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3)
说着放下背篓,先拿出来的不是药,而是一个裹着两三层布的陶罐,拔开盖子一股甜香萦绕鼻尖。
“这是什么?”
“甜汤。”
宁知序悄悄跟她说,“路上看见城西新开了家点心铺子,里面就属这甜汤卖得最好,听说他们每日卖完了就歇店,前两天中午就卖完了,今天加了货,到晚间才结束,最后一份恰好被我赶上了,你尝尝好喝不好喝,好喝咱们下次再去买。”
“新点心铺子?生意很好……”
苏静蘅嗅嗅甜汤的气味,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嗯,红枣、莲子、百合、桔梗还有木瓜……混了糖液,她捧着陶罐拿着宁知序给她的木勺小尝一口,入口清香甘甜,品味一阵之后又尝出淡淡茶味,连忙问:“你吃过没,你也尝尝,很甜很甜,好吃。”
只有一个勺子,宁知序当然不方便吃,盯着她结结巴巴蹦几个字,然后说:“回去再尝,你先吃。”
苏静蘅笑笑,直接将罐子捧到他嘴边,说:“那你就这么喝吧,先尝一口,这都要冷啦,回去热一热,咱们一人一碗正好够。”
“……”
宁知序不好拒绝,小啜一口,尝了个味,满意点头,说:“味道当真不错,不过新铺子开业抢了瑞芳斋不少生意,所以今天去瑞芳斋看见齐掌柜的脸色不大好——”
“那你还去买人家的甜汤!”
苏静蘅惊讶一瞬轻拧宁知序的胳膊,宁知序故作夸张叫道:“啊呀啊,这不是去看看那甜汤到底好喝在哪里吗!你看看,你明明也觉得好吃!不许说我了,这事和我们没有关系,而且齐掌柜是有本事的人,不会因为一家新店生意暂时红火就泄气,等等看吧,没准过段日子她能做出比这个还好吃的甜汤来,到时候你每次进城都有喝不完的甜汤。”
城里点心铺子不止瑞芳斋一家,名声最响的却只有瑞芳斋一个,新店开业前几日生意总是最红火的,但能不能做长久是另一回事。
宁知序仔细瞧了,这家铺子就属这一样甜汤味道不错,其他点心都一般,靠一碗甜汤支撑一个铺子显然不大可能,一月之内做不出更好的甜汤,城里人的兴趣没了,到时候瑞芳斋依旧是老大,还用得着他们操这个心?
他嘿嘿笑着,白天的惶恐惊惧此刻荡然无存。
买了吃的讨到苏静蘅欢喜,她又没多问其他的事,这再好不过。
什么病痛烦恼,今日突发,去城里讨了药,接下来一个月都不用再为此事担心。
说来也奇怪,算着日子往年一个月不到便要复发一次的病这次竟然隔了将近两个月才出现,十天前他还在担心会不会发得突然,若是晚上来那才是麻烦,进不了城,时间久了恐怕难捱,幸亏是中午来的,给了他去拿药的时间。
去的时候想了一路,他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昏了头,把辣椒当盐洒,后来不信邪又尝了一块炒辣椒,本就不能吃这些烈的东西,今日呛了半天,身子受不了,才变成这样,不然或许还能再安稳几日。
至于为何这次发得这样迟,他没心思细究,要是以后日子都隔得这样久那最好。
药似乎要没了,能多撑些几天算几天,在洛城顺便问了泉庆馆的大夫,方神医离开之后和泉庆馆没有再联系过,听大哥说他死在南疆,三年前最后一封信寄来,给了大哥压病的药方,但方子被他烧了,只剩下最后两瓶药。
大哥说他记不得药方上的内容,还说方神医无能,拿了爹的钱去游山玩水,最后只寄来一份无用的方子。
即便是从旧方子上改进过,依旧没办法治他这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病。
旧方子方神医不曾拿出手,只是按时给他药,走之前一下子留许多,中间又寄过两次,答应按期归来,最后却染了病,无奈,临死前托人将新方子送到宁府,然而此时宁府已是二叔与大哥当家,药方送不到他手上,反而让他备受桎梏。
宁知序压着脑袋思考这些事,心里异常镇静。
新旧方子都不能根治他的病,听大哥的意思,唯一的区别只是见效快慢,是否伤身,新方子自然好些,然而改变不了结局。
他就是想看他的热闹,看他想走走不掉,隔一段日子就要回去求他的样子,可他偏偏没办法,以前又不是没跑过,走再远发起病痛依旧要回去求他。
方神医耗费十几年走遍大昭国土都无法解决的病症,他一个人又怎么能破解。
所以宁府的人不理解,连二爷都不理解,说把他扔出来就把他扔出来,没有一点犹豫,只有大哥不担心,因为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洛城。
一想到在宁府的事宁知序又开始渐渐出神。 ↑返回顶部↑
“这是什么?”
