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3)
“竟是这样……”
元渺这年纪只能从旁人嘴里打听三井婆婆的事,就是公公婆婆也没亲眼见过,同村的只有昌老伯亲眼见过,但他也只知道三井婆婆第三次被人从井里救起来的事,前两次不清楚,因为那次从井里将人救起来的是他爷爷。
昌老伯是个酒蒙子,他爷爷也是个酒蒙子,年少爱喝酒,年老更甚,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一次他去隔壁宜村打酒喝,路过一口井,靠着休息,就听见井里传来呼救声。
那时他喝酒喝昏了头,以为井里说话的是个女妖怪,正巧烈酒冲上脑门,一点不怕,大喝一声,要和井里的妖怪决斗,然而抽出扁担挑子,趴在井口仔细一看,却只看见一个小不点丫头在井里浮着。
井里的女孩说:“伯伯,救救我,我是大丫。”
“谁家的大丫?”
“晖村的大丫。”
昌老伯的爷爷没去过晖村,也不知道村里是不是有个叫大丫的孩子,只是看清楚井里的人,稍微清醒些,跌跌撞撞地找人来捞人。
将人捞起来,一堆人问那个小丫头为什么会掉在井里,听她一说,才知道原来是她那狠心的爹把她骗到这儿要害死的,幸亏有个酒蒙子在这里歇脚,不然这口半荒的井平日十天半月也没人靠近,这丫头肯定要命丧于此。
“后来呢?”
“后来——没有第四次,因为过后没多久三井婆婆的爹娘都死了,三井婆婆被母亲家的人接回桃花村养着,就这样一直活到八十岁。”
其间又经历许多事,从天下太平到王朝动荡再到天下太平,七十多年一晃过去,三井婆婆成了村里资历最老也最有威望的人,无人不服她,桃花宴便是她主持办的。
听说城里人年年月月会犒赏自己,那些达官贵胄更是,她说他们老百姓忙了一年也应该犒赏自己,除了老天定的节日,要办一个自己的节,于是精挑细选了日子,做了个桃花宴,年年都办,请大家一起吃喝。
办桃花宴的钱从村里的账上出。
三井婆婆十五岁的时候去城里做学工,认识一些字,读过书,挣了点小钱回到村里依照书上写的建了个方便村里人做工的磨坊,靠着水力运作,可省力气,那磨坊在战争时荒废,战事结束,又继续用着,每两年总要添点东西,十年过去俨然成了个大磨坊。
临的近的村子的人为省些力气,愿意花钱用他们村的大磨坊,自然他们也不多要钱,一年进的账不多,够办个朴素的席,但各家自愿又贴补些,小席面就成了大席面,这般一个凭空造出来的桃花宴就成了桃花村一桩盛事,甚至隔壁几个村子也学着他们办什么梨花宴杏花宴。
“我娘跟我婆婆就是这么认识的,往年来桃花村借磨坊用,看上我相公了,又与我公婆合缘,聊熟了就定下娃娃亲。”
元渺说着有些羞,爹娘的眼光还是好的,相公人好,公婆也好,能住到桃花村,也好!
这下认识苏静蘅,有人陪她一块说话,更好了!
【作者有话说】
sorry这章短一点,下章一定6000+。
第26章
苏静蘅应着元渺的话点头,再偏首,瞧她嘴边沾上了糕点屑儿,伸手轻轻替她擦去。
元渺嘿嘿笑着,话又回到三井婆婆身上。
“三井婆婆六十多岁的时候去宜村办事,回来的路上捡了个孩子,是旁人家不要的女婴,她不忍心让那个孩子葬身山野,便把她带回家养着,起了名字叫良月,当作亲生的孙女,良月姑娘今年刚满十六,比你还小几个月,她心肠好,就是嘴硬一些,村里人好像不大喜欢她……”
元渺不明白,村里人不是不喜欢她,是怕她。
若问起愿不愿意家里有一个李良月这样的女儿,各个都会点头,那丫头聪明,胆子大做事勤快,身上总有一股雷厉风行的气质,又护短,家里要是有这么一个女儿,那简直是积了三辈子的福分。
一个十多岁的女娃娃能撑起半个家很不容易,三井婆婆老了,许多事做不了,如今家里有什么事全靠她担着,村子里的大事,她也能充当判官,说个一二,大家怕她,因为三井婆婆做事还会看着人情咧,她从来不看,不像是地上的判官,像地下的判官!
