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3)
践踏百姓麦苗的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论如何,此事不能说天子之过,即便是弥补也得换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农夫们大字不识几个,哪懂得官爷说什么,官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这些银子不会收回去了,他们立即跪伏在地,感激涕零。
上原。
皇帝的仪仗停驻在上原高崖之上,山风猎猎,吹起龙袍广袖。
入目的是绵延千里的山河,长安城盛世繁华之景,田畴阡陌纵横交错,远处渭水一带蜿蜒盘旋,如真龙蛰伏在卧。
大晟几百年基业,一览无余。
皇帝忽然抬手,直指崖边一处陡峭的空地,朕要在此处,修一座摘星楼。
群臣面面相觑。
萧伯瑀道:陛下,上原地势险峻,若大兴土木,恐劳民伤财。
话音一落,皇帝眉头微皱。
萧大人此言差矣,上原地势高峻,恰合登高望远之意。一旁的御史大夫石正察言观色,连忙道:陛下欲在此建摘星楼,正可俯瞰天下,彰显大晟国威。再者,摘星楼一旦建成,必成千古名胜,留给后世子孙瞻仰,此乃大晟永顺年间的盛世象征。
最后一句落下,皇帝龙颜大悦,他大笑道:赏!
说罢,便将此事安排了下去。
山头风势渐大,皇帝逗留了片刻便启驾回长安城。
百官跪送,王横赶来之时,只恰好迎上皇帝回宫的御驾,他也连忙跪伏下来。
其他大臣陆续跟在皇帝身后,王横看了许久,也没有看见自家大人。
待大臣们都离开得差不多了,王横终于忍不住朝一人问道:这位大人,可曾见过萧大人?
那人微微一叹,萧大人恐怕还在山头之上,唉
见他唉声叹气,王横心头一凉,发生什么事了?
那人指了指陡峭的高崖上,道:陛下要在此地修建一座摘星楼,萧大人力劝,可还是唉
说罢,那人便下山离去。
高崖之上。
萧伯瑀负手而立,俯瞰脚下山河,心中却涌起一阵苍凉。
大晟开国几百年,历经数代明君励精图治,方有今日之盛。可如今帝王肆意妄为,贪图享乐,不顾民生之苦
当年,殿试对策上,先帝曾问过众人一句话:何以使天下归心?
有人答:在于天家威严,万民知敬畏,百官知戒惧。严刑峻法,则宵小不敢妄动;赏罚分明,则忠良自当效死。
先帝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又有人答:在于民安,若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归心。故当轻徭薄赋,劝事农桑,使民年有庆余,则天下自安。
先帝目光微动,似有赞赏。
殿上众人各抒己见,先帝的目光看向了萧伯瑀 ↑返回顶部↑
农夫们大字不识几个,哪懂得官爷说什么,官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这些银子不会收回去了,他们立即跪伏在地,感激涕零。
上原。
皇帝的仪仗停驻在上原高崖之上,山风猎猎,吹起龙袍广袖。
入目的是绵延千里的山河,长安城盛世繁华之景,田畴阡陌纵横交错,远处渭水一带蜿蜒盘旋,如真龙蛰伏在卧。
大晟几百年基业,一览无余。
皇帝忽然抬手,直指崖边一处陡峭的空地,朕要在此处,修一座摘星楼。
群臣面面相觑。
萧伯瑀道:陛下,上原地势险峻,若大兴土木,恐劳民伤财。
话音一落,皇帝眉头微皱。
萧大人此言差矣,上原地势高峻,恰合登高望远之意。一旁的御史大夫石正察言观色,连忙道:陛下欲在此建摘星楼,正可俯瞰天下,彰显大晟国威。再者,摘星楼一旦建成,必成千古名胜,留给后世子孙瞻仰,此乃大晟永顺年间的盛世象征。
最后一句落下,皇帝龙颜大悦,他大笑道:赏!
说罢,便将此事安排了下去。
山头风势渐大,皇帝逗留了片刻便启驾回长安城。
百官跪送,王横赶来之时,只恰好迎上皇帝回宫的御驾,他也连忙跪伏下来。
其他大臣陆续跟在皇帝身后,王横看了许久,也没有看见自家大人。
待大臣们都离开得差不多了,王横终于忍不住朝一人问道:这位大人,可曾见过萧大人?
那人微微一叹,萧大人恐怕还在山头之上,唉
见他唉声叹气,王横心头一凉,发生什么事了?
那人指了指陡峭的高崖上,道:陛下要在此地修建一座摘星楼,萧大人力劝,可还是唉
说罢,那人便下山离去。
高崖之上。
萧伯瑀负手而立,俯瞰脚下山河,心中却涌起一阵苍凉。
大晟开国几百年,历经数代明君励精图治,方有今日之盛。可如今帝王肆意妄为,贪图享乐,不顾民生之苦
当年,殿试对策上,先帝曾问过众人一句话:何以使天下归心?
有人答:在于天家威严,万民知敬畏,百官知戒惧。严刑峻法,则宵小不敢妄动;赏罚分明,则忠良自当效死。
先帝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又有人答:在于民安,若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归心。故当轻徭薄赋,劝事农桑,使民年有庆余,则天下自安。
先帝目光微动,似有赞赏。
殿上众人各抒己见,先帝的目光看向了萧伯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