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3)
四人咬着牙,心里哀怨。
在之后的练功中,四人但凡有精力,就拼命把招式往李遗身上招呼。李遗从来没有怪他们下重手,而是观察着他们招式里的漏洞,为他们指正。
如此又过了几天,四人来秋殿练功已经快半个月。李遗依旧早起站在秋殿门口练武,等待他的四个师弟过来。
一直等到辰时,才有两个人过来,一脸歉意地看着李遗。
李遗心下了然,不禁有些好笑,他对着黄绿二人,什么都没说,没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来,也没问为什么另外两个人不来。
只是在练完一天武后,李遗对着黄绿二人道:“明天早点来。”
白天的时候,李遗没在黄绿二人前表现出任何的不愉快,但等二人走后,他坐到了湖中的水榭里。这些天近乎不眠不休的日子,让他也疲惫。
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在教导中,他用了最快能提升他们功法的方式。
提升功法,这是相土来找他的目的,也是他们四人的目标。事实也告诉他们,他的方法很能达到目的。
这是他们所希望的,但是在半路却退缩,打起退堂鼓。
李遗心里生气他们居然就这样一声不吭,直接不来,又不禁替他们感到遗憾,比武大会高手云集,光天资聪慧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这些,他还有些失落,他没能完成相土交代给他的事,即使错不在他。
但仔细算起来,他也没算辜负相土的期待。
只是他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让橙黄橘绿去参加比武大会,赢回《赎罪书》的阵法。
有些无力地靠在美人靠上,李遗托着下巴看水里的月亮,一层层的心事荡漾在他心头。
橙黄橘绿的事,在他心里只占据小部分,练武以外的大把时间,他都在思考《赎罪书》的事情。
当初在《赎罪书》面前,他怎么就变成哑巴了?在这之前,在这之后,他都可以正常说话,恰恰是在因为《赎罪书》被冤枉的时候说不了话。
他推测,自己可能是被人施了禁言咒,或者说,《赎罪书》上有禁言咒。
如果是前者,他在回忆去塔里之前,实在没接触过什么人,没人有机会给他下咒。但那天去看守《赎罪书》本来就是临时的意外,谁有未卜先知知道他会去看守呢?
如果是后者,那又是谁在《赎罪书》上下咒呢?《赎罪书》上阵法众多,它们交织在一起,既能封印《赎罪书》,也保护《赎罪书》不受外界侵扰。能在《赎罪书》布下禁言咒的人,至少得是长老的修为。
他又把门派里的长老全部拎出来想了想,实在想不到哪位长老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些事情,至今只有他自己知道,没人能替他想一想。他要是自己解不开,那也没人能解得开。
他有想过要告诉师尊,可他胆怯。
师尊从来没说过责备他的话,从来没怪过他“窃取”《赎罪书》这件事。可他不知道,师尊究竟是相信他没窃取,相信他是清白的;还是认为他窃取了,但他已经死过一次,已经自食恶果,现在再来责怪也为时晚矣,索性就不说。
这两种“不言说”之间,千差万别。
再深入去想,这两种“不言说”,取决于师尊这个人怎么想他。
师尊怎么想他呢?
师尊是完全信任他,肯定他?还是已经给他定了罪,只是觉得万分无奈,懒得与他言说?
这种纠结,让李遗内心蠢蠢欲动,几乎就要像九年前一样冲动,直接去问师尊究竟在想什么。
但经过这九年,李遗成熟稳重,成长了许多,明白有些事情不应该多问。别人不说的事情,往往意味着对方不想说。
心里的瞻前顾后,和犹豫,让李遗纠结不已,这种纠结,几乎要让他要发疯。 ↑返回顶部↑
在之后的练功中,四人但凡有精力,就拼命把招式往李遗身上招呼。李遗从来没有怪他们下重手,而是观察着他们招式里的漏洞,为他们指正。
如此又过了几天,四人来秋殿练功已经快半个月。李遗依旧早起站在秋殿门口练武,等待他的四个师弟过来。
一直等到辰时,才有两个人过来,一脸歉意地看着李遗。
李遗心下了然,不禁有些好笑,他对着黄绿二人,什么都没说,没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来,也没问为什么另外两个人不来。
只是在练完一天武后,李遗对着黄绿二人道:“明天早点来。”
白天的时候,李遗没在黄绿二人前表现出任何的不愉快,但等二人走后,他坐到了湖中的水榭里。这些天近乎不眠不休的日子,让他也疲惫。
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在教导中,他用了最快能提升他们功法的方式。
提升功法,这是相土来找他的目的,也是他们四人的目标。事实也告诉他们,他的方法很能达到目的。
这是他们所希望的,但是在半路却退缩,打起退堂鼓。
李遗心里生气他们居然就这样一声不吭,直接不来,又不禁替他们感到遗憾,比武大会高手云集,光天资聪慧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这些,他还有些失落,他没能完成相土交代给他的事,即使错不在他。
但仔细算起来,他也没算辜负相土的期待。
只是他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让橙黄橘绿去参加比武大会,赢回《赎罪书》的阵法。
有些无力地靠在美人靠上,李遗托着下巴看水里的月亮,一层层的心事荡漾在他心头。
橙黄橘绿的事,在他心里只占据小部分,练武以外的大把时间,他都在思考《赎罪书》的事情。
当初在《赎罪书》面前,他怎么就变成哑巴了?在这之前,在这之后,他都可以正常说话,恰恰是在因为《赎罪书》被冤枉的时候说不了话。
他推测,自己可能是被人施了禁言咒,或者说,《赎罪书》上有禁言咒。
如果是前者,他在回忆去塔里之前,实在没接触过什么人,没人有机会给他下咒。但那天去看守《赎罪书》本来就是临时的意外,谁有未卜先知知道他会去看守呢?
如果是后者,那又是谁在《赎罪书》上下咒呢?《赎罪书》上阵法众多,它们交织在一起,既能封印《赎罪书》,也保护《赎罪书》不受外界侵扰。能在《赎罪书》布下禁言咒的人,至少得是长老的修为。
他又把门派里的长老全部拎出来想了想,实在想不到哪位长老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些事情,至今只有他自己知道,没人能替他想一想。他要是自己解不开,那也没人能解得开。
他有想过要告诉师尊,可他胆怯。
师尊从来没说过责备他的话,从来没怪过他“窃取”《赎罪书》这件事。可他不知道,师尊究竟是相信他没窃取,相信他是清白的;还是认为他窃取了,但他已经死过一次,已经自食恶果,现在再来责怪也为时晚矣,索性就不说。
这两种“不言说”之间,千差万别。
再深入去想,这两种“不言说”,取决于师尊这个人怎么想他。
师尊怎么想他呢?
师尊是完全信任他,肯定他?还是已经给他定了罪,只是觉得万分无奈,懒得与他言说?
这种纠结,让李遗内心蠢蠢欲动,几乎就要像九年前一样冲动,直接去问师尊究竟在想什么。
但经过这九年,李遗成熟稳重,成长了许多,明白有些事情不应该多问。别人不说的事情,往往意味着对方不想说。
心里的瞻前顾后,和犹豫,让李遗纠结不已,这种纠结,几乎要让他要发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