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满城一路叭叭叭,直到看见前方不远处,杜荷花带着一家老小守在一辆独轮车前,和人讨价还价卖东西,这才停口。
  前几日大雪,姜满塘、姜柏和姜桂三人合伙上山,猎到了两只傻狍子,家里留了一只半过年,剩下的都拿来交换了。一路上,也有其他摊位卖狍子肉,不过姜楠不是很喜欢吃,姜满城就没换。
  等一行人来到姜家摊位时,交易已经结束,杜荷花用近十斤袍子肉,换来了三尺条绒布料。就这,还多亏了这块条绒是瑕疵品,不然且换不到呢。要知道,这年头,条绒可是高级布料。
  杜荷花高兴地收起料子,对姜桐说:“奶奶再攒攒,用条绒给你做个褂子,你上班的时候穿,跟你小楠姐似的,精神。”
  姜桐小鸡啄米般点头,眼神里都是光。
  看到这里,姜楠想起邹立说他爸是纺织厂的,不知道能否再淘换些条绒。三尺布料可做不了外套,依小桐的身形,最起码还要三尺才行。姜家这一辈儿,长得都不低,做衣服都别人费布料呢。
  不过还没问过邹立,姜楠没打算说,只带着陈万里和两个舅舅过来打招呼。因着陈万里是勘探工程师,和西河岸大队的人十分熟,一路上被大家塞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想拒绝都不行,走到杜荷花这里时,已经是抱了满怀。
  面对杜荷花,陈万里十分热情地打招呼:“亲家好,您这人不少啊?”
  杜荷花乐呵呵点头,回身将板车上的破包袱皮递给陈万里:“亲家,用包袱皮包一包,一路抱着再撒了。”
  陈万里呵呵笑:“还是大姐您想得周到。”
  他接过包起来,问起了考试的事,得知家里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心里也为姜家高兴。陈金海和陈金洋带着买年货的任务,打过招呼,就被姜满塘带着四处转起来。摆摊的大部分是西河岸村民,有姜满塘这个本地人带着,陈金海和陈金洋很快淘换到了四只大公鸡、两个竹筐、一袋子大约十斤的小米,以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陈金花许久未见亲爹,一直跟在陈万里身边傻乐。陈万里一直觉得这个闺女是傻人有傻福,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女婿和外孙女,甚至未来的外孙女婿都是脑袋瓜聪明的,就算金花脑子不灵光,也能一世无忧了。
  中午时,一行人骑车的骑车,推车的推车,回姜家院子吃了个午饭。姜家如今工人不少,午饭十分丰盛,红烧狍子肉、酸菜白肉、辣白菜炖豆腐、炒辣萝卜条、蘑菇炖粉条,五道菜里有两道肉菜,吃得众人十分饱足。
  吃完闲聊,杜荷花邀请道:“这大集还要举办好久呢,亲家要是没事儿就在家里住几天,多逛逛。后面摆摊儿的人肯定越来越多,交换的物资也会越丰富。”
  陈万里遗憾地摇头谢绝:“明天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要参加,今儿必须回去,逛不了啦。”
  杜荷花闻言,也不再挽留,只将准备给小儿子的一袋子干菜拿出来,说:“这是家里晾的干蘑菇,听小楠说您喜欢吃松蘑,里面是特意挑出来的上好松蘑,村里其他人听说您喜欢这个,给我家送了好些,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山上就有,您别客气,尽管拿回去吃。吃完了跟金花说,我们再给您准备。您在西河岸发现了石油,是大队的恩人,大队里的人都记着呢。”
  送走了陈万里,姜楠四人又呆了一会儿,留下年礼,带上杜荷花准备的腊肉腊鸭,这才告辞离开。杜荷花因为在大资本家家里做过下人,做腊肉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每年姜满城都要换一些回去,随便一炒就是一道美味。
  路过大集时,因着要收摊儿了,有些物资就便宜下来,四人跳下车,又换了四双棉拖鞋、两个竹筐,这才离开。
  回到作业处时,天都黑了。路过小树林儿时,姜楠有片刻的迟疑。实在是这个小树林,是个有故事的小树林啊。
  偷情有它,抓鬼有它,四个人使坏让袁建设和董娇娇绑死的时候,还有它。
  这小树林可是个老演员了,刚进到里面,姜楠就习惯性地放缓呼吸,连脚步和推车子的声音都小了。旁边的三人也是如此,没办法,习惯了,好像来到这里,就不自觉会有事情发生。
  果然,这次也不让人意外,众人又又又发现大秘密了。
  姜楠捂住嘴:“妈呀,怎么是他俩!”
  姜满城毫不意外,第一时间找到了吃瓜的最佳位置,心里止不住地幸灾乐祸,这俩凑一块儿,也算绝配了吧。
  姜楠无语,在吃瓜方面,她永远快不过她爸。不过姜楠看看周知行,见这家伙挑眉,一副早知如此的样子,她轻声问:“你知道?”
  周知行笑:“我又不是神仙,怎么会知道他俩的事儿。就是觉得不愧是方南山,八成是在成美娟那里吃软饭吃得憋屈,跑董娇娇那里找存在感去了。”
  对,前面偷情的,正是董娇娇和方南山。
  第76章 春节迎大案
  看样子,约会已经到了尾声。姜满城有些遗憾,也不知道方南山给力不给力。
  不过话题中心的董娇娇和方南山两人丝毫没想到,他们已经被围观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