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1 / 2)
司马迁便对此事深恶痛绝,认为“此一等妄言无行之徒,无品无才,空耗民财”,不但没有像他们的前辈张骞那样真正交通各国,反而花费不菲。
那为什么刘彻却都允准了,并且还在国库不太充实的情况下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物产让他们去出使呢?
这就是刘彻的锅了。
刘彻这人吧,喜欢排场,太虚荣了,那些前去游说的人“极言见闻,以荡上心”,能有胆子有脑子谋划出使的人,这口才一定不错,给刘彻画画大饼,描绘一番西域各国对大汉俯首称臣万里朝贡的美妙情景,这傻子还真被忽悠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盛的处理方式就略显粗暴,他直接蹲在未央宫大殿上,来一个,打一个!单纯地想出使,可以,想要点随从护卫,也可以,想要点资金支持,只要不过分,也行。
但只要狮子大开口,直接就是一巴掌呼上去把人扇到地上,然后翅膀一挥,门口的鹰扬卫非常听话地进来直接把人抬走。
刘彻看了一会儿鹰鹰漂亮大翅膀的伸展运动表演,试探性地表示,那啥,其实出使这个活儿还是很费钱的,要么多给点也行......
然后就被大金雕狠狠瞪了:你钱很多吗?!是谁之前穷得夜里睡不着觉把鹰摇醒去外面遛弯啊?!出使又不是什么必须活动,干嘛花费这么多!他们要的钱和张骞都差不多了,凭什么?!人家张骞那会儿可是千辛万苦绕过匈奴去西域的,一不留神命都没了,他们现在顺顺当当就能过去,还敢要这么多人这么多钱?!你被忽悠瘸了,鹰鹰可没有!
李盛冲着铲屎官亮了亮爪子威胁,然后直接蹲在了刘彻的桌子上,把皇帝挡住,继续审核这些申请人的资质和诚心是否达标。
最后,来了八个,只有两个人没被扇,一个是位商人,是真想出去做生意的,只是怕没个身份不被理会,害怕被人欺负抢了钱财害了性命,故而他想要个使者的身份,一应随从护卫货物钱财,人家自己可以承担。
另一个则是张骞的追随者,家境豪富,是关东一位大商人的小儿子,最喜欢跟着商队到处跑,如今想出边境去西域看一看,见识一番,顺便为家中的买卖出去探探路,据说中原的茶叶、成药、还有瓷器丝绸在西域都能卖出高价,他家里就是大茶商。
刘彻赐予了这两人使者符节,勉励一番。
等鹰走了,刘彻继续看奏疏,过了一刻钟,卫青进宫来觐见,回禀边地屯兵抽调回乡之事,两人把正事儿说完,刘彻就开始和卫青描述刚才大金雕的凶悍霸道。
“......阿青你没见着,阿曜就蹲在朕前面,把朕的脸都挡住了,也亏得那些进宫求见的人懂规矩胆子小,一直都没抬头看,不然,都看不到朕的正脸,多不像话啊......”
正说的情绪上头,耳听得外面一阵翅膀扑腾着落下来的稀碎声响,刘彻立马闭嘴。
看到大金雕飞到后殿去了,刘彻若无其事地叫春陀:“昨日贡上来的柑子不错,赐给大将军两篓,还有皇后宫里昨日新制的梅子姜,你带两匣子回去给平阳。”
李盛回后殿抓着一个大包裹出来,里面是卫皇后给刘据做的一件裘衣,刘据上个月就出去游学了,这阵子在甘泉宫附近,他打算去带着鹰扬卫过去看看待几天,顺便把衣服带过去。
临走前经过前殿看到卫青,大金雕在桌上短暂停留,亲昵地蹭蹭卫青的手臂,然后转头打算跟铲屎官告别一下,但是,嗯,大金雕歪歪头,总感觉刘彻这个剥果子的动作有些奇怪,有点儿刻意,他不是一向嫌弃这种川红橘果皮太厚,果肉也不够甜,只是摆着好看,一向不爱吃的吗?
众所周知,人在尴尬或者心虚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搞点小动作来遮掩。
大金雕狐疑地看了铲屎官一眼,算了,急着走,不管了。
看着大金雕飞走了,刘彻很嫌弃地把手里的川红橘一扔,旁边的春陀立刻递上来热手巾伺候擦洗。
卫青看得心里暗笑。
第285章
元鼎三年,刘彻起意实行“广关”政策,这里的“广”意为向外扩张,“关”自然就是都城所在的关中地区了。
说起来,长安作为朝廷中枢政治中心,直接控制的地盘也确实不大,但自从文帝以来数代皇帝削藩,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改善了。
文帝在位时,中央朝廷势弱而藩王势大的问题更严重,当时文帝的重臣贾谊就曾经对此进谏,以《治安策》中“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摘,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一言打比方。
如果把汉朝中原比作一个人的身体,朝廷所在的关东就是人的躯干腹心,而关东郡国就是身体的四肢,自汉朝建国以来,郡国势大地广,以淮南国为例,最强盛的时候能有十数郡,而朝廷直辖郡县却很少,藩王强力而中央势弱,实在是令人担忧。
关中强盛才能以都城中枢的身份控制关东郡国,出于这个目的,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央一直在不停地用各种方式削弱地方势力,而刘彻如今推出的“广关”政策,则是为了扩大关中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关中愈强,而郡国藩王愈弱,刘彻才能安心。
这次的“广关”计划中,刘彻把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等边境郡县都全部划到了关中境内,这些郡城位置敏感,兵力强盛,归入关中后,关中地区的兵力就立刻强大起来。
除了这些常年屯兵的边郡地区,刘彻还把太原、河东的许多郡县都并入了关内,太原河东地区处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是非常合适的养马地,经历了数年汉匈大战后,中原马匹被急剧消耗,把养马地并入关中,更有利于改革马政便于关注。 ↑返回顶部↑
那为什么刘彻却都允准了,并且还在国库不太充实的情况下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物产让他们去出使呢?
