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执敏比二相年轻了十来岁, 总有封相的一日。
  吏部尚书与两位侍郎共用一间公房,太子来吏部做行走后,杨执敏让人在公房里给太子加了一套桌椅。
  初七没有朝会,官员们的当值时间是辰正到申末。
  杨执敏的资历摆在那,无需来太早,踩着辰正的点到的。
  他一进来,两位侍郎都起身行礼,年轻的太子秦弘也站了起来,他立太子后,二相与杨执敏、御使大夫聂鏊都曾给他上过一段时间的课,有师生之礼。
  杨执敏还了一礼,对三人道:“同在吏部做事,朝夕相处,诸位不必如此客气。”
  公务繁忙,互相见礼后几人就各自落座了。
  秦弘面前摆着一份地方官员的政绩文书,但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头,不时就朝杨执敏看上一眼。
  不知第多少眼后,杨执敏抬头,迎上了太子的眼神。
  秦弘立即低了下去,神色局促。
  杨执敏:“……”
  待到晌午,两位侍郎去膳堂用饭了,杨执敏看看依然坐在书桌后似乎在认真看文书的太子,主动走了过来,低声关心道:“臣观殿下这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可是有什么顾虑?”
  秦弘慢慢涨红了脸,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该徇私,偏偏又答应了姐姐。
  杨执敏显然是清楚太子的脾气的,鼓励道:“这里没有外人,殿下但说无妨。”
  秦弘按了按文书一角,硬着头皮道:“户部青州清吏司缺的一个郎中,大人可有人选了?”
  杨执敏有了,但他明白太子的意思:“还没定好,殿下可有人才举荐?”
  话已经开了头,太子慢慢镇定下来,看向一侧道:“也是青州清吏司的主事方济,他在青州清吏司任职已有六年,熟悉青州的田地户籍等事务,为官勤恳端勉,升上去直接就能接手郎中的职责。”
  除京师外,大齐还有十三州,户部也就分了十三个清吏司分管各州田赋等事,每个清吏司又分别设了两个正五品的郎中、两个正六品的主事。
  秦弘举荐的是主事方济,杨执敏心仪的恰恰是另一位主事曹京。
  方济确实勤恳,才干却不如曹京,不过方济比曹京年长、资历高,提他上去也挑不出大错。
  太子第一次有事相求,又是这么薄脸皮的人,他若不同意,太子以后还好意思踏进吏部官署的门槛吗?
  杨执敏笑道:“巧了,方济确实是臣的备选之一,既然太子也夸他勤勉,臣便把他的名字举荐上去。”
  秦弘暗暗松了口气。
  “只是……”
  秦弘的心立即又悬了起来,紧张地看向杨执敏。
  杨执敏目光温和,像是在看自家小辈:“只是,殿下参与朝事不久,臣有些好奇殿下是如何知晓方济此人的。”
  秦弘目光微闪,搬出早就想到的借口:“有一次我离开吏部时天都快黑了,在宫道上碰见了方济,后来几次听人夸他经常早到晚归,便也十分钦佩他的勤恳。”
  杨执敏:“确实,那还请殿下恕臣多心之罪,刚刚殿下跟臣举荐方济,臣险些以为方济欺殿下年轻,另使手段愚弄了殿下为他美言,要知道郎中一职虽然不高,但皇上用人唯贤,最痛恨前朝贪官庸官乱政之风,臣不怕被方济拖累,却怕殿下因他的小人之心被皇上斥责,果真如此,臣未能及时提醒殿下,便也是臣的过错了。”
  四十多岁的吏部尚书长了一双温润的眼睛,秦弘却在这一次略显漫长的对视中感受到了侵骨的凉意。
  杨大人为什么这么说?是真的只是怀疑过他,还是已经看出了他举荐方济的私心,故意提醒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