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着像领导讲话,但姜山不想恭维:“机会再多,也比不上空降兵!”
  姜河默然,他这话该是憋了许久吧?
  气氛骤然沉默,姜河也收起笑容。
  “不过说实话,姐,你回来也挺好,酒店现在死气沉沉,一点新鲜劲儿都没有,你这一回来,管理层那七八个派别有得闹了。”
  “这么夸张吗?”姜河笑得勉强。
  但确实,有人的地方,总会站队,哪怕单打独斗,也可自成一派。
  “那你是哪个派的?还是和我一个派?”
  没想到她会这么问,姜山只当是玩笑,耸耸肩回:“不一定哦,我这人最讲实际,就看谁给我的好处多喽!”
  姜河爷爷曾是昆仑大酒店的后勤经理,赶上改制就入了股,由于懂管理,人脉广,很快在几轮股权变动后成为最大股东,儿子姜守国又勤恳能干,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直到把酒店完全变成家族企业。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做事情普遍保守,对待股权融资或上市态度谨慎,家长制作风典型。
  就像姜河爷爷,快八十了还经常过问酒店经营状况。
  这些年经营不善他是清楚的,所以一直想找个靠谱的接班人。
  爷爷也不是完全重男轻女,而是觉得姜河既然不喜欢酒店,也不会把酒店经营好。这是两代人的心血,爷爷要的是稳妥。所以相比之下,姜山比姜河更适合享有继承权。
  加上姜守国是个大孝子,老爹的话不敢不听,让闺女回来接班着实冒风险,但总要试试,实在不行,也只能考虑侄子。
  毕竟,他也不希望昆仑大酒店改姓。
  其实,姜河挺怕去爷爷家,因为每次都和开会一样。
  她要稳重坐在沙发转角最边上,那是她的固定位置,要对坐在沙发中间的爷爷汇报下这段期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再与爷爷谈论下最近的国家大事。
  奶奶会泡一壶福建茉莉龙珠,坐在爷爷旁边微笑观摩。
  家里的古树普洱、大红袍,姜河从来喝不上,那是留给姜山的。
  爷爷常用的话术有:“你从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你们学哲学的一定要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两手抓,找规律,抓重点,尤其要抓反复、反复抓,只有反反复复抓反复,才能让反反复复不反复……”
  爷爷说了一通,却丝毫不提姜河回家接班的事。
  看样子,老人家还是心有顾虑,更属意姜山。
  奶奶催促姜河赶紧找个男朋友,先把对象谈成,“女人过了三十就不好找了,咱这小地方比不上大城市,结婚生娃都要提早。”
  等到了姥姥姥爷家就是另外一种氛围。
  姜河由姥姥姥爷带大,和二老感情很深。姥姥知道今天是她生日,非要给她下面条,姜河不让,拉着姥姥的手,坐二老中间说话。
  二老提起姜河辞职的事就心酸,说好好的工作,有编制有户口,怎能说辞就辞呢?老姜家独断专横,也不问问我们汪汪愿不愿意!经营酒店多累心啊!三天两头出事,女孩子家家的哪里受得了?
  从姥姥家出来,姜河长长松口气。
  她开着车,漫无目的行驶在主干道,早上的日头不高,空气微凉,街道还弥漫着各种早点的烟火气。
  她想起自己上高中时常去的一家早餐店,于是调转方向去觅食。
  中间路过登海最大的主广场,广场边有一些抽象雕塑,而矗立在最中央的,是两排二十面高高挺立、迎风招展的旗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