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天主打写应用题。
  【爸爸和儿子一共55岁,爸爸27岁,儿子几岁?】
  宋木瓜:“爸爸,这道题我不用算都知道。”
  爸爸27岁,瓜瓜七岁。
  他自信满满写了个7岁。
  宋蹊桃:“不对噢,这是计算题,是别人的爸爸,不是问你。”
  宋木瓜写下55-27,不经意地问:“儿子几岁?”
  宋蹊桃:“你自己算。”
  宋木瓜列竖式计算,算出来儿子八岁,爸爸27岁,儿子八岁,很合理,一定是正确答案。
  宋蹊桃:“你十位数还没算,5借1减2等于2,儿子二十八岁。”
  宋木瓜:“不对不对,儿子比爸爸还大!”
  宋蹊桃愣住,重新看了一遍题目,是减法吧?难道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条件?
  自从被老师打电话,宋蹊桃不敢小瞧一年级的数学题,出题者必然有他的道理。
  没天理啊,儿子怎么比爸爸大?
  宋蹊桃抓了抓脑袋,灵光一闪,“这是一道假设题,题目中并没有说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儿子,可能是两个爸爸一个儿子,或者一个爸爸两个儿子。”
  宋木瓜跟着爸爸口述写答案:
  (1),假设两个爸爸一个儿子,则55-27-27=1。
  (2),假设一个爸爸两个儿子:28/2=14。
  宋蹊桃:“下面这个爸爸违法了,他不能只比儿子大13岁,所以第二种假设是错的,答案就是两个爸爸一个儿子。”
  真是一场精彩的解题过程,兼顾法律与人情,他居然能想到这么刁钻的解题角度。
  宋木瓜羡慕道:“他怎么有两个爸爸?他开家长会可以让另一个爸爸去。”
  宋蹊桃:“呃,有些人可能就是有两个爸爸。”
  宋木瓜:“爸爸一定是一样大的吗?”
  平时没见宋木瓜对数学这么打破砂锅,问到底,看来他对两个爸爸很感兴趣。
  宋蹊桃皱眉,“题目说爸爸27岁,隐含的条件就是一样大。”
  不然呢,孟斯呈来了也是一样大。
  想到孟斯呈的数学,宋蹊桃觉得自己的解题更加权威了。
  “是的,一样大。”
  ……
  翌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