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3)
谷星点了两下手中的小报,随李博士步入讲堂。
她衣袂微扬,步履洒然,方一踏入讲堂,便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那京中热议的《大事件》主编,竟真要入国子监讲学之事,三日前便在诸生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今日终见其人现身,自是一番热闹景象。
众学子皆抱看戏之意。毕竟士农工商,商为末等,逐利之人最不为士林所齿。
众人俱不明白,李博士又或者是监内夫子为何会将此等人物引入讲堂。
李博士立于讲台之上,环顾台下满座,脸色早已难看至极,心中更是暗道晦气,指尖微颤,今日过后怕是晚节不保。
他干咳两声,强作镇定道:“前些时日,我曾言欲请一位别开生面之讲者,来谈当下民情与文道之用……”
“此人虽非士林中人,却行文有据,立意深远,望诸位勿以出身高低而轻加评断,且听听她如何解读一纸文章。”
这番话说得七零八落,也未挽回几分颜面,堂下众生神色不一。
忽有一人趁李博士换气之隙,轻笑出声,打断其言:“请一位小报写手来谈文道?李博士,今日我们是来上课,还是听人评书说唱?”
谷星眼角微挑,朝声音方向望去。
来人名唤贺古,一品武臣贺俊之幼子,文才不俗,却性情乖张,人称“率真”。
据隐秘消息得知,此人小时候脑子被屋顶砸了,从此落得半傻之名,时常口不择言。
京中士子多以为笑,更有好事者私下调侃:“贺家满门皆峥嵘,独他一人顶破天灵,砸出三分傻七分胆。”
传得久了,倒也成了他的“率真”由来。
此刻,他倚椅而坐,双眼精光直射,丝毫不将讲堂上三人放在眼中。
他话音方落,其侧又有一人出声:“贺学子此言未免太重,师者引路,听之无妨。或许这商人当真有几分墨意。”
谷星目光一转。
此人名为乌凝平,一品文臣乌史之子,家中排行第三,才学兼优,素来温文尔雅,笑容恭敬,然人后诡谲,乃典型笑面藏针之辈。
传闻此人与其长兄乌凝衔一般,任国子监的监生长,操持监中学规与诸如祭孔、迎榜等仪礼,监中声望颇高,未来仕途坦荡。
两人一贬一褒,堂中顿起涟漪,低语之声交织而起,如落雨之细碎,气氛霎时热络。
然而李博士面如锅底,几欲转身离去。
谷星慢慢走至讲台之上,举手将手中报纸一拍,声音清脆,“啪”然落定。
她并未立即开口,只环视众人,目光从一*张张或冷或热的脸上掠过,心中将人名、家世、性情、好感度一一对上号。
不愧是上舍生。与入监初遇的下舍生、中舍生不同,他们眼里盛满的是傲气与优越,自诩未来天下皆入掌中。
而她此番入监,原是欲借国子监之名,正小报之道,亦希图争得几位国家栋梁之助力。
可眼下一看,此路甚远。
“诸位,可曾读过《大学》?”她语声悠悠,却清朗穿堂。
“其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诸位,可还记得?”
此言一出,堂中略有骚动。 ↑返回顶部↑
她衣袂微扬,步履洒然,方一踏入讲堂,便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那京中热议的《大事件》主编,竟真要入国子监讲学之事,三日前便在诸生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今日终见其人现身,自是一番热闹景象。
众学子皆抱看戏之意。毕竟士农工商,商为末等,逐利之人最不为士林所齿。
众人俱不明白,李博士又或者是监内夫子为何会将此等人物引入讲堂。
李博士立于讲台之上,环顾台下满座,脸色早已难看至极,心中更是暗道晦气,指尖微颤,今日过后怕是晚节不保。
他干咳两声,强作镇定道:“前些时日,我曾言欲请一位别开生面之讲者,来谈当下民情与文道之用……”
“此人虽非士林中人,却行文有据,立意深远,望诸位勿以出身高低而轻加评断,且听听她如何解读一纸文章。”
这番话说得七零八落,也未挽回几分颜面,堂下众生神色不一。
忽有一人趁李博士换气之隙,轻笑出声,打断其言:“请一位小报写手来谈文道?李博士,今日我们是来上课,还是听人评书说唱?”
谷星眼角微挑,朝声音方向望去。
来人名唤贺古,一品武臣贺俊之幼子,文才不俗,却性情乖张,人称“率真”。
据隐秘消息得知,此人小时候脑子被屋顶砸了,从此落得半傻之名,时常口不择言。
京中士子多以为笑,更有好事者私下调侃:“贺家满门皆峥嵘,独他一人顶破天灵,砸出三分傻七分胆。”
传得久了,倒也成了他的“率真”由来。
此刻,他倚椅而坐,双眼精光直射,丝毫不将讲堂上三人放在眼中。
他话音方落,其侧又有一人出声:“贺学子此言未免太重,师者引路,听之无妨。或许这商人当真有几分墨意。”
谷星目光一转。
此人名为乌凝平,一品文臣乌史之子,家中排行第三,才学兼优,素来温文尔雅,笑容恭敬,然人后诡谲,乃典型笑面藏针之辈。
传闻此人与其长兄乌凝衔一般,任国子监的监生长,操持监中学规与诸如祭孔、迎榜等仪礼,监中声望颇高,未来仕途坦荡。
两人一贬一褒,堂中顿起涟漪,低语之声交织而起,如落雨之细碎,气氛霎时热络。
然而李博士面如锅底,几欲转身离去。
谷星慢慢走至讲台之上,举手将手中报纸一拍,声音清脆,“啪”然落定。
她并未立即开口,只环视众人,目光从一*张张或冷或热的脸上掠过,心中将人名、家世、性情、好感度一一对上号。
不愧是上舍生。与入监初遇的下舍生、中舍生不同,他们眼里盛满的是傲气与优越,自诩未来天下皆入掌中。
而她此番入监,原是欲借国子监之名,正小报之道,亦希图争得几位国家栋梁之助力。
可眼下一看,此路甚远。
“诸位,可曾读过《大学》?”她语声悠悠,却清朗穿堂。
“其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诸位,可还记得?”
此言一出,堂中略有骚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