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2)
王老大话头一止,半晌,才支支吾吾道:其实吧,其实......阿圆这姐姐,是不久前才认识的。那位姑娘喉咙好像受过伤似的,说多了话就一直咳嗽个不停,平日里是个寡言少语的性子,也不说自己从哪儿来最近就一直在船上帮我干活儿,开始的时候我也挺奇怪的,只不过见她孤身漂泊在外,阿圆这妮子又缠着人家不放,这才熟了起来。她自己一个人走江湖,难免要学点防身之术,您说对不对?
我点点头,王老大便继续道:今晚也是阿圆非要吵着去成家巷子那儿看烟花,我拗不过她,这才拜托人家川姑娘带阿圆去,谁知,谁知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那位姑娘当真是王家的恩人啊。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我和王老大同时抬眼望去,只见阿圆竟然来了。
阿爹!燕大夫!阿圆张开双臂扑向王老大,一张小脸已不似先前苍白,王老大惊喜道:妮儿,你没事啦?
阿圆认真地点点头,道:襄儿姐姐给我闻了一种好闻的香,我就好了。说着,只见她附耳在王老大耳边,轻声细语一番。
王老大听完,先是面皮一抖,忽而恢复正常,直起腰咳了一声,道:还不快谢谢燕大夫和郭姑娘!
阿圆听罢,转过身诚恳道:阿圆谢谢两位姐姐的救命之恩。
我掩唇笑道:回去还是该好好谢谢你的阿姐才是。说罢,暗暗观察起王家父女的神色,王老大倒还好些,阿圆听我主动提起她的阿姐,神色一僵,接着嘿嘿一笑,道:那是自然啦。
王老大突然道:已经过了子时,太晚了,我赶紧带孩子家去了,她阿娘该着急了。
我点点头,道:极是,您且将这个安神香带回去。
王老大两手接过,急忙带着阿圆离去。
襄儿和我并肩立在竹里馆门口,望着父女二人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夜凉如水,天上银汉灿烂,微风过处,巷子两旁的竹叶簌簌作响,襄儿手里提着一盏琉璃灯,若有所思道:我还说让阿圆在咱们这儿留宿一晚,谁知在厨房煎个茶的功夫,那孩子已经悠悠醒转,听见我回来,目光从墙上那副丹青转开来,接着从床上一跃而起,倒是把人唬了一跳,我忙问她去哪儿,那丫头嘿嘿一笑,说自己一点事儿都没有了,现在只想跟着王老大回家去。我这才把她带了出来。
我将目光从夜空收回,两人往回走着,出声道:你可知,阿圆一见到王老大,说了些什么?
襄儿望着我,不解地摇了摇头,道:那小丫头今晚神秘兮兮的。
我嗯了一声,襄儿那时站得较远,听不到也属正常,可是,坐在另一张太师椅的自己,却将内容无意中听了个七七八八。
阿圆对王老大说的是我看见一个长得很像川姐姐的人,她的画像,就挂在燕大夫的卧房内。
第168章
从前并不觉时间有如何分量,直到自己成为了等待的一方,才真正体验到,那个人在分别十六年里的心境。
从分别起,不知不觉间,也看遍了青州府的四季,春风、夏雨、秋蝉、冬月,竹里馆也名气渐大,人员迎送往来,竟慢慢习以为常,将行医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没有怨过,刚开始的时候尤甚,怨宿命、怨天玑阁、怨......抛弃自己的她,不解这十几年为何命运要一而再地戏弄自己。若是,若是能始终像在活死人墓时那般,万事不扰于心,岿然不动,倒也是一件幸事。
一阵骤雨打来,惹得芭蕉低垂,发出扑簌之声,思绪被牵回,举目四望,不知何时已至黄昏,低叹一声,将纷繁思绪压下。雨很快便停了,我披了一件轻衫,足尖轻点檐角,离开了竹里馆。
青州府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青砖白墙,小桥流水,背靠江南最大的玉泽湖,青州府水产丰富,是以慢慢成了一条上下游的产业链,将周围几座城的水产生意都串了起来。加之湖光山色甚美,也有不少茶馆歌坊将自己的产业扩张到了玉泽湖上。还未临近,便听到某楼船中传来一阵歌舞声乐,欢声笑语。
我悄然来到离王老大不远处的一条船楼下面,里面约莫是经营茶水生意,文人雅客络绎不绝。
黄昏逐渐末至山头,湖面上几家大一些的船楼都亮起了灯烛,各色灯笼依次垂下,随着夜风微微摇晃,倒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
忽的,身后响起一个声音:燕大夫?
