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贺远……他毕竟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沈月腾的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血缘这东西,割不断。嘉明嘉芮现在还小,不懂事。但等他们长大,他们有权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有权选择是否相认。爷爷不是让你现在就认他,或者原谅他。只是……别因为你们大人之间的恩怨,彻底堵死了孩子们了解真相的权利。等孩子们到了能明白事理的年纪,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不好?”
爷爷的话像温润的水,没有强迫,只有设身处地的建议。他既没有站在贺远那边施压,也没有因为贺远之前的过错而彻底否定他作为生父的存在,而是站在了孩子们的立场上,为他们预留了一扇未来可能开启的门。
沈一帆紧绷的心弦,在这一刻,终于缓缓松弛下来。巨大的压力似乎被卸掉了大半。爷爷的理解和支持,远比他预想的更加通透和开明。
“我知道了,爷爷。”沈一帆的声音带着释然后的平静,“我会认真考虑的。”
沈月腾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长辈特有的、对后辈的欣赏,“至于杜家那小子……”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词,“他是个能扛事、有担当的人。这些年,他对孩子们怎么样,对你怎么样,爷爷都看在眼里。是个靠得住的人。”爷爷没有说更多,但这句评价本身,分量已足够重。
沈一帆心中微动,爷爷对杜泽铭的认可一直存在,只是此刻说出来,似乎别有深意。他顿了顿,像是想到什么,语气自然地说道,“对了,下周我事情比较多,已经拜托杜泽铭有空时过来帮忙照看一下嘉明嘉芮。”
闻言,沈月腾没有立刻接话,他抬起眼,目光在沈一帆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深邃,带着了然,仿佛瞬间看透了孙子这看似寻常安排背后的微妙心思。随即,他唇角缓缓勾起一个极淡却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包含了欣慰、鼓励。他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重新拿起文件,挥了挥手:“嗯。去吧。”
沈一帆起身,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书房。压在心头的巨石被移开,爷爷的理解、支持,那句对杜泽铭的肯定,以及那个心照不宣的笑容,让他浑身都透着轻松。
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沈一帆脱下外套,走到窗边。夜色已浓,庭院里的景观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他望着窗外,爷爷的话和贺远的来访仍在脑海中盘旋。
贺远竟然真的没有向爷爷坦白孩子的事?这有点出乎沈一帆的意料。以贺远今天找上门来认孩子的急切,和他一贯的倔强,沈一帆原以为他会搬出孩子这张牌,利用爷爷对老战友的情谊来施压。难道他真的只是道歉,请求复合,然后……就走了?
一丝疑虑在沈一帆心中升起。他担心贺远只是暂时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克制,转头又会生出别的波折。毕竟,放手哪有那么容易?
忽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沈一帆低眸,竟是贺远发来的短信。
一帆,今天和老首长聊了很多,也想了很久。看到老宅里孩子们生活的痕迹,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错过了什么,又轻率地毁掉了什么。道歉的话说再多也苍白无力,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今天,我决定接受麻省理工的邀请,回去完成之前中断的研究项目。“绿洲计划”的后续工作已移交团队负责。我知道,以你的骄傲和能力,不会需要我的任何补偿。但作为一个缺席了孩子出生、成长这么多年的父亲,这100万(支票已送到公司)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微不足道的弥补方式。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希望能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
我不奢求你的原谅,也不奢望孩子们现在就承认我。是我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资格要求什么。只希望未来某天,等他们长大些,懂事些,如果你觉得合适,能有机会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父是谁,并为我当年的错误和缺席,亲口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保重。祝你和孩子们安好。贺远。
短信的措辞很克制,但仍能体会到温度。没有纠缠,没有煽情,只有实质性的补偿,虽然对沈家而言微不足道,但表现出的谦卑和尊重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明确了退场姿。,
沈一帆逐字逐句地看着,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释然。贺远这次……是真的想通了,放手了。这对他,对孩子们,应该都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这份“痛快放手”也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贺远性格里的某种特质——当认定事不可为时,他抽身得也足够利落,带着一种理性的冷酷。
沈一帆不由得联想,若是换了杜泽铭,面对同样的绝境,他会如此“理智”地放手吗?恐怕不会。以杜泽铭那种十年如一日的执着韧性,怕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只会想方设法留在自己和孩子们身边。
想过之后,沈一帆又觉得有点荒谬。怎么会联想到杜泽铭身上?甚至开始比较起来……
他为这种突如其来的、近乎“恋爱脑”般的对比感到无语。难道自己已经对杜泽铭产生滤镜了?
