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是。田安便以为他因朝中的事而烦忧,自然不敢再多言,续上一杯热茶后便退了下去。
屋内,萧伯瑀手中的书久久没翻到下一页,墨字在眼前浮动,却始终入不了心。
窗外一阵风从缝隙穿进来,案上的烛芯轻轻摇曳着,忽明忽暗。
萧伯瑀放下手中的书,他执起茶盏,刚喝了一口,却发觉茶水早已凉透。
第11章 祈雪禳灾
十二月,长安城依旧无雪。
金銮殿,早朝。
启禀陛下,太卜署连续多日夜观天象,恐今冬无雪。太常寺卿周访手持玉笏出列,神色惶恐,臣请奏陛下于南郊圜丘祈雪禳灾。
入冬以来,不止是长安,各地也没有下雪,史籍记载,倘若一冬无雪,那来年春天恐有瘟疫、夏天有蝗灾发生。
这对整个江山社稷来说是一件大事,皇帝身为天子,必然不能置之不顾。
更何况,民间流言满天飞,朝野上下人心躁动,将此天灾视为上天的示警
皇帝皱了皱眉,神色稍有怒意,可还是压了下来,开口道:准。
闻言,太常寺卿的心这才稍稍放松了下来,不觉间,他的里衫都被身上的冷汗浸湿了。
可这件事远远还没有结束。
只要长安城一天没有下雪,这件事就像一柄铡刀,架在太常寺中的每一个人头上。
紧接着,各大臣陆续上奏......
早朝渐接近尾声,殿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大太监冯德全见状,尖声高呼: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落地,宗正寺卿出列,朗声奏道:启禀陛下,七皇子已过正冠之年,却仍居宫外府中,按我大晟礼法,应当赐爵和封地,以彰天家恩典。
殿中一静。
这件事情早不说晚不说,非要在这个节骨眼提出。谁不知道,民间浮言四起,说皇帝薄情,不顾手足之情,甚至传言一冬无雪恐怕就是上天的垂诫。
良久后,皇帝斜倚龙椅,微微眯起眼睛,指尖轻敲着扶手,缓缓道:宣七弟进殿。
宗正寺卿早早派人将七皇子殿下请来,很快,赵从煊趋步进殿,他跪伏在地,臣弟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片刻后,皇帝才微微抬手,平身。
谢陛下。赵从煊缓缓起身,却不敢抬头直视天子,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皇帝目光扫过阶下的赵从煊,轻轻笑了笑,七弟快十六了吧,这件事是朕疏忽了,还记得从前时,你和昭华常在御花园下棋,如今昭华入嫁北狄,朕实在不忍你也离开长安。
这样吧,朕就封七弟你为宁王,食邑三千户,赐宁王府,不裂土、不临民。
满朝哗然。
按祖制,皇子封王之后当离京就藩,如今皇帝既已经赐了爵位,却扣下封地,分明是要将人困在眼皮底下。
皇帝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有商有量一般,七弟觉得如何?
臣弟,谢陛下隆恩。赵从煊伏身领命,不敢有任何怨词。 ↑返回顶部↑
屋内,萧伯瑀手中的书久久没翻到下一页,墨字在眼前浮动,却始终入不了心。
窗外一阵风从缝隙穿进来,案上的烛芯轻轻摇曳着,忽明忽暗。
萧伯瑀放下手中的书,他执起茶盏,刚喝了一口,却发觉茶水早已凉透。
第11章 祈雪禳灾
十二月,长安城依旧无雪。
金銮殿,早朝。
启禀陛下,太卜署连续多日夜观天象,恐今冬无雪。太常寺卿周访手持玉笏出列,神色惶恐,臣请奏陛下于南郊圜丘祈雪禳灾。
入冬以来,不止是长安,各地也没有下雪,史籍记载,倘若一冬无雪,那来年春天恐有瘟疫、夏天有蝗灾发生。
这对整个江山社稷来说是一件大事,皇帝身为天子,必然不能置之不顾。
更何况,民间流言满天飞,朝野上下人心躁动,将此天灾视为上天的示警
皇帝皱了皱眉,神色稍有怒意,可还是压了下来,开口道:准。
闻言,太常寺卿的心这才稍稍放松了下来,不觉间,他的里衫都被身上的冷汗浸湿了。
可这件事远远还没有结束。
只要长安城一天没有下雪,这件事就像一柄铡刀,架在太常寺中的每一个人头上。
紧接着,各大臣陆续上奏......
早朝渐接近尾声,殿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大太监冯德全见状,尖声高呼: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落地,宗正寺卿出列,朗声奏道:启禀陛下,七皇子已过正冠之年,却仍居宫外府中,按我大晟礼法,应当赐爵和封地,以彰天家恩典。
殿中一静。
这件事情早不说晚不说,非要在这个节骨眼提出。谁不知道,民间浮言四起,说皇帝薄情,不顾手足之情,甚至传言一冬无雪恐怕就是上天的垂诫。
良久后,皇帝斜倚龙椅,微微眯起眼睛,指尖轻敲着扶手,缓缓道:宣七弟进殿。
宗正寺卿早早派人将七皇子殿下请来,很快,赵从煊趋步进殿,他跪伏在地,臣弟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片刻后,皇帝才微微抬手,平身。
谢陛下。赵从煊缓缓起身,却不敢抬头直视天子,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皇帝目光扫过阶下的赵从煊,轻轻笑了笑,七弟快十六了吧,这件事是朕疏忽了,还记得从前时,你和昭华常在御花园下棋,如今昭华入嫁北狄,朕实在不忍你也离开长安。
这样吧,朕就封七弟你为宁王,食邑三千户,赐宁王府,不裂土、不临民。
满朝哗然。
按祖制,皇子封王之后当离京就藩,如今皇帝既已经赐了爵位,却扣下封地,分明是要将人困在眼皮底下。
皇帝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有商有量一般,七弟觉得如何?
臣弟,谢陛下隆恩。赵从煊伏身领命,不敢有任何怨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