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3)
“我听说过你。”李小六努力回忆一番,似乎在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记得你画画很厉害。”
好像有幅《步辇图》还是《历代帝王像》登在书上来着?
“谬赞谬赞,小六年纪虽小,画功已然超乎同龄人,亦可称了不起。”
“谢谢你的夸奖。”李小六眨巴眨巴双目,“那你会离开这里吗?”
向她道别的人太多,她已经怕了。
阎立本不解其意,但仍解答她莫名其妙的问题:“四海动乱,惟晋阳尚且安稳,如无要事,我应不会离开。”
“好耶,那我日日都会来。”
其后七日里,李小六必雷打不动,跑来庙宇草地上坐下绘画。
庙中小沙弥已将她看得眼熟,不由在打扫庭院时与阎立本揶揄:“郎君瞧,那位小画师又来写生,倒是毅力惊人,有如此刻苦意志,将来某一日郎君莫要被她超了去。”
阎立本漾起笑意,早将女孩心思看穿:“她并非仅仅为了写生,想是另有目的。”
沙弥亦已看透,打趣道:“郎君愿意中她的道么?”
哪有人会拒绝这般可爱又用功的小朋友。
阎立本以行动给出了答案,他负手走向李小六,每日亦雷打不动耐心指点,视她打完草稿、描线、上色、涂影,一一循循教导过,并亲自将画作命名为《药王行医图》。
此画后来悬挂于孙思邈药堂前厅正中,过往人视之无不赞为精妙,称画师极擅捕捉神韵,气度肖似,复刻完美,与孙药王医术相得益彰。
画作完成的那一瞬,李小六洗完笔收拾好画具,背上大大的行囊,小脸洋溢起期待,紧张地盯向他。
“我可以常常见到你吗?”
“你说甚么?”
“我说,您愿意做我的绘画老师吗?”
阎立本唇梢逐渐扬起弧度。
“不胜荣幸。”青年微笑回答。
.
在阎立本指导下,李小六近来画功大进,水准有如神助,然而忙于大事的李世民对此仍蒙在鼓里。
李小六兴冲冲将画作拿予李渊检阅,不巧他正与李二郎议事,裴寂和自长安远道而来的旧友刘宏基武士彟亦在场。
“是不错,长进了不少。”李渊略略夸了几句,摆手令女儿先退下,“我与你叔伯有正事相谈,明日我再细观你画,你先回房去。”
“让小六听听也无妨。”李世民笑道,“小六书读得太少,正好让她学学。”
“是哇是哇。”李小六连连点头附和,李渊无奈,只得视她拖了把小凳,乖乖躲在李世民后面听讲。
原来河东有隋将屈突通坚守,李渊欲先取长安,担忧腹背受敌,故而计划踟蹰未定。
裴寂道:“唐公既虑屈突通,不若先行攻取之,再夺长安为时未晚。”
“世民以为不然。”李世民俄而驳道,“用兵尚权变,而权变在乎神速,昔日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汉,今需效仿邓艾,速取长安,以免夜长梦多。”
李渊捋须思忖,度量着二郎与裴寂俱有道理,遂下定论:“汝二人之计皆可,先留兵围攻河东,二郎同时引兵入关,双方均不可延误。” ↑返回顶部↑
好像有幅《步辇图》还是《历代帝王像》登在书上来着?
“谬赞谬赞,小六年纪虽小,画功已然超乎同龄人,亦可称了不起。”
“谢谢你的夸奖。”李小六眨巴眨巴双目,“那你会离开这里吗?”
向她道别的人太多,她已经怕了。
阎立本不解其意,但仍解答她莫名其妙的问题:“四海动乱,惟晋阳尚且安稳,如无要事,我应不会离开。”
“好耶,那我日日都会来。”
其后七日里,李小六必雷打不动,跑来庙宇草地上坐下绘画。
庙中小沙弥已将她看得眼熟,不由在打扫庭院时与阎立本揶揄:“郎君瞧,那位小画师又来写生,倒是毅力惊人,有如此刻苦意志,将来某一日郎君莫要被她超了去。”
阎立本漾起笑意,早将女孩心思看穿:“她并非仅仅为了写生,想是另有目的。”
沙弥亦已看透,打趣道:“郎君愿意中她的道么?”
哪有人会拒绝这般可爱又用功的小朋友。
阎立本以行动给出了答案,他负手走向李小六,每日亦雷打不动耐心指点,视她打完草稿、描线、上色、涂影,一一循循教导过,并亲自将画作命名为《药王行医图》。
此画后来悬挂于孙思邈药堂前厅正中,过往人视之无不赞为精妙,称画师极擅捕捉神韵,气度肖似,复刻完美,与孙药王医术相得益彰。
画作完成的那一瞬,李小六洗完笔收拾好画具,背上大大的行囊,小脸洋溢起期待,紧张地盯向他。
“我可以常常见到你吗?”
“你说甚么?”
“我说,您愿意做我的绘画老师吗?”
阎立本唇梢逐渐扬起弧度。
“不胜荣幸。”青年微笑回答。
.
在阎立本指导下,李小六近来画功大进,水准有如神助,然而忙于大事的李世民对此仍蒙在鼓里。
李小六兴冲冲将画作拿予李渊检阅,不巧他正与李二郎议事,裴寂和自长安远道而来的旧友刘宏基武士彟亦在场。
“是不错,长进了不少。”李渊略略夸了几句,摆手令女儿先退下,“我与你叔伯有正事相谈,明日我再细观你画,你先回房去。”
“让小六听听也无妨。”李世民笑道,“小六书读得太少,正好让她学学。”
“是哇是哇。”李小六连连点头附和,李渊无奈,只得视她拖了把小凳,乖乖躲在李世民后面听讲。
原来河东有隋将屈突通坚守,李渊欲先取长安,担忧腹背受敌,故而计划踟蹰未定。
裴寂道:“唐公既虑屈突通,不若先行攻取之,再夺长安为时未晚。”
“世民以为不然。”李世民俄而驳道,“用兵尚权变,而权变在乎神速,昔日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汉,今需效仿邓艾,速取长安,以免夜长梦多。”
李渊捋须思忖,度量着二郎与裴寂俱有道理,遂下定论:“汝二人之计皆可,先留兵围攻河东,二郎同时引兵入关,双方均不可延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