就在他为自己这不合时宜的胡思乱想感到好笑又无奈时,握手机屏幕亮起,来电显示正是——杜泽铭。 ↑返回顶部↑
爷爷的话像温润的水,没有强迫,只有设身处地的建议。他既没有站在贺远那边施压,也没有因为贺远之前的过错而彻底否定他作为生父的存在,而是站在了孩子们的立场上,为他们预留了一扇未来可能开启的门。
沈一帆紧绷的心弦,在这一刻,终于缓缓松弛下来。巨大的压力似乎被卸掉了大半。爷爷的理解和支持,远比他预想的更加通透和开明。
“我知道了,爷爷。”沈一帆的声音带着释然后的平静,“我会认真考虑的。”
沈月腾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长辈特有的、对后辈的欣赏,“至于杜家那小子……”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词,“他是个能扛事、有担当的人。这些年,他对孩子们怎么样,对你怎么样,爷爷都看在眼里。是个靠得住的人。”爷爷没有说更多,但这句评价本身,分量已足够重。
沈一帆心中微动,爷爷对杜泽铭的认可一直存在,只是此刻说出来,似乎别有深意。他顿了顿,像是想到什么,语气自然地说道,“对了,下周我事情比较多,已经拜托杜泽铭有空时过来帮忙照看一下嘉明嘉芮。”
闻言,沈月腾没有立刻接话,他抬起眼,目光在沈一帆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深邃,带着了然,仿佛瞬间看透了孙子这看似寻常安排背后的微妙心思。随即,他唇角缓缓勾起一个极淡却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包含了欣慰、鼓励。他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重新拿起文件,挥了挥手:“嗯。去吧。”
沈一帆起身,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书房。压在心头的巨石被移开,爷爷的理解、支持,那句对杜泽铭的肯定,以及那个心照不宣的笑容,让他浑身都透着轻松。
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沈一帆脱下外套,走到窗边。夜色已浓,庭院里的景观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他望着窗外,爷爷的话和贺远的来访仍在脑海中盘旋。
贺远竟然真的没有向爷爷坦白孩子的事?这有点出乎沈一帆的意料。以贺远今天找上门来认孩子的急切,和他一贯的倔强,沈一帆原以为他会搬出孩子这张牌,利用爷爷对老战友的情谊来施压。难道他真的只是道歉,请求复合,然后……就走了?
一丝疑虑在沈一帆心中升起。他担心贺远只是暂时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克制,转头又会生出别的波折。毕竟,放手哪有那么容易?
忽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沈一帆低眸,竟是贺远发来的短信。
一帆,今天和老首长聊了很多,也想了很久。看到老宅里孩子们生活的痕迹,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错过了什么,又轻率地毁掉了什么。道歉的话说再多也苍白无力,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今天,我决定接受麻省理工的邀请,回去完成之前中断的研究项目。“绿洲计划”的后续工作已移交团队负责。我知道,以你的骄傲和能力,不会需要我的任何补偿。但作为一个缺席了孩子出生、成长这么多年的父亲,这100万(支票已送到公司)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微不足道的弥补方式。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希望能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
我不奢求你的原谅,也不奢望孩子们现在就承认我。是我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资格要求什么。只希望未来某天,等他们长大些,懂事些,如果你觉得合适,能有机会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父是谁,并为我当年的错误和缺席,亲口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保重。祝你和孩子们安好。贺远。
短信的措辞很克制,但仍能体会到温度。没有纠缠,没有煽情,只有实质性的补偿,虽然对沈家而言微不足道,但表现出的谦卑和尊重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明确了退场姿。,
沈一帆逐字逐句地看着,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释然。贺远这次……是真的想通了,放手了。这对他,对孩子们,应该都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这份“痛快放手”也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贺远性格里的某种特质——当认定事不可为时,他抽身得也足够利落,带着一种理性的冷酷。
沈一帆不由得联想,若是换了杜泽铭,面对同样的绝境,他会如此“理智”地放手吗?恐怕不会。以杜泽铭那种十年如一日的执着韧性,怕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只会想方设法留在自己和孩子们身边。
想过之后,沈一帆又觉得有点荒谬。怎么会联想到杜泽铭身上?甚至开始比较起来……
他为这种突如其来的、近乎“恋爱脑”般的对比感到无语。难道自己已经对杜泽铭产生滤镜了?
就在他为自己这不合时宜的胡思乱想感到好笑又无奈时,握手机屏幕亮起,来电显示正是——杜泽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