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3 / 4)
李存勖自己就是音律大师,精于此道,顿时听出了真东西,一下坐直了身子。
他迎合着这个音调,唱起《百年歌》:
“一十时,颜如蕣华晔有晖,体如飘风行如飞……”
一曲终了,余音犹在幽幽绕梁。
杨慎眼眸微闭,指尖仍停留在弦上,缓缓压下最后一丝颤音。
“可惜了”,李存勖眉峰微蹙,“你其他都很好,唯独腕力欠缺了些。这一句「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本该是高.潮,可你的音上不去。”
杨慎神色无奈:“这没办法,我只是个文人。”
虽然是文人中的变异品种,擅长骑射,身手还不错,但毕竟没亲自去过沙场。
倘若把镇西将军谢尚换过来,大约会更好。
琵琶有很多激烈的曲子,如《十面埋伏》,再如今日这首《百年歌》,确实要耗费好一番气骨与心力,更适合真正的将军弹奏。
李存勖点点头,若有所思:“你再来一次,朕听着。”
杨慎依言照做。
到那一句「力可扛鼎志干云」的时候,李存勖忽然伸出两根手指,从下方托住了他手腕,极其精细地使力,恰到好处地滑过了这个音。
又在下一句来临前,及时松开。
进入第五音「荷旄仗节镇邦家」,直接从身后握住了他的手,带动拂过整个音部,直到最后一声,弦音落定。
“此曲的技法已然尽善尽美”,李存勖叹道,“即便在朕请人复奏的所有《百年歌》中,也可名列第一。”
唯一有所欠缺的,便是感情。
杨慎毕竟只是个少年人,阅历还不够,李存勖自己也还风华正茂。
他们两人凑在一起,哪能体会到当年李克用征战半生,白发苍苍,听曲落泪的悲恸?
杨慎微微抿唇,面容上掠过了一丝笑意,好似霁月明霞一般,愈发显得眉眼温朗明媚:“陛下谬赞。”
李存勖有些好奇地问:“你既然弹得这么好,为什么后来不弹了?”
杨慎沉默许久,神色有些低落:“世人喜欢,我也喜欢,但朝中人不喜欢。”
李存勖挑眉:“愿闻其详。”
杨慎便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候,他刚状元及第。
常在清风明月夜,绾两角髻,着单纱半臂,背负琵琶,共二三友人清客,携尊酒,席地坐西长安街上,酒酣和唱,撮拨到晓【1】。
天天弹,洒脱率性至极。
后来有一次,首辅李东阳上朝,路过此地,很为琵琶声惊异,就停车问,弹者是谁。
杨慎抱着琵琶起身,斟给他一杯酒,灿然笑道:“朝期尚早,愿为先生更弹。”
一曲弹罢,不知东方之既白。 ↑返回顶部↑
他迎合着这个音调,唱起《百年歌》:
“一十时,颜如蕣华晔有晖,体如飘风行如飞……”
一曲终了,余音犹在幽幽绕梁。
杨慎眼眸微闭,指尖仍停留在弦上,缓缓压下最后一丝颤音。
“可惜了”,李存勖眉峰微蹙,“你其他都很好,唯独腕力欠缺了些。这一句「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本该是高.潮,可你的音上不去。”
杨慎神色无奈:“这没办法,我只是个文人。”
虽然是文人中的变异品种,擅长骑射,身手还不错,但毕竟没亲自去过沙场。
倘若把镇西将军谢尚换过来,大约会更好。
琵琶有很多激烈的曲子,如《十面埋伏》,再如今日这首《百年歌》,确实要耗费好一番气骨与心力,更适合真正的将军弹奏。
李存勖点点头,若有所思:“你再来一次,朕听着。”
杨慎依言照做。
到那一句「力可扛鼎志干云」的时候,李存勖忽然伸出两根手指,从下方托住了他手腕,极其精细地使力,恰到好处地滑过了这个音。
又在下一句来临前,及时松开。
进入第五音「荷旄仗节镇邦家」,直接从身后握住了他的手,带动拂过整个音部,直到最后一声,弦音落定。
“此曲的技法已然尽善尽美”,李存勖叹道,“即便在朕请人复奏的所有《百年歌》中,也可名列第一。”
唯一有所欠缺的,便是感情。
杨慎毕竟只是个少年人,阅历还不够,李存勖自己也还风华正茂。
他们两人凑在一起,哪能体会到当年李克用征战半生,白发苍苍,听曲落泪的悲恸?
杨慎微微抿唇,面容上掠过了一丝笑意,好似霁月明霞一般,愈发显得眉眼温朗明媚:“陛下谬赞。”
李存勖有些好奇地问:“你既然弹得这么好,为什么后来不弹了?”
杨慎沉默许久,神色有些低落:“世人喜欢,我也喜欢,但朝中人不喜欢。”
李存勖挑眉:“愿闻其详。”
杨慎便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候,他刚状元及第。
常在清风明月夜,绾两角髻,着单纱半臂,背负琵琶,共二三友人清客,携尊酒,席地坐西长安街上,酒酣和唱,撮拨到晓【1】。
天天弹,洒脱率性至极。
后来有一次,首辅李东阳上朝,路过此地,很为琵琶声惊异,就停车问,弹者是谁。
杨慎抱着琵琶起身,斟给他一杯酒,灿然笑道:“朝期尚早,愿为先生更弹。”
一曲弹罢,不知东方之既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