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3 / 3)
他守孝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吉国公孟珙。
孟珙是岳家军第三代将领,他的祖父孟林是岳飞亲将——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岳家军作为一支军团在此时早已经不存在了,尽管还有少数的余晖,比如广东摧锋军,仍旧活跃在战争前线,但他们已经以民间义勇为主,不再被视为官兵了。
斯人已逝,而精魂永存。
害人的赵宋昏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悲剧还在一代代重演。
孟珙完成了岳飞的遗愿灭金,但他的晚景无比凄凉,在君王的猜忌与流言中伤中郁郁而终,只留下充满憾恨的叹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
凭什么呢?
李庭芝想不明白。
为何恶人依旧得志,而忠臣良将如岳元帅、如他的老师,却不得善终?
赵宋难道不该覆灭,他作为岳家军的第四代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继承者,难道不该握紧手中剑,完成这一场迟到多年的清算吗?
李庭芝散发抽簪,独自下马,来见陈蒨。
彼时,陈朝将领们正在开庆功宴。
因为军中禁酒,实行得十分严格,众人围坐在一处,品尝鲈鱼烩。
鲈鱼烩是著名的江东特色,晋时,吴人张翰骤闻秋风起,家乡鲈鱼堪烩,于是十分潇洒地挂冠离去,辞官归故里,江东游子于异地品尝这一道佳肴,格外触动情思。
皇后沈妙容就很擅长烹饪这一道佳肴,佐以莼菜,名动京华。陈宫上下,建康士女,追捧效仿她的人众多,往往蔚然成风。
沈皇后并没有参与本次活动,陈蒨出征在外,她需要留下监国,决断一应政事。
这个安排遭到了不少人反对,理由也很简单,监国之位自从被北边的拓跋氏发明以来,一直就是继承人的象征。
大家听说过立皇太孙的,过继嗣子的,兄终弟及的,甚至如西辽仁宗那样兄终妹及的……但还没听说过传位给皇后的。
就算监国不代表册立继承人,但让皇后监国也与礼法不合吧。
陈蒨作为铁腕帝王,才不管什么礼法不礼法,迅速收拾掉了一批反对者,转瞬就在朝会上言笑晏晏地问百官,爱卿可有异议?若是有的话,莫非能提出什么更好的方案?
百官安静如鸡。 ↑返回顶部↑
孟珙是岳家军第三代将领,他的祖父孟林是岳飞亲将——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岳家军作为一支军团在此时早已经不存在了,尽管还有少数的余晖,比如广东摧锋军,仍旧活跃在战争前线,但他们已经以民间义勇为主,不再被视为官兵了。
斯人已逝,而精魂永存。
害人的赵宋昏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悲剧还在一代代重演。
孟珙完成了岳飞的遗愿灭金,但他的晚景无比凄凉,在君王的猜忌与流言中伤中郁郁而终,只留下充满憾恨的叹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
凭什么呢?
李庭芝想不明白。
为何恶人依旧得志,而忠臣良将如岳元帅、如他的老师,却不得善终?
赵宋难道不该覆灭,他作为岳家军的第四代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继承者,难道不该握紧手中剑,完成这一场迟到多年的清算吗?
李庭芝散发抽簪,独自下马,来见陈蒨。
彼时,陈朝将领们正在开庆功宴。
因为军中禁酒,实行得十分严格,众人围坐在一处,品尝鲈鱼烩。
鲈鱼烩是著名的江东特色,晋时,吴人张翰骤闻秋风起,家乡鲈鱼堪烩,于是十分潇洒地挂冠离去,辞官归故里,江东游子于异地品尝这一道佳肴,格外触动情思。
皇后沈妙容就很擅长烹饪这一道佳肴,佐以莼菜,名动京华。陈宫上下,建康士女,追捧效仿她的人众多,往往蔚然成风。
沈皇后并没有参与本次活动,陈蒨出征在外,她需要留下监国,决断一应政事。
这个安排遭到了不少人反对,理由也很简单,监国之位自从被北边的拓跋氏发明以来,一直就是继承人的象征。
大家听说过立皇太孙的,过继嗣子的,兄终弟及的,甚至如西辽仁宗那样兄终妹及的……但还没听说过传位给皇后的。
就算监国不代表册立继承人,但让皇后监国也与礼法不合吧。
陈蒨作为铁腕帝王,才不管什么礼法不礼法,迅速收拾掉了一批反对者,转瞬就在朝会上言笑晏晏地问百官,爱卿可有异议?若是有的话,莫非能提出什么更好的方案?
百官安静如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