这就是刘彻的锅了。
刘彻这人吧,喜欢排场,太虚荣了,那些前去游说的人“极言见闻,以荡上心”,能有胆子有脑子谋划出使的人,这口才一定不错,给刘彻画画大饼,描绘一番西域各国对大汉俯首称臣万里朝贡的美妙情景,这傻子还真被忽悠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盛的处理方式就略显粗暴,他直接蹲在未央宫大殿上,来一个,打一个!单纯地想出使,可以,想要点随从护卫,也可以,想要点资金支持,只要不过分,也行。
但只要狮子大开口,直接就是一巴掌呼上去把人扇到地上,然后翅膀一挥,门口的鹰扬卫非常听话地进来直接把人抬走。
刘彻看了一会儿鹰鹰漂亮大翅膀的伸展运动表演,试探性地表示,那啥,其实出使这个活儿还是很费钱的,要么多给点也行......
然后就被大金雕狠狠瞪了:你钱很多吗?!是谁之前穷得夜里睡不着觉把鹰摇醒去外面遛弯啊?!出使又不是什么必须活动,干嘛花费这么多!他们要的钱和张骞都差不多了,凭什么?!人家张骞那会儿可是千辛万苦绕过匈奴去西域的,一不留神命都没了,他们现在顺顺当当就能过去,还敢要这么多人这么多钱?!你被忽悠瘸了,鹰鹰可没有!
李盛冲着铲屎官亮了亮爪子威胁,然后直接蹲在了刘彻的桌子上,把皇帝挡住,继续审核这些申请人的资质和诚心是否达标。
最后,来了八个,只有两个人没被扇,一个是位商人,是真想出去做生意的,只是怕没个身份不被理会,害怕被人欺负抢了钱财害了性命,故而他想要个使者的身份,一应随从护卫货物钱财,人家自己可以承担。
另一个则是张骞的追随者,家境豪富,是关东一位大商人的小儿子,最喜欢跟着商队到处跑,如今想出边境去西域看一看,见识一番,顺便为家中的买卖出去探探路,据说中原的茶叶、成药、还有瓷器丝绸在西域都能卖出高价,他家里就是大茶商。
刘彻赐予了这两人使者符节,勉励一番。
等鹰走了,刘彻继续看奏疏,过了一刻钟,卫青进宫来觐见,回禀边地屯兵抽调回乡之事,两人把正事儿说完,刘彻就开始和卫青描述刚才大金雕的凶悍霸道。
“......阿青你没见着,阿曜就蹲在朕前面,把朕的脸都挡住了,也亏得那些进宫求见的人懂规矩胆子小,一直都没抬头看,不然,都看不到朕的正脸,多不像话啊......”
正说的情绪上头,耳听得外面一阵翅膀扑腾着落下来的稀碎声响,刘彻立马闭嘴。
看到大金雕飞到后殿去了,刘彻若无其事地叫春陀:“昨日贡上来的柑子不错,赐给大将军两篓,还有皇后宫里昨日新制的梅子姜,你带两匣子回去给平阳。”
李盛回后殿抓着一个大包裹出来,里面是卫皇后给刘据做的一件裘衣,刘据上个月就出去游学了,这阵子在甘泉宫附近,他打算去带着鹰扬卫过去看看待几天,顺便把衣服带过去。
临走前经过前殿看到卫青,大金雕在桌上短暂停留,亲昵地蹭蹭卫青的手臂,然后转头打算跟铲屎官告别一下,但是,嗯,大金雕歪歪头,总感觉刘彻这个剥果子的动作有些奇怪,有点儿刻意,他不是一向嫌弃这种川红橘果皮太厚,果肉也不够甜,只是摆着好看,一向不爱吃的吗?
众所周知,人在尴尬或者心虚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搞点小动作来遮掩。
大金雕狐疑地看了铲屎官一眼,算了,急着走,不管了。
看着大金雕飞走了,刘彻很嫌弃地把手里的川红橘一扔,旁边的春陀立刻递上来热手巾伺候擦洗。
卫青看得心里暗笑。
第285章
元鼎三年,刘彻起意实行“广关”政策,这里的“广”意为向外扩张,“关”自然就是都城所在的关中地区了。
说起来,长安作为朝廷中枢政治中心,直接控制的地盘也确实不大,但自从文帝以来数代皇帝削藩,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改善了。
文帝在位时,中央朝廷势弱而藩王势大的问题更严重,当时文帝的重臣贾谊就曾经对此进谏,以《治安策》中“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摘,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一言打比方。
如果把汉朝中原比作一个人的身体,朝廷所在的关东就是人的躯干腹心,而关东郡国就是身体的四肢,自汉朝建国以来,郡国势大地广,以淮南国为例,最强盛的时候能有十数郡,而朝廷直辖郡县却很少,藩王强力而中央势弱,实在是令人担忧。
关中强盛才能以都城中枢的身份控制关东郡国,出于这个目的,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央一直在不停地用各种方式削弱地方势力,而刘彻如今推出的“广关”政策,则是为了扩大关中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关中愈强,而郡国藩王愈弱,刘彻才能安心。
这次的“广关”计划中,刘彻把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等边境郡县都全部划到了关中境内,这些郡城位置敏感,兵力强盛,归入关中后,关中地区的兵力就立刻强大起来。
除了这些常年屯兵的边郡地区,刘彻还把太原、河东的许多郡县都并入了关内,太原河东地区处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是非常合适的养马地,经历了数年汉匈大战后,中原马匹被急剧消耗,把养马地并入关中,更有利于改革马政便于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