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搏击吗? 第44节(2 / 4)
“那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崭新的,那边的高炉群像是赭红色的钢铁巨人,烟囱里喷出的浓烟比云层还要显眼。”
温阮的眼前徐徐展开一幅画卷。
崭新的钢厂前,工人们穿着泛白的劳动布工装,戴着安全帽,在钢花四溅的车间内工作。
车间黑板报用粉笔画着超额完成的生产指标,广播喇叭里革命歌曲的旋律与汽锤撞击声合成交响。
厂区梧桐树下停着28大杠自行车,食堂飘出熬猪油炒白菜的香气,光荣榜上劳模在照片里笑得灿烂。
轧机轰鸣,一切都那么热闹,那么生机勃勃。
而离此不远的纺织厂,同样生机的外表下,却在悄悄变质、腐烂。
岳绣十五岁开始在纺织厂工作,十八岁那年,在织布车间工作三年的她,终于被提拔到会计科,成为一名成本会计。
岳绣纤细的手指上还带着纺纱磨出的薄茧,此刻却捏着一支崭新的钢笔,拿过草稿本,又算了一遍,皱起秀气的眉。
按照生产记录,上月织布三车间领用棉纱8吨,可刚从那里调过来的她很清楚,三车间的成品入库数折算成原料,最多只该耗6.5吨。
剩下1.5吨的差额,被上一任会计记作“合理损耗”。
一个车间怎么可能有近20%的损耗?她百思不得其解,拿着账本去找了科长老张。
“别查了,王厂长定的数。”老张端起搪瓷杯喝了口热水,“非要问原因的话,咱们厂里不是在翻新纺织机嘛,上个月三车间的纺机刚换过,新机器,损耗大点也正常。”
正说着,厂长王德海推门进来,手里的搪瓷缸还冒着热气。
他扫了眼岳绣手里的账本,又看了眼老张,笑道:“小岳啊,年底‘大会战’任务重,损耗高点正常。”
说着,他从干部装的口袋里摸出两沓“工业券”推过来。
“老张跟我说了,你调过来两个月,工作都做得很仔细。小同志工作这么认真,该给个先进才是。只是今年的你在这个岗位上不满一年,不符合先进的条件。这二十张券你收着,年底给家里添点东西,是对你工作的肯定。”
在那个年代,工业券是购买紧俏工业品的必备凭证,获取渠道受到严格控制,可以用来兑换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商品。
岳绣到了这个年龄,家里当然也开始为她准备嫁妆,全家人攒了两年才凑够15张券,而厂长随手就给了她20张……
岳绣蓦然想起上个月仓库角落里那批“暂存待处理”的棉纱。
雪白的棉卷,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悄悄变成了黑市上的紧俏货。
正直的岳绣拒绝了那些诱人的票券,她的悲剧也从此拉开序幕。
先是工作开始频繁“被出错”。
月底盘点时,仓库“不小心”把她锁在寒冷的仓库内;车间主任突然要求“重新核算半年的工时”,逼她熬夜对账;同事老李“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污了她刚做好的成本表。
这一切都只是警告——服个软,就没事了。
岳绣咬牙坚持着,因为她还没能完全掌握厂长以权谋私的证据,但此刻的她,已经无法轻易地去接近那些证据了。
为了争取时间,她去找了厂长、认了错,终于做回了原来的工作。
再一次被贿赂时,她默默收下了那沓工业券,转头便将假账的核心证据,连同这些工业券一起,向上级部门举报。
但她不知道的是,当时的a市纺织系统,从上到下,都烂到了极点。
于是,她开始频频出现意外,直到某天下班晚归时,被一群小混混围住。 ↑返回顶部↑
温阮的眼前徐徐展开一幅画卷。
崭新的钢厂前,工人们穿着泛白的劳动布工装,戴着安全帽,在钢花四溅的车间内工作。
车间黑板报用粉笔画着超额完成的生产指标,广播喇叭里革命歌曲的旋律与汽锤撞击声合成交响。
厂区梧桐树下停着28大杠自行车,食堂飘出熬猪油炒白菜的香气,光荣榜上劳模在照片里笑得灿烂。
轧机轰鸣,一切都那么热闹,那么生机勃勃。
而离此不远的纺织厂,同样生机的外表下,却在悄悄变质、腐烂。
岳绣十五岁开始在纺织厂工作,十八岁那年,在织布车间工作三年的她,终于被提拔到会计科,成为一名成本会计。
岳绣纤细的手指上还带着纺纱磨出的薄茧,此刻却捏着一支崭新的钢笔,拿过草稿本,又算了一遍,皱起秀气的眉。
按照生产记录,上月织布三车间领用棉纱8吨,可刚从那里调过来的她很清楚,三车间的成品入库数折算成原料,最多只该耗6.5吨。
剩下1.5吨的差额,被上一任会计记作“合理损耗”。
一个车间怎么可能有近20%的损耗?她百思不得其解,拿着账本去找了科长老张。
“别查了,王厂长定的数。”老张端起搪瓷杯喝了口热水,“非要问原因的话,咱们厂里不是在翻新纺织机嘛,上个月三车间的纺机刚换过,新机器,损耗大点也正常。”
正说着,厂长王德海推门进来,手里的搪瓷缸还冒着热气。
他扫了眼岳绣手里的账本,又看了眼老张,笑道:“小岳啊,年底‘大会战’任务重,损耗高点正常。”
说着,他从干部装的口袋里摸出两沓“工业券”推过来。
“老张跟我说了,你调过来两个月,工作都做得很仔细。小同志工作这么认真,该给个先进才是。只是今年的你在这个岗位上不满一年,不符合先进的条件。这二十张券你收着,年底给家里添点东西,是对你工作的肯定。”
在那个年代,工业券是购买紧俏工业品的必备凭证,获取渠道受到严格控制,可以用来兑换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商品。
岳绣到了这个年龄,家里当然也开始为她准备嫁妆,全家人攒了两年才凑够15张券,而厂长随手就给了她20张……
岳绣蓦然想起上个月仓库角落里那批“暂存待处理”的棉纱。
雪白的棉卷,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悄悄变成了黑市上的紧俏货。
正直的岳绣拒绝了那些诱人的票券,她的悲剧也从此拉开序幕。
先是工作开始频繁“被出错”。
月底盘点时,仓库“不小心”把她锁在寒冷的仓库内;车间主任突然要求“重新核算半年的工时”,逼她熬夜对账;同事老李“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污了她刚做好的成本表。
这一切都只是警告——服个软,就没事了。
岳绣咬牙坚持着,因为她还没能完全掌握厂长以权谋私的证据,但此刻的她,已经无法轻易地去接近那些证据了。
为了争取时间,她去找了厂长、认了错,终于做回了原来的工作。
再一次被贿赂时,她默默收下了那沓工业券,转头便将假账的核心证据,连同这些工业券一起,向上级部门举报。
但她不知道的是,当时的a市纺织系统,从上到下,都烂到了极点。
于是,她开始频频出现意外,直到某天下班晚归时,被一群小混混围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