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2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在这件事大夏圣上之前就干过,而如今的朝廷也已经在几轮的政治斗争之中被清理了一遍,朝廷之中的诸多官员都心向大夏圣上,所以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但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不代表事情可以合理解决。
  “石大人,这受灾的八个省道奏折本宫已经看了,现在户部能够拨出多少钱粮来解决?”
  天后面前堆积着厚厚的奏折,现在大夏圣上陷入佛陀的梦境之中,对于天后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时刻,既忙碌又让她感到充实,整个天下都因她一言而决,她不再需要担心其他任何人的想法。
  石昌盛面露难色,“天后娘娘,这钱的事情好解决,如今有中央银行和交易所,我们只要小心一点以救灾之名发行国债,相信天下臣工都会体量朝廷的难处。”
  “但是光有钱没有粮可不行。”
  石昌盛态度认真地说道,作为大夏的户部尚书,本身还是三品修行者,石昌盛虽然对比周铁衣,处处都落在下风,但是作为儒家学者中的佼佼者,这半年来认真研究周铁衣的政策,他自然也学到了东西。
  就比如为什么周铁衣明明可以有无数的‘钱’来使用,但是仍然让商家断了西部九省道的粮食供给,他的目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让大夏整体的粮食显得宽裕,因此才能够从容应对改革。
  这一点上周铁衣还要感谢佛教那群菩萨们,若不是祂们让西部九省道脱离朝廷管控,周铁衣哪能名正言顺地断粮,一个巨大的帝国很多时候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
  听到石昌盛说到粮食问题,平章宫内的天后心腹们面面相觑,本来周铁衣主导的农耕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昨天的地龙翻身让许多农田报告受损,就算之后五仙们全力抢救,夏天的收成也顶多和往年持平,同时这也要求朝廷将更多的良田纳入五仙体系的管理之中,不然再遇到天灾人祸就更加难以治理的。
  生产粮食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只有分配粮食这一个办法。
  天下谁现在有最多的粮食。
  世家和诸子百家。
  第605章 改僧还俗
  世家和诸子百家是天下钱粮最多的地方,甚至普通九成九的百姓不过占一成钱粮,而百分之一的世家和诸子百家的高层要占据天下九成的钱粮。
  但是动他们可比动普通百姓的钱粮难多了,因为世家和诸子百家是真的能够撼动大夏朝廷的统治地位。
  平章宫内无一人敢接石昌盛这句话,天后凤眼环视宫内,忽然冷笑道,“诸位大人一向学富五车,为今之计,可有办法教本宫如何筹措粮食?”
  众多大臣还是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瞟向石昌盛,意思很简单,谁提出问题谁来解决问题,既然你石昌盛提出了光有钱没有粮不行,那么你石昌盛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石昌盛咬牙拱手道,“如今大夏粮食紧缺,朝廷不如下达旨意到地方门阀世家手中,让他们捐补一二,明年粮食短缺解决,朝廷再补回去?”
  还没有等天后回答,现在已经升任为中央银行副司长的梅清臣出言打断道,“石大人此言,莫不是忘了前朝甲子粮荒之事?”
  梅清臣说的甲子粮荒就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齐国,当时齐国一样出现大旱,齐国国主也想要通过向地方门阀世家借粮来缓解灾情。
  但是当他这条政策颁布下去,反倒是引起了整个齐国的抢粮潮,不仅受灾的地方没有米,连原本没有受灾的地方都被地方门阀世家垄断了粮食,最终引起了‘九庭之灾’,‘甲子变更’等诸多灾祸,以至于齐国积贫积弱,在五国之中实力处在最下方,即使是诸葛丹横空出世,也难以挽回齐国的颓败。
  石昌盛摇了摇头,“梅大人这话我不同意,当年是五国世家互相通婚,以至于齐国世家虽在国内,但是心向国外,但如今天下尽归夏土,若是向世家们陈述利害,他们还是能够做出决断的。”
  梅清臣冷笑道,“石大人这是将天下世家想得太好了,不如石大人先在朝廷之中征收粮食实验一番,我愿意与石大人共同献粮,只留下一家口粮,看看朝廷忠心的臣工有多少?”
  石昌盛听到梅清臣这么一说,顿时急了眼。
  以前梅清臣就以清廉名于世,所居不过一院,手下也不过两个家丁护卫,之前还要担心不成器的儿子梅俊苍,现在梅俊苍跟着周铁衣,梅清臣更是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以梅清臣的倔脾气,他甚至可以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妻子吃两顿来支持朝廷,但坐拥良田千亩的户部尚书石昌盛能够跟梅清臣一样吗?
  这刀子总归是砍在自己身上才疼,石昌盛自然是急了,但反过来也说明,朝廷将希望寄托在世家门阀的仁慈之上是多么不靠谱。
  天后见石昌盛和梅清臣两人就要争吵起来,一道雪白的月光笼罩两人,让他们不至于在这平章宫内浪费时间,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百姓需要救灾,天后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朝廷的党争之中。
  整个朝廷没有了周铁衣和大夏圣上,其他势力又被周铁衣和大夏圣上打压了两遍,全完就是她的一言堂,再弄党争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暂时没有意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