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4)
完颜守绪和张天纲等人决定,孤注一掷,前往河南境内蒙古军的大本营汝州,进行决战!
“存亡在此一举,外则可以激三军之气,内可以慰都人之心。”[16]
在汴京守军的怆然目送下,帝王带着最后的主力亲征。
应该说,这个决策本身没什么问题,是当时唯一有可能的活路,然而命运却在此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既然是突袭决战,理应保密行军,兵贵神速为计。
不料,河南百姓听说王师前来,个个踊跃来到路边,箪食壶浆犒师。
张天纲觉得不妥,还想着隐瞒敷衍过去,奈何完颜守绪见百姓如此,深为感动,觉得不能让人白跑一趟,亲自*出来感谢大家。
众人欢天喜地,“人人为之感泣”。
人群中,当然少不了一二蒙古的探子。
完颜守绪一路行来,行踪被打听得清清楚楚,就连圈套都给他挖好了,就等人跳进去。
所以说,有时候太受欢迎也是一种错……
好在,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正面buff,那就是亲征军团经历了百姓们的一番慰劳,本就很坚定的士气更是大大提升了,争相奋进,视死如归。
正月初一,亲征军在广陵冈登岸,准备渡河。
岸上的蒙古铁骑早就等待许久,未等亲征军站稳脚步,就发动了一通劈头盖脸的暴击。
亲征军士气如虹,凛然无畏,指挥官贺都喜身中十六七箭,还在挥舞旗帜,奋勇作战,居然完全压过蒙古军的气势,占据了上风。
蒙古军暂时撤退。
万万没想到,就在此时,天色陡变,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惊天动地。
且这个风向完全是朝南吹,停留在河边的亲征军战船无法稳住,全部被吹到了河南岸,也就是蒙古军大本营。
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狂风吹得他们一动不能动,就被纷纷杀掉,或是踩踏入水中淹死。
这一战,亲征军惨败。
足足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更糟糕的是,无法渡河,就去不了汝州。
西进路断,完颜守绪君臣一行人,只能改道前往归德,并辗转抵达蔡州,在那里迎接最后的落幕。
……
另一边,汴京城。
蒙古军听说完颜守绪出城亲征去了,趁此机会,再度袭来,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四月十二日,汴京陷落。
蒙古元帅速不台,本打算进行屠城,幸好耶律楚材这次也在军中,多番制止劝说。
他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速不台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最终卖他一个面子,放过了汴京城的大部分居民。
当然,按照蒙古传统,小范围的恣情杀戮,以及大范围的全城洗劫,必定是少不了的。 ↑返回顶部↑
“存亡在此一举,外则可以激三军之气,内可以慰都人之心。”[16]
在汴京守军的怆然目送下,帝王带着最后的主力亲征。
应该说,这个决策本身没什么问题,是当时唯一有可能的活路,然而命运却在此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既然是突袭决战,理应保密行军,兵贵神速为计。
不料,河南百姓听说王师前来,个个踊跃来到路边,箪食壶浆犒师。
张天纲觉得不妥,还想着隐瞒敷衍过去,奈何完颜守绪见百姓如此,深为感动,觉得不能让人白跑一趟,亲自*出来感谢大家。
众人欢天喜地,“人人为之感泣”。
人群中,当然少不了一二蒙古的探子。
完颜守绪一路行来,行踪被打听得清清楚楚,就连圈套都给他挖好了,就等人跳进去。
所以说,有时候太受欢迎也是一种错……
好在,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正面buff,那就是亲征军团经历了百姓们的一番慰劳,本就很坚定的士气更是大大提升了,争相奋进,视死如归。
正月初一,亲征军在广陵冈登岸,准备渡河。
岸上的蒙古铁骑早就等待许久,未等亲征军站稳脚步,就发动了一通劈头盖脸的暴击。
亲征军士气如虹,凛然无畏,指挥官贺都喜身中十六七箭,还在挥舞旗帜,奋勇作战,居然完全压过蒙古军的气势,占据了上风。
蒙古军暂时撤退。
万万没想到,就在此时,天色陡变,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惊天动地。
且这个风向完全是朝南吹,停留在河边的亲征军战船无法稳住,全部被吹到了河南岸,也就是蒙古军大本营。
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狂风吹得他们一动不能动,就被纷纷杀掉,或是踩踏入水中淹死。
这一战,亲征军惨败。
足足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更糟糕的是,无法渡河,就去不了汝州。
西进路断,完颜守绪君臣一行人,只能改道前往归德,并辗转抵达蔡州,在那里迎接最后的落幕。
……
另一边,汴京城。
蒙古军听说完颜守绪出城亲征去了,趁此机会,再度袭来,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四月十二日,汴京陷落。
蒙古元帅速不台,本打算进行屠城,幸好耶律楚材这次也在军中,多番制止劝说。
他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速不台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最终卖他一个面子,放过了汴京城的大部分居民。
当然,按照蒙古传统,小范围的恣情杀戮,以及大范围的全城洗劫,必定是少不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