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三思!!
  皇帝已经不愿听任何一句话了,轻轻挥手,屏退朝臣后,便迫不及待唤他的乐师娈宠前来。
  那乐师唇角含着笑,毕恭毕敬地为皇帝斟了一杯石散水,他举起杯盏送到皇帝身前,温声道:陛下,请
  皇帝接过杯盏,仰头一饮而尽,片刻间,身体仿佛有一股暖流游走全身,那阵头疼也渐渐歇了下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神开始迷离。
  而后,皇帝猛地一拽乐师的手臂,便将人压在榻下
  宰相府。
  萧伯瑀伏在案前,眉间紧蹙,反叛军和北狄之事,几乎将风雨飘摇的大晟王朝推向深渊。
  回想起几年前,父亲曾问过他:宰相之责为何。
  萧伯瑀自认为随父亲之志,问民疾苦,抚民安边,然而大晟子民仍深处水火之中。
  思绪沉浸间,王横进来禀报:大人,虚白老人请见。
  虚白老人,即隐士邵亶的名号。
  邵亶曾因一篇萧伯瑀的策论,不远千里而入长安,但却始终不愿入仕。
  快请他进来。萧伯瑀连忙起身相迎。
  是!
  不多时,邵亶拄着拐杖缓步而入,他此行是来辞别的。
  萧伯瑀本想以时局动荡为由,请他暂留长安,可仔细想想,长安其实也未必安宁。
  隐士出山,见王朝跌宕,皇帝无道,自然不愿入仕,恐折了一生清名。
  萧伯瑀心中了然,便没再挽留,他只能安排人护送邵亶老人平安离开。
  如他所料,长安的百姓也开始陷入了恐慌,谁也无法保证,今日还能好好的,明日反叛军会不会就杀到长安来。
  这种惊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转眼至八月,朝廷大军与反叛军交战近两个多月,就在这紧要关头,尉迟徽竟然投了,愿打开邺县城门归降,唯一的要求是不能伤城中百姓。
  看着传回来的捷报,萧伯瑀却眉头微蹙,尉迟徽正是兵强马壮,士气最高的时候,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投降。
  萧伯瑀上谏皇帝,命大军暂缓入城,需先探明敌军粮草是否充盈,城外是否有密道,否则贸然入城,恐中了敌军埋伏。
  这一次,皇帝倒是听进了耳中。
  朝廷大军的确没着急入城,因为皇帝想要的不是他们投降,而是要彻底杀绝反叛军的将领,永除后患。
  于是,太尉陈威设下鸿门宴,请尉迟徽赴宴,若是不敢,便证明他心怀异心、无归降之意。
  尉迟徽答应赴宴,回信时,顺便将一枚玉珏送到陈威手中那是他的小儿子陈易的随身之物。
  意思便是,这场鸿门宴,倘若他们不能全身而退,那陈易定然也活不了。
  萧府,庭院,翠竹轻摇,微风不燥。
  萧伯瑀与萧父于石台对弈,棋枰上黑白交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