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庆阳:“……你又不是外人,喜欢的话可以多雕一个自己收着。”
  张肃:“微臣不敢。”
  解玉替少年郎解围,笑道:“三公子是想年年都送殿下一份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礼物,雕多了反而失了初衷。”
  秦仁:“而且张肃的闲功夫也不多,雕一个就够累了,若不是为了给妹妹送礼,他可能连一个都不想雕。”
  他喜欢妹妹,可也没喜欢到非要收藏一个妹妹的小木人啊,那么张肃为何要多雕一个?
  庆阳觉得解玉的话很好听,三哥说得虽然对,但不知道为什么她有点想生气。
  张肃抬眸,察觉小公主的不悦,他解释道:“只要殿下喜欢,微臣雕几个都不觉得辛苦,是微臣手笨,目前每年只能雕出一个还算拿得出手的成品。”
  小公主登时笑了,夸他:“你才不笨,比三哥心灵手巧多了。”
  秦仁:“……”
  不甘心被张肃在送礼这方面比下去,回宫歇完晌后,秦仁也叫福安寻来一块儿上等的黄杨木,拿着专用的刻刀一点点雕了起来。
  木屑纷纷降落,没用多久,一尺长的黄杨木就在三皇子手里变成了一根上头细下头粗的黄杨木尖。
  第26章
  歇了一日, 次日四月初一,又是兄妹俩读书的日子。
  随着太子秦弘入朝当差、二皇子秦炳搬出皇宫, 如今崇文阁只剩庆阳兄妹以及张肃这个伴读了。
  秦仁继续遵循两位兄长曾经学习过的课业,永远保持着门门乙等的考核成绩,稳定到兴武帝都懒得再鞭策他。庆阳呢,她既没有深居九华宫单独接受前朝公主们的教养,也没有完全按照皇兄们的学路走,而是在五岁那年早早定下了自己的学业安排。
  十日为一旬,上午庆阳跟皇兄们一样,卯时起床,吃过早点就去崇文阁晨读,整个上午都是文课。
  差别主要在下午, 五岁的庆阳曾经也想跟皇兄们一样艰苦训练,但庆阳很快就发现她一点都不喜欢蹲马步、摔跤、拳法以及刀、枪等武器。小公主不想学,也不想完全放弃, 便去问父皇:“我只想骑马、射箭, 武器只想学剑, 可以吗?”
  兴武帝笑道:“当然可以,麟儿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父皇单独请一个武先生教你。”
  骑马是九岁才开始学的,从五岁到八岁, 庆阳只需要跟着武先生学射箭、剑法基础, 因为只有两样,小孩子练武又讲究劳逸结合,小公主隔两日上一次武课就行。正好庆阳也放不下前朝游逛的乐趣,再加上她也喜欢画画、下棋、弹琴,边学边调整着, 如今小公主下午的安排就变成了:
  逢一、四、七日练武,
  逢二、五、八日去前朝,
  逢三、六、九日学琴、棋、画。
  至于文课,因为小公主启蒙得早又天资聪颖,九岁的她已经开始读皇兄们十三岁才读的书了!
  晨光熹微,前往崇文阁的路上,听妹妹居然跟张肃讨论起了一本兵书,秦仁揉揉困倦的双眼,小声道:“幸好后年我也可以出宫了,不然被你赶超了课业,父皇又要嫌弃我。”
  庆阳:“不会超过三哥的,郭先生说越后面的书蕴含的事理越复杂,不能一味图快。”
  常常不求甚解的秦仁:“……”
  到了崇文阁,三人进了一间晨读堂,按照身高由矮到高挑了前后三张桌子,各读各的。
  半个时辰的晨读结束,三人前往膳堂共用早饭,之后再分别进了一间讲堂。
  晌午休息,庆阳直接去了三哥的承明宫用午饭,饭后再回隔壁的九华宫歇晌,而每到这时候,张肃都会送她出宫,等小公主的身影消失在九华宫宫门前,张肃再回去。
  福安曾为此跟解玉低声说笑:“三公子对公主的礼数,比咱们这俩大太监都讲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