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2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机械厂里闹腾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响着铃进了交易所附近的一条弄堂,而骑车的正是在交易所门口跳出来指认李菊萍的青年。
  这条弄堂里的房子基本都建于民国时期,起初是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房,建国后房子被分配给各单位职工,居住变得拥挤起来。
  上面不许违规搭建房间,大家为了能有更多生活空间,只能从其他方面动脑子,比如在窗户外面支起晾衣杆,再比如在门口搭起临时的厨房。
  总之几十年过去,原本精致的洋房弄堂,变得拥挤的同时,也更多了几分烟火气。
  自行车的铃声一直响到弄堂深处,停在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楼门口。
  停好车,青年进门沿着楼梯往上,到阁楼才停下,拧动门把手推开喊道:“明哥,明哥你在吗?”
  这套房虽然是阁楼,但层高并不低,四周都有窗户,光线非常好。面积也不算小,有二十多平,隔成了两个小房间,里面睡觉,外面划分成待客区和餐厅,但饭桌常也被主人当成办公桌用。
  差不多他话音落下,原本紧闭的房间门就被从里面打开了,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但身材更高大的青年从里面走出。
  看到他,青年立刻关上门走进来,乐呵呵地说:“明哥,有好事。”
  明哥没有接话,径直走到斗柜前拿起暖水瓶,倒了杯水后无视跟上来伸出手的青年,端着水杯坐到沙发上。
  自作多情的青年神色讪讪,给自己也倒了杯水,走到明哥身边坐下后卖关子问:“你知道我上午碰到谁了吗?”
  “谁?”
  “李菊萍!”青年说完想起他可能不记得李菊萍的名字,解释说道,“就是这段时间经常出入自由市场,大量兜售认购证的那女的。”
  明哥哦了声,随意问道:“你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她?”
  “但今天不一样,她不是一个人来的……”青年三言两语,把交易所门口发生的事给说了,然后一脸正气道,“当时我就想,这不行啊,认购证价格明明涨起来了,她还跟街坊邻居说认购证价格跌了,这不是骗人吗?我可不能助纣为虐!”
  要是不知道的,听到他这番话还以为他是个多正直的人,但两人是发小,明哥哪能看不出他心里打的算盘,皱眉说道:“说人话。”
  青年也知道明哥清楚他的尿性,装不过两秒就嘿笑出声:“明哥你应该也知道,那老太太仗着自己手里认购证多,每次喊价都比市价要高几块。”
  说到这,青年不得不感叹一声形势变幻莫测。
  过年前认购证还是买方市场呢,他们这些收认购证的在交易时总能把价格往下再压一点。但过完年认购证就成卖方市场了,价格多少全他们卖认购证的说了算。
  偏偏他还不敢不买,这几天认购证价格涨得飞快,今天不买明天再问就能涨几块。
  就这样还僧多肉少,每次一个揣着认购证的人走进自由市场范围,都能有七八上十个人围上去问价。
  于是像李菊萍这样能源源不断出售认购证的,就成了自由市场里的香饽饽。
  刚开始李菊萍还算好忽悠,但出入自由市场几天后她就学精了,开出的认购证价格总是比市价高几块。
  所以自由市场的那些人,一直都想搞清楚李菊萍手里那些认购证都是从哪收来的,方便后面釜底抽薪踢掉她,直接和买家接触。
  但李菊萍在这方面警惕性很高,每次离开自由市场都会转几次车,今天以前没人知道她到底是哪个单位的,又是从哪收到的认购证。
  青年,也就是王浩,他正是自由市场里想踢掉李菊萍这个中间商的“那些人”之一。
  但和其他人一样,他跟踪李菊萍好几次,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跟踪,他还让明哥帮忙打听过。
  在收认购证这件事上,他们两人分工不太一样,他的主要活动范围是交易所附近,目标是像李菊萍这样主动来卖认购证的人。
  明哥则主要去各国营单位门口打听情况,他住的这条弄堂里有不少国营厂职工,所以第一时间听说了有国营厂用认购证抵工资或奖金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