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古代无论哪个朝代官员过去总觉得自己被贬,被流放,工作很难开展啊!
  温缜不是过去清算的,他是去平稳交接,如果西南叛乱,要守住重庆府,协助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总之统一不能出现变故,朱祁钰不想自己在位时留下这种污点。
  大明朝因土木堡之变国力受损,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力下降,越南,也就是现在安南,他们已经独立出去,大明也没办法。缅甸的缅北地区名义上属于大明边境,但他们在闹,不肯与大明玩,朝贡都不来了,还宣布自己独立。
  那块地方不要也罢,但云南是亲生的,这地方要是闹独立,隔着千山万水也要过来揍人,大明在云南设置大量军事驻防,再穷也补贴过来,而云南资源丰富,朝廷又鼓励扶持大量汉人移民进入云南,他们带来先进技术与农业技术。
  云南背靠大树,所以也安稳,并不受外面的蛊惑。可土司并不安份,能自己当家做主,为什么要对大明称臣?他们看着独立出去的边境,蠢蠢欲动,但民众可不肯,大明对云南的移民、儒学教化、科举,都是扶持的,有事中央是真帮。
  土司们想当土皇帝,受害的就是他们,民众愿意接受大明律法,也不肯跟着搞事,凭什么,他们能得到什么?用他们的命给土司换富贵吗?
  土司们也不是都是叛逆辈,也有忠心耿耿的,这内部就不和,所以大明只要不是起不来,但凡有一口气,他们都是不敢造反的。但不造反,不意味着不搞事。在大明看来,四川在云贵中间,显得特别乖觉,就从来不让人操心。
  因为四川自认亲儿子,他们从大汉开始就是汉人王朝,汉高祖自巴蜀汉中发家,就被大汉重点治理成天府之国了,又是道家起源。后来刘备入川诸葛治蜀,蜀人敬为阿公,武侯祠立在那,川地就不会分裂。此时罗贯中还没写三国演义,但在川地各族心里,他早已是真神。
  巴蜀自古以来相爱相杀,又紧密相连,就是到了现代,但凡对重庆人说一句,你们四川——他都会跳起来,我们不是四川,是他们四川,你个憨包!
  温缜走得慢也是因为他们办事慢,不给他们平账的时间,知府衙门摆烂了怎么办?他也不想接手一堆烂账啊。
  而温缜也在规划,重庆要怎么治理,最好用经济把一盘散沙的西南,绑在一起,这样改土归流才能行。无他,这个时期的西南地区,真的太穷了。
  大明一直想改土归流,意思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司制度,改设由朝廷直接任命的流官进行管理,三年一调的那种流动官员,从而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土司很容易割据,他们对属民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会造反,朝廷就成了受害者,这很阻碍国家统一。
  土司们肯定不同意改土归流,这才是温缜要面对的主要矛盾,看似西南不稳,其实就是西南土司们不稳定。
  温缜一路走,一路翻着沈宴给他的西南情报,这些关系要害得知道得清清楚楚,温缜想了想,他到了重庆,必须要搞情报,消息必须无孔不入。
  这个时候,报纸与印刷就很重要了,还好印刷在宋就很发展了,想到这里温缜就叹气,大明其实在科技方面,一直在吃宋的老本。
  大明害怕进步,科技每上一个台阶,民就贵重一分,帝制就得垮一个台阶,没有什么比皇权对权力更敏感,他们太知道权力为什么失控了。
  大明皇帝与臣子斗得你死我活,他们只能紧紧抓着太监,大明皇帝但凡不狠,死的都年纪轻轻不明不白。
  但大明的臣子比皇权更毒,后期皇权控制不住下面,官场贪墨横行,无法无天,崇祯累死也救不了大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