“甜汤。”
宁知序悄悄跟她说,“路上看见城西新开了家点心铺子,里面就属这甜汤卖得最好,听说他们每日卖完了就歇店,前两天中午就卖完了,今天加了货,到晚间才结束,最后一份恰好被我赶上了,你尝尝好喝不好喝,好喝咱们下次再去买。”
“新点心铺子?生意很好……”
苏静蘅嗅嗅甜汤的气味,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嗯,红枣、莲子、百合、桔梗还有木瓜……混了糖液,她捧着陶罐拿着宁知序给她的木勺小尝一口,入口清香甘甜,品味一阵之后又尝出淡淡茶味,连忙问:“你吃过没,你也尝尝,很甜很甜,好吃。”
只有一个勺子,宁知序当然不方便吃,盯着她结结巴巴蹦几个字,然后说:“回去再尝,你先吃。”
苏静蘅笑笑,直接将罐子捧到他嘴边,说:“那你就这么喝吧,先尝一口,这都要冷啦,回去热一热,咱们一人一碗正好够。”
“……”
宁知序不好拒绝,小啜一口,尝了个味,满意点头,说:“味道当真不错,不过新铺子开业抢了瑞芳斋不少生意,所以今天去瑞芳斋看见齐掌柜的脸色不大好——”
“那你还去买人家的甜汤!”
苏静蘅惊讶一瞬轻拧宁知序的胳膊,宁知序故作夸张叫道:“啊呀啊,这不是去看看那甜汤到底好喝在哪里吗!你看看,你明明也觉得好吃!不许说我了,这事和我们没有关系,而且齐掌柜是有本事的人,不会因为一家新店生意暂时红火就泄气,等等看吧,没准过段日子她能做出比这个还好吃的甜汤来,到时候你每次进城都有喝不完的甜汤。”
城里点心铺子不止瑞芳斋一家,名声最响的却只有瑞芳斋一个,新店开业前几日生意总是最红火的,但能不能做长久是另一回事。
宁知序仔细瞧了,这家铺子就属这一样甜汤味道不错,其他点心都一般,靠一碗甜汤支撑一个铺子显然不大可能,一月之内做不出更好的甜汤,城里人的兴趣没了,到时候瑞芳斋依旧是老大,还用得着他们操这个心?
他嘿嘿笑着,白天的惶恐惊惧此刻荡然无存。
买了吃的讨到苏静蘅欢喜,她又没多问其他的事,这再好不过。
什么病痛烦恼,今日突发,去城里讨了药,接下来一个月都不用再为此事担心。
说来也奇怪,算着日子往年一个月不到便要复发一次的病这次竟然隔了将近两个月才出现,十天前他还在担心会不会发得突然,若是晚上来那才是麻烦,进不了城,时间久了恐怕难捱,幸亏是中午来的,给了他去拿药的时间。
去的时候想了一路,他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昏了头,把辣椒当盐洒,后来不信邪又尝了一块炒辣椒,本就不能吃这些烈的东西,今日呛了半天,身子受不了,才变成这样,不然或许还能再安稳几日。
至于为何这次发得这样迟,他没心思细究,要是以后日子都隔得这样久那最好。
药似乎要没了,能多撑些几天算几天,在洛城顺便问了泉庆馆的大夫,方神医离开之后和泉庆馆没有再联系过,听大哥说他死在南疆,三年前最后一封信寄来,给了大哥压病的药方,但方子被他烧了,只剩下最后两瓶药。
大哥说他记不得药方上的内容,还说方神医无能,拿了爹的钱去游山玩水,最后只寄来一份无用的方子。
即便是从旧方子上改进过,依旧没办法治他这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病。
旧方子方神医不曾拿出手,只是按时给他药,走之前一下子留许多,中间又寄过两次,答应按期归来,最后却染了病,无奈,临死前托人将新方子送到宁府,然而此时宁府已是二叔与大哥当家,药方送不到他手上,反而让他备受桎梏。
宁知序压着脑袋思考这些事,心里异常镇静。
新旧方子都不能根治他的病,听大哥的意思,唯一的区别只是见效快慢,是否伤身,新方子自然好些,然而改变不了结局。
他就是想看他的热闹,看他想走走不掉,隔一段日子就要回去求他的样子,可他偏偏没办法,以前又不是没跑过,走再远发起病痛依旧要回去求他。
方神医耗费十几年走遍大昭国土都无法解决的病症,他一个人又怎么能破解。
所以宁府的人不理解,连二爷都不理解,说把他扔出来就把他扔出来,没有一点犹豫,只有大哥不担心,因为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洛城。
一想到在宁府的事宁知序又开始渐渐出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