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32节(2 / 4)
“小姐,小姐,您醒醒……”她轻轻地推了推姑娘的背,还未等她反应过来,却见榻上的人已然睁开了眼睛。
“小姐,您又做噩梦了?”梨月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背,又给她擦了额上的细汗,却见小姐自己坐了起来,神色有些没有光彩,像是梦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梨月,我想起来了。”她怔怔地道。
想起了什么?
梨月不解,给她端了杯茶。只是小姐没有喝,反而让她给她收拾一下,去前院找冯先生。
赵明宜走得匆忙,发髻只随意梳了梳,很快便出了院子。
她想起来了。前世在辽东,松江之战,那场泼天的大雨……浇灭了兄长日夜以来的筹谋准备。辽王的上百艘船只,从辽东经由北海而下,本该都覆灭在火海中的……
她惊出了一身冷汗。行色匆匆。
庭院中的小丫头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都在准备这两日太爷的寿辰。不时有仆妇经过,纷纷向她行礼,她却是没有时间再管了,匆匆而过。
终于到了前院。冯僚很快过来见她。
这位先生倒是体面端和,给她倒了茶水。
“小姐,大爷午间见过太爷便已经走了……”他看着这位小姐匆忙的神色,怕出什么大事,又仔细地问了问,谁知她却转而问了旁的:“哥哥平日里与哪几位大人交好呢?”
她想要提醒什么却是不能的。
最好是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能够接触到钦天监的大人,能借钦天监的口提醒兄长。最好是大哥信任的人。
冯僚神色暗了暗,心下思衬着什么,却还是说了:“刑部侍郎王璟王大人与大爷交情甚笃……还有便是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隆鄂隆大人。”
赵明宜忽而想起祖父寿宴来。
真的是很巧。
也不知明日哪位会来。
便是哪位能来都是好的……手轻轻地握了握,心绪还是不能很快平息下去。
第32章 出府
钦天监有专职气象的官员,他们的话会比她的言语可信得多。如果她只单单让冯僚去一封信,那也未免太过单薄了。大哥信不信的另说,若只因为她一句话贸然改变决策,又如何服众呢?
自清明之后,北方便燥热了起来,少有雨水。五月还好一些,稀稀疏疏地下了几天。而到了六七月,几乎就是没有雨了,北方连月干旱,就连母亲庄里的佃户都十分焦躁。
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兄长才筹谋火烧辽王即将南下的船只。
谁都没料到那日会有瓢泼的雨水……
她后背依然发凉,细细地捋着前世发生的事,很怕漏了什么东西。
兄长两次北上辽东。第一次便是这一次,平定辽王叛乱,如何凶险自不必多说。而第二次,便是在他已然获封侯爵之后了,圣上钦点他巡视辽东,也就是今年下半年的事。
年底母亲突遇山洪去世,他在次年初回来了一次,把她接走。怕她不适应辽东的气候,便把她安置在了天津卫,时常往返两处来看她。
再后来,她便嫁了人。
可是建宁八年出了一件大事。正值兄长升任总督,清理辽王旧党之际,有人秘密联合上奏,弹劾兄长当年勾结辽王暗探,唆使这位殿下起兵造反……大哥因此受到陛下严叱,进了刑狱司。
那时她为兄长奔走,问过冯僚究竟为何会出这样的事情。冯僚长吁短叹,未曾明说,只说是朝中关系紧密之人所为。有人背叛了兄长! ↑返回顶部↑
“小姐,您又做噩梦了?”梨月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背,又给她擦了额上的细汗,却见小姐自己坐了起来,神色有些没有光彩,像是梦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梨月,我想起来了。”她怔怔地道。
想起了什么?
梨月不解,给她端了杯茶。只是小姐没有喝,反而让她给她收拾一下,去前院找冯先生。
赵明宜走得匆忙,发髻只随意梳了梳,很快便出了院子。
她想起来了。前世在辽东,松江之战,那场泼天的大雨……浇灭了兄长日夜以来的筹谋准备。辽王的上百艘船只,从辽东经由北海而下,本该都覆灭在火海中的……
她惊出了一身冷汗。行色匆匆。
庭院中的小丫头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都在准备这两日太爷的寿辰。不时有仆妇经过,纷纷向她行礼,她却是没有时间再管了,匆匆而过。
终于到了前院。冯僚很快过来见她。
这位先生倒是体面端和,给她倒了茶水。
“小姐,大爷午间见过太爷便已经走了……”他看着这位小姐匆忙的神色,怕出什么大事,又仔细地问了问,谁知她却转而问了旁的:“哥哥平日里与哪几位大人交好呢?”
她想要提醒什么却是不能的。
最好是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能够接触到钦天监的大人,能借钦天监的口提醒兄长。最好是大哥信任的人。
冯僚神色暗了暗,心下思衬着什么,却还是说了:“刑部侍郎王璟王大人与大爷交情甚笃……还有便是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隆鄂隆大人。”
赵明宜忽而想起祖父寿宴来。
真的是很巧。
也不知明日哪位会来。
便是哪位能来都是好的……手轻轻地握了握,心绪还是不能很快平息下去。
第32章 出府
钦天监有专职气象的官员,他们的话会比她的言语可信得多。如果她只单单让冯僚去一封信,那也未免太过单薄了。大哥信不信的另说,若只因为她一句话贸然改变决策,又如何服众呢?
自清明之后,北方便燥热了起来,少有雨水。五月还好一些,稀稀疏疏地下了几天。而到了六七月,几乎就是没有雨了,北方连月干旱,就连母亲庄里的佃户都十分焦躁。
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兄长才筹谋火烧辽王即将南下的船只。
谁都没料到那日会有瓢泼的雨水……
她后背依然发凉,细细地捋着前世发生的事,很怕漏了什么东西。
兄长两次北上辽东。第一次便是这一次,平定辽王叛乱,如何凶险自不必多说。而第二次,便是在他已然获封侯爵之后了,圣上钦点他巡视辽东,也就是今年下半年的事。
年底母亲突遇山洪去世,他在次年初回来了一次,把她接走。怕她不适应辽东的气候,便把她安置在了天津卫,时常往返两处来看她。
再后来,她便嫁了人。
可是建宁八年出了一件大事。正值兄长升任总督,清理辽王旧党之际,有人秘密联合上奏,弹劾兄长当年勾结辽王暗探,唆使这位殿下起兵造反……大哥因此受到陛下严叱,进了刑狱司。
那时她为兄长奔走,问过冯僚究竟为何会出这样的事情。冯僚长吁短叹,未曾明说,只说是朝中关系紧密之人所为。有人背叛了兄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