我闻声转过身去,见是一张陌生面孔,正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那人大概四十上下,青黑色长衫,燕大夫,别来无恙。那人做了一揖。
我勉强一笑,却是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人,请问您是...... ↑返回顶部↑
我点点头,王老大便继续道:今晚也是阿圆非要吵着去成家巷子那儿看烟花,我拗不过她,这才拜托人家川姑娘带阿圆去,谁知,谁知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那位姑娘当真是王家的恩人啊。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我和王老大同时抬眼望去,只见阿圆竟然来了。
阿爹!燕大夫!阿圆张开双臂扑向王老大,一张小脸已不似先前苍白,王老大惊喜道:妮儿,你没事啦?
阿圆认真地点点头,道:襄儿姐姐给我闻了一种好闻的香,我就好了。说着,只见她附耳在王老大耳边,轻声细语一番。
王老大听完,先是面皮一抖,忽而恢复正常,直起腰咳了一声,道:还不快谢谢燕大夫和郭姑娘!
阿圆听罢,转过身诚恳道:阿圆谢谢两位姐姐的救命之恩。
我掩唇笑道:回去还是该好好谢谢你的阿姐才是。说罢,暗暗观察起王家父女的神色,王老大倒还好些,阿圆听我主动提起她的阿姐,神色一僵,接着嘿嘿一笑,道:那是自然啦。
王老大突然道:已经过了子时,太晚了,我赶紧带孩子家去了,她阿娘该着急了。
我点点头,道:极是,您且将这个安神香带回去。
王老大两手接过,急忙带着阿圆离去。
襄儿和我并肩立在竹里馆门口,望着父女二人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夜凉如水,天上银汉灿烂,微风过处,巷子两旁的竹叶簌簌作响,襄儿手里提着一盏琉璃灯,若有所思道:我还说让阿圆在咱们这儿留宿一晚,谁知在厨房煎个茶的功夫,那孩子已经悠悠醒转,听见我回来,目光从墙上那副丹青转开来,接着从床上一跃而起,倒是把人唬了一跳,我忙问她去哪儿,那丫头嘿嘿一笑,说自己一点事儿都没有了,现在只想跟着王老大回家去。我这才把她带了出来。
我将目光从夜空收回,两人往回走着,出声道:你可知,阿圆一见到王老大,说了些什么?
襄儿望着我,不解地摇了摇头,道:那小丫头今晚神秘兮兮的。
我嗯了一声,襄儿那时站得较远,听不到也属正常,可是,坐在另一张太师椅的自己,却将内容无意中听了个七七八八。
阿圆对王老大说的是我看见一个长得很像川姐姐的人,她的画像,就挂在燕大夫的卧房内。
第168章
从前并不觉时间有如何分量,直到自己成为了等待的一方,才真正体验到,那个人在分别十六年里的心境。
从分别起,不知不觉间,也看遍了青州府的四季,春风、夏雨、秋蝉、冬月,竹里馆也名气渐大,人员迎送往来,竟慢慢习以为常,将行医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没有怨过,刚开始的时候尤甚,怨宿命、怨天玑阁、怨......抛弃自己的她,不解这十几年为何命运要一而再地戏弄自己。若是,若是能始终像在活死人墓时那般,万事不扰于心,岿然不动,倒也是一件幸事。
一阵骤雨打来,惹得芭蕉低垂,发出扑簌之声,思绪被牵回,举目四望,不知何时已至黄昏,低叹一声,将纷繁思绪压下。雨很快便停了,我披了一件轻衫,足尖轻点檐角,离开了竹里馆。
青州府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青砖白墙,小桥流水,背靠江南最大的玉泽湖,青州府水产丰富,是以慢慢成了一条上下游的产业链,将周围几座城的水产生意都串了起来。加之湖光山色甚美,也有不少茶馆歌坊将自己的产业扩张到了玉泽湖上。还未临近,便听到某楼船中传来一阵歌舞声乐,欢声笑语。
我悄然来到离王老大不远处的一条船楼下面,里面约莫是经营茶水生意,文人雅客络绎不绝。
黄昏逐渐末至山头,湖面上几家大一些的船楼都亮起了灯烛,各色灯笼依次垂下,随着夜风微微摇晃,倒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
忽的,身后响起一个声音:燕大夫?
我闻声转过身去,见是一张陌生面孔,正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那人大概四十上下,青黑色长衫,燕大夫,别来无恙。那人做了一揖。
我勉强一笑,却是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人,请问您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