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棠棠捂住耳朵,就听见轰的一声,眼前噼里啪啦一片,红色的炮屑炸了一地。
  冬天能看到太阳的时间变短了,大概四五点,天空就白茫茫的一片,棠棠他们都被叫了回去,虽然现在不兴那些传统的祭祀活动,但放鞭炮是最隆重也必不可少的。
  老苏家几个孩子都在院子里站成一排,朝着东南方向跪下磕了一个头,棠棠迷迷糊糊的跟着哥哥们照做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那座山头是苏老爷子的长眠之地。
  磕完头后就开始点鞭炮了,长长的一串鞭炮挂在竹竿上,点鞭炮的任务交给了苏老大,他手里拿着线香,面色凝重的把鞭炮给点燃了。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过,门口的枣子树下炸开了一地的红炮纸,这一长串鞭炮足足响了五分钟,感觉耳朵都有些轰鸣了,周围响起小孩跳起来的欢呼声,“过年了,过年了!”
  放过鞭炮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一大早蒸的白馍馍,喷香,今天馍馍管够,全家人都能吃饱。
  今年家里没杀猪,养肥的猪一整只卖去屠宰场了,不过朱老太专门从那猪钱里划拨了一部分去买肉过年,炸了金黄酥脆的小酥肉还做了肥而不腻的粉蒸肉,粉蒸肉底下铺着的老南瓜浸满了肉汁,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至于素菜就是水煮的白菜和萝卜,吃起来清爽鲜甜。
  年夜饭是最重要的,这样来年才会丰衣足食。
  棠棠吃了一块小酥肉,这个小酥肉是她娘喻娟芳炸的,面糊炸出来又香又酥,里面的肉嫩嫩的,表面还沾着胡椒粉,吃起来香酥嫩滑,香而不腻,刚端上桌就差点被几个孩子抢空了。
  至于粉蒸肉是朱老太的拿手好菜,厚实的肥多瘦少的肉片沾满了米粉,每一口肉都软糯鲜嫩,老南瓜特别甜。
  吃完年夜饭后,三房兄妹几个挤在南屋,听苏会民讲他读书时候的故事。
  “榆槐村小学是已故的梅老先生办起来,他曾经在地主家的私塾学过文化,他看到村子里的好些年纪大的孩子都没学可上,穿着烂衣衫破鞋子满村子乱跑,就下定了决心要把这村小给办起来,自掏腰包办学,一分学费不收,我上学那会已经十一二岁了,我们读书那会,在村子里上完了四年初小,就得到红旗公社去念两年高小,榆槐村离公社十多里地,那个时候哪有什么自行车,每天早上喝了两碗稀汤就卷着课本上学去了,晚上了才放学回来,两年寒暑,跑断了十几双草鞋。”
  “高小毕业后,我参加了全县的升初中的统一考试,意外的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你们大伯二伯四叔都没考上,于是便让我去上学了,那时候公社也没有初中,县里的初中离村子有几十里地,只能走路去上学,每个星期背一麻袋的红薯干给交到食堂大灶上,不过幸好那个时候能住校,破门破窗穿堂风吹得冷飕飕的宿舍里挤满了人,二十岁那年,我考上了师范中专,是我们那一届的学生里唯一一个考上中专或高中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回了榆槐村小学教书。”
  苏会民性格老实本分,这也是他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原因,遗憾就是当年他考上了中专和高中,但因为中专免费最后选择上了中专,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苏会民看到几个孩子听得入迷,忍不住笑了笑,“觉生,觉孝,觉胜,棠棠,你们几个都要好好读书,以后争取考上高中,再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知道吗?”
  苏觉胜好奇地问,“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学习文化、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培养自己能力的地方,大学是浪漫而自由的,是一片更加宽广的天地,等将来从大学毕业,就可以凭借在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觉生几兄弟听得迷迷糊糊的,毕竟大学对他们这个年纪太遥远了,棠棠听苏会民讲大学,感觉胸膛的心脏跳动得飞快,莫名的生出了一个大胆又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她之前没有想过读书是为了将来做什么,那她现在想清楚了。
  将来有一天,她也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
  1966年开春,榆槐村小学突然实行了新的教学制度,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就由学校老师统一组织劳动,各种学军学农活动热火朝天,闹哄哄的一片。
  学校外到处都插着红旗,成立了基建工地,人群像蚂蚁一样乱纷纷的,到处都能听见高音喇叭的吼叫声,黄尘飞扬,各种生产口号喊得紧锣密鼓。
  除了生产队出工外,每户还要出人到公社的基建工地上,喻娟芳今天在基建工地上搬了一天的石块,感觉手臂酸得都不像自己的了,棠棠轻轻给她捏着手臂,苏会民中午就到县里的学校去参加批判会了,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家里还没看到苏会民的身影。
  苏会民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才回来,几个孩子都睡下了,喻娟芳靠着墙壁打瞌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