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0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儒家兼修一直被看做是一个辅助手段,但现在兼修的道能够滋养自身主体的道,这从总体学说的角度来讲,就真正证明了优越性和先进性。
  从个人实际的修行而言,也让儒家摆脱了兼修会分散自身精力的缺点。
  而且今日王明义能够以儒家融会贯通农家,那么来日自然也能够融会贯通墨家,公输家,若真的能够融会贯通百家之言,开新儒格局,那不亚于周铁衣在太乙观上建三十三天的壮举,这是真正的圣道雏形!
  王明义没有在意朝堂之上其他人的名利之争,他已经进入了讲解自身大道的忘我之境,他自身已经有了道,现在只差量。
  于是浩然正气才会演化出竹林,与周围的一切相互交融,不断汲取金銮殿之上的地脉之力,迅速圆满自身四品之境,快速触碰到了儒家三品之境。
  儒家三品‘立言’!
  今日大殿之上王明义不仅要立言,还要比当时梅清臣更进一步,他所立之言,当有教化之功!
  大殿之上,除了群臣或惊喜,或忧虑,还有两人和周铁衣的表情一样,都是沉默不语,那就是大夏圣上和天后。
  特别是大夏圣上,此时王明义能够如此迅速进步,就是因为汲取了金銮殿之中的地脉之力,若是以前出现这种事情,他自然乐见其成,毕竟这国运地脉之力用来供养一位儒家三品,对于大夏而言是利大于弊,其他人没本事利用,王明义有本事利用自然是好事。
  但现在他不能准许,因为地脉与国运在这玉京山上紧密结合,如果任由王明义继续吸收,那么就会汲取到国运之力,从而导致泄露自己现在的一些秘密。
  于是丹墀之上大夏圣上忽然朗声道,“众爱卿安静,听王卿继续讲下去!”
  他雄浑的声音压住了百官嘈杂的声音,更是直接打断了王明义的忘我之境,让他从天人感应之中重新回归现实。
  一位位儒家的人还没有高兴多久,此时都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向大夏圣上。
  明明儒家已经见到了和周铁衣争夺道统的希望,大夏圣上虽然不说打断了这条路,但这一阻碍,至少要耽误王明义几个月的时间。
  御史台的邓振全更是气愤地就想要梗着脖子上前和大夏圣上对质,他们御史台就是专干这个的!
  董行书这个时候却一改刚刚垂垂老矣,弱不禁风的样子,枯瘦的手掌如同闪电,迅速拉住了邓振全,然后在后者惊讶的表情中微微摇头,那垂下的花白眉毛里,眼睛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一样。
  然后他另外一只手又推了一下旁边的王明义,“继续讲,我们儒家都听着呢!”
  这句话董行书说得很大声。
  我们儒家都听着呢!
  我们儒家不仅听,还看着呢!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今日大夏圣上的行为,来日自然要有报应!
  王明义自身被打断,他自己倒是没有多少遗憾,反而更加注重自己的道能不能够为天下百姓谋利。
  “我读农书,结合竹子,也得到了诸般道理,这本是好事,但也是我困惑的一点,我们格物致知,仅仅只是一个格竹,里面就有这么多道理,是要读懂儒家的道理,还是要读懂农家的道理,若用墨家,公输家的方法格竹,又有其他的道理,这么多道理,一个人穷其一生能够读完多少,会不会陷入道家先贤庄子口中的‘以有涯而随无涯’的错误之境?”
  “还是说这些道理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分?我们可以从小至大,积少成多,有序地研究?”
  听到王明义这番言论,周铁衣都忍不住轻叹一声。
  这就是上一世那位圣人没有做到的,那位圣人为什么将自身的学说最终局限在个人道德修养,无法指导社会变革。
  因为那位圣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一场跨时代的社会变革,他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动乱,有太平,但整体的社会结构依旧是固化的。
  但王明义不同,他是深入到了火车商会中学习,亲眼见证过技术革命如何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好。
  所以他面对的问题比当初的圣人多一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