谁生谁死她自有论断,凡是自己认定的事,不论如何也要找出个因果结论,受委屈的不能白受委屈,犯了错的要吃罚,不然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天理”。
既然天都没理了,那人还要守什么规矩? ↑返回顶部↑
元渺这年纪只能从旁人嘴里打听三井婆婆的事,就是公公婆婆也没亲眼见过,同村的只有昌老伯亲眼见过,但他也只知道三井婆婆第三次被人从井里救起来的事,前两次不清楚,因为那次从井里将人救起来的是他爷爷。
昌老伯是个酒蒙子,他爷爷也是个酒蒙子,年少爱喝酒,年老更甚,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一次他去隔壁宜村打酒喝,路过一口井,靠着休息,就听见井里传来呼救声。
那时他喝酒喝昏了头,以为井里说话的是个女妖怪,正巧烈酒冲上脑门,一点不怕,大喝一声,要和井里的妖怪决斗,然而抽出扁担挑子,趴在井口仔细一看,却只看见一个小不点丫头在井里浮着。
井里的女孩说:“伯伯,救救我,我是大丫。”
“谁家的大丫?”
“晖村的大丫。”
昌老伯的爷爷没去过晖村,也不知道村里是不是有个叫大丫的孩子,只是看清楚井里的人,稍微清醒些,跌跌撞撞地找人来捞人。
将人捞起来,一堆人问那个小丫头为什么会掉在井里,听她一说,才知道原来是她那狠心的爹把她骗到这儿要害死的,幸亏有个酒蒙子在这里歇脚,不然这口半荒的井平日十天半月也没人靠近,这丫头肯定要命丧于此。
“后来呢?”
“后来——没有第四次,因为过后没多久三井婆婆的爹娘都死了,三井婆婆被母亲家的人接回桃花村养着,就这样一直活到八十岁。”
其间又经历许多事,从天下太平到王朝动荡再到天下太平,七十多年一晃过去,三井婆婆成了村里资历最老也最有威望的人,无人不服她,桃花宴便是她主持办的。
听说城里人年年月月会犒赏自己,那些达官贵胄更是,她说他们老百姓忙了一年也应该犒赏自己,除了老天定的节日,要办一个自己的节,于是精挑细选了日子,做了个桃花宴,年年都办,请大家一起吃喝。
办桃花宴的钱从村里的账上出。
三井婆婆十五岁的时候去城里做学工,认识一些字,读过书,挣了点小钱回到村里依照书上写的建了个方便村里人做工的磨坊,靠着水力运作,可省力气,那磨坊在战争时荒废,战事结束,又继续用着,每两年总要添点东西,十年过去俨然成了个大磨坊。
临的近的村子的人为省些力气,愿意花钱用他们村的大磨坊,自然他们也不多要钱,一年进的账不多,够办个朴素的席,但各家自愿又贴补些,小席面就成了大席面,这般一个凭空造出来的桃花宴就成了桃花村一桩盛事,甚至隔壁几个村子也学着他们办什么梨花宴杏花宴。
“我娘跟我婆婆就是这么认识的,往年来桃花村借磨坊用,看上我相公了,又与我公婆合缘,聊熟了就定下娃娃亲。”
元渺说着有些羞,爹娘的眼光还是好的,相公人好,公婆也好,能住到桃花村,也好!
这下认识苏静蘅,有人陪她一块说话,更好了!
【作者有话说】
sorry这章短一点,下章一定6000+。
第26章
苏静蘅应着元渺的话点头,再偏首,瞧她嘴边沾上了糕点屑儿,伸手轻轻替她擦去。
元渺嘿嘿笑着,话又回到三井婆婆身上。
“三井婆婆六十多岁的时候去宜村办事,回来的路上捡了个孩子,是旁人家不要的女婴,她不忍心让那个孩子葬身山野,便把她带回家养着,起了名字叫良月,当作亲生的孙女,良月姑娘今年刚满十六,比你还小几个月,她心肠好,就是嘴硬一些,村里人好像不大喜欢她……”
元渺不明白,村里人不是不喜欢她,是怕她。
若问起愿不愿意家里有一个李良月这样的女儿,各个都会点头,那丫头聪明,胆子大做事勤快,身上总有一股雷厉风行的气质,又护短,家里要是有这么一个女儿,那简直是积了三辈子的福分。
一个十多岁的女娃娃能撑起半个家很不容易,三井婆婆老了,许多事做不了,如今家里有什么事全靠她担着,村子里的大事,她也能充当判官,说个一二,大家怕她,因为三井婆婆做事还会看着人情咧,她从来不看,不像是地上的判官,像地下的判官!
谁生谁死她自有论断,凡是自己认定的事,不论如何也要找出个因果结论,受委屈的不能白受委屈,犯了错的要吃罚,不然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天理”。
既然天都没理了,那人还要守什么规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