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41节(2 / 4)
现实中,阿灵阿早就被淑宁直接的,婉转的,耳提面命了这么些年,成功地当了个纯臣。
离八阿哥要多远有多远,自然不可能再傻乎乎的为他扛旗。
可皇上已经下了严令,今儿必须得让他们说出个自己中意的人选来。被留下的他跟虎威面面相觑,有点愁这个局该怎么解。
正琢磨着呢,他家老哥哥跟妹夫就笑着过来:“皇上竟然让咱们推举,咱们是不是就该为大清好好考量?别的皇子老哥哥我也不了解,但四阿哥确实是个兢兢业业的。要不咱们合计合计,就都选四阿哥?举贤不避亲嘛!”
“四阿哥虽然脸子冷了点,性子较真了点,但确实是个干实事儿的,且有些功劳在身上……”
庄亲王皱眉,越想越觉得自己说的在理。
费扬阿不说话,只看着自家大舅子,明显是要以大舅子马首是瞻。
阿灵阿还没等说话呢,虎威就先摇了头:求求几位长辈,别因为爱他哥,就把他往死里坑。
皇上这明显是在为咸安宫里那位搭台阶,这时候别人谁上台不是一个死?
他可不想他哥太子之位没捞着,反而被钉在结党营私、刻薄寡恩等耻辱柱上,再来一个不堪不配之类。
庄亲王:……
不得不承认,这还是有些可能的。但太子好不容易才被废掉,让他开口拥立?
呵呵。
他可没有兴趣给自己迎个祖宗来,早晚三炷香地拜着。太子中没中邪的,他不知道。但是脚踹四阿哥,他亲眼瞧着了。
连四阿哥那等守规矩的都无法幸免,等他即位之后,自家宝贝金儿子还想讨得好去?
几人愁眉不展,研究了半天也没好意思坑谁。
但揆叙和鄂伦岱几个却没有许多迟疑,直接写了八阿哥三字于纸上,交给梁九功、李玉,让他俩转呈给皇上。
不消片刻,这俩就回来了,还带回了皇上的口谕:“皇上言说立皇太子之事关系重大,尔等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宜再思之。”
第192章 兄弟默契
出身微贱?
皇上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家亲儿子,也是庄亲王几个所没想到的,揆叙跟鄂伦岱他们几个更都快傻了。
这话一出,岂不是皇上自认饥不择食,当年为良妃娘娘所惑?
咳咳。
打住打住,皇上怎么说,他们当臣子的就怎么听,可不带发散联想的,只知道皇上不大属意八阿哥便是。
于是乎,所有人等尽皆跪下:“此事甚大,本就非臣等所能定。诸皇子天资俱聪明过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臣等所仰仗唯我皇上,皇上如何指授,臣等无不一意遵行。”
您是皇上,您说了算。
您说指谁当太子,咱们就指谁当太子,只要您明白示下,奴才们无不遵从。
所有大臣把听话两字写在脸上,只求康熙一个准话。
但他不。
非得要脸,就想着群臣齐齐请奏,便说胤礽的种种好处。说他前头一切反常都是为鬼物所凭,皇上无奈废之,也是为了苍生社稷。如今,太子病既然痊愈,就该为了天下苍生再度立之。 ↑返回顶部↑
离八阿哥要多远有多远,自然不可能再傻乎乎的为他扛旗。
可皇上已经下了严令,今儿必须得让他们说出个自己中意的人选来。被留下的他跟虎威面面相觑,有点愁这个局该怎么解。
正琢磨着呢,他家老哥哥跟妹夫就笑着过来:“皇上竟然让咱们推举,咱们是不是就该为大清好好考量?别的皇子老哥哥我也不了解,但四阿哥确实是个兢兢业业的。要不咱们合计合计,就都选四阿哥?举贤不避亲嘛!”
“四阿哥虽然脸子冷了点,性子较真了点,但确实是个干实事儿的,且有些功劳在身上……”
庄亲王皱眉,越想越觉得自己说的在理。
费扬阿不说话,只看着自家大舅子,明显是要以大舅子马首是瞻。
阿灵阿还没等说话呢,虎威就先摇了头:求求几位长辈,别因为爱他哥,就把他往死里坑。
皇上这明显是在为咸安宫里那位搭台阶,这时候别人谁上台不是一个死?
他可不想他哥太子之位没捞着,反而被钉在结党营私、刻薄寡恩等耻辱柱上,再来一个不堪不配之类。
庄亲王:……
不得不承认,这还是有些可能的。但太子好不容易才被废掉,让他开口拥立?
呵呵。
他可没有兴趣给自己迎个祖宗来,早晚三炷香地拜着。太子中没中邪的,他不知道。但是脚踹四阿哥,他亲眼瞧着了。
连四阿哥那等守规矩的都无法幸免,等他即位之后,自家宝贝金儿子还想讨得好去?
几人愁眉不展,研究了半天也没好意思坑谁。
但揆叙和鄂伦岱几个却没有许多迟疑,直接写了八阿哥三字于纸上,交给梁九功、李玉,让他俩转呈给皇上。
不消片刻,这俩就回来了,还带回了皇上的口谕:“皇上言说立皇太子之事关系重大,尔等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宜再思之。”
第192章 兄弟默契
出身微贱?
皇上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家亲儿子,也是庄亲王几个所没想到的,揆叙跟鄂伦岱他们几个更都快傻了。
这话一出,岂不是皇上自认饥不择食,当年为良妃娘娘所惑?
咳咳。
打住打住,皇上怎么说,他们当臣子的就怎么听,可不带发散联想的,只知道皇上不大属意八阿哥便是。
于是乎,所有人等尽皆跪下:“此事甚大,本就非臣等所能定。诸皇子天资俱聪明过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臣等所仰仗唯我皇上,皇上如何指授,臣等无不一意遵行。”
您是皇上,您说了算。
您说指谁当太子,咱们就指谁当太子,只要您明白示下,奴才们无不遵从。
所有大臣把听话两字写在脸上,只求康熙一个准话。
但他不。
非得要脸,就想着群臣齐齐请奏,便说胤礽的种种好处。说他前头一切反常都是为鬼物所凭,皇上无奈废之,也是为了苍生社稷。如今,太子病既然痊愈,就该为了天下苍生再度立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