都不会收,罗大江买的饼干香脆的很,一打开就弥漫着香味,就是为几个孩子准备的。
只要他家孩子吃了,那这份礼不收也得收了。
罗大江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但却料错了赵家的孩子。
赵云清眼皮子都没抬一下,甚至还往后一步,避开他的手。
不只是他,赵媛媛吴秀也没多看饼干一眼,就连最小的赵妙妙瞄了眼饼干,压根没动。
罗大江僵住,笑着说:“快尝尝看,这饼干味道很不错的,我也是赶巧才能买到。”
“罗知青你太客气了,饼干你就带回去自己吃吧。”赵建国也看出来了,脸色冷淡下来。
“我这是特意买来用来道歉的,也不能让大队长你白白受伤。”罗大江还想努力一下。
赵建国却说:“红药水的钱你们也给了,这就够了,再多让别人知道的,还以为我这个当大队长的贪小便宜。”
罗大江伸着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赵云清眉头一挑,笑着说:“罗知青,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早就送上去了,你给我塞饼干也没用。”
罗大江脸色微变:“送上去了?”
“每年都是按照表现来,谁工分挣得最多就选谁,这样公道。”赵建国也说了句。
罗大江皱起眉头来:“可是我听说今年孙志不参加评选,他自愿放弃名额了。”
知青里面工分最多的人,自然是孙志,他干活卖力,体力也好,更难得是跟大队里社员的关系都处的很好。
自打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开始下发,每个大队能推举一个知青名额后,孙志就连续上了三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