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此,公孙弘的内心毫无波澜,按照后世的话,公孙弘是一个内核非常稳定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他自己逻辑自洽,所以他不为外界所动。
  而尽管有人指责公孙弘,但天下儒生,无论是他的追随者还是厌恶者,却都实实在在地受到了这位丞相的恩惠,在公孙弘担任丞相期间,他办了中央官学,规定了博士官的制度,设立了太常府的旁听生,使得郡县偏远之地儒学生也能有机会进入都城长安的学府,他还为选拔学者官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和任用制度,可以说,公孙弘在推动经学的发展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李盛不太关注这些朝堂上的事儿,他最近又发现了新的瓜,老刘家简直是个取之不尽的瓜棚,每天都有新鲜事儿。
  这次的瓜,可以说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主要人物刘迁,是淮国的太子。
  淮南王有个门客,叫雷被,是一名非常有名的剑客,淮南王一向喜招揽名士,尊重人才,雷被在淮南王府过的非常悠闲。
  但好景不长,找事儿的就来了。
  淮南王太子叫刘迁,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也很喜欢耍剑,请了不少名师指点他,都夸他根骨绝佳剑术出众,实在是练武的人才啊!
  于是刘迁就很自信地找到府中的剑客雷被,表示要比划一下过两招,切磋切磋。
  雷被就很为难,他是见过刘迁练武的,嗯,怎么说呢?看起来还像样子,但这位淮南王太子连基本功都没有,那也只是花架子看着好看啊!
  他不太想比,这件事很难办啊,为了前途考虑,他得让这位爷赢,但是又不能赢得太假,而且为了自己的面子,他还不能显得自己太差劲,这对演技要求就比较高了。
  但刘迁坚持要比。
  事实证明,雷被的演技不咋样——“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这个“误”字就很有意味,可以说明,雷被已经非常努力地让着刘迁了,但是,还是不小心伤到了对方。
  要知道,为了显示自己(其实并不存在)的高超剑术,刘迁可是叫了人来观战的,然后呢,就这?
  这丢人可丢大发了。
  要说这刘迁,也是个对自己认知不清醒的,人家夸他,他还当真了,可见没啥心眼。
  没啥心眼就算了,这位还是个超绝小心眼儿。
  自从丢了面子,就一个劲儿地在淮南王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被搞得很难受,整天惶恐不安,都打算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淮南王府offer,另谋他处了,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好的去处。
  李盛蹲在未央宫的架子上快乐吃瓜的时候,刘彻和卫青正在旁边商议大事。
  地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舆图,刘彻把拿了一对卧虎样子的玉雕,一只放在草原上,另一只则被放在了河西走廊一带。
  “阿青,朕少年时曾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夺回河南地,把匈奴赶出河西走廊,把他们彻底逐出祁连山和焉支山,但是上天顾念于我,自马邑之战,数次发兵皆有所获,现在我已经不满足仅仅把匈奴人赶跑了。”
  刘彻站在地图旁边,那两只虎雕在灯光下显现出出一团黑影,像是在黑暗中伺机而动。
  “这些豺狼之辈,中原只要有一点弱势的苗头,他们就会像闻到了腥味儿的鬣狗一样跑过来,对我边民百姓撕咬掠杀,如果不把他们打弱了,打服了,将来他们将养生息卷土重来,据儿的子孙就要重新打,我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这样的隐忧。”
  卫青恭敬垂首:“陛下深谋远虑。”
  刘彻信手从旁边墙上抽出来自己的配剑,剑鞘把河西走廊处的卧虎推到了草原上,两虎合二为一,一起被推着往草原里面更北方的地方去。
  “朕要夺回河西走廊,然后让大军深入漠北,去打击匈奴单于本部!朕就是要他们打残,打怕!打得他们轻易不敢再犯边侵境!”
  “阿青,朕有意让你明年从朔方城出发,去攻打匈奴右贤王的势力,把他们打伤了,从今年冬天到春天,朕接到了从渔阳郡到北右平守将的共十三次军报,匈奴人要打,那就打!朔方城已经修好了,退,可以作为军事防御,为北方郡县屯兵;进,可以集结大军,作为大战的补给后方;接下来的两年,朕要把匈奴人彻底赶回到漠南去!”
  刘彻把手里的剑提起来,平举到卫青面前,含笑看向他一手赏识提拔的少年将军:“阿青的志向,与我是一样的吧?”
  卫青双手紧紧握住帝王的赐剑,单膝下跪敬视君王:“臣万死不辞!”
  元朔五年五月,车骑将军卫青,率军五万,自朔方郡高阙出发,大军直取阴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