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南下渡江的时候,六万户流民愿意背井离乡,追随他前往江东。
  幸运的是,这一路上,他也收获了一位知己,那就是镇西将军谢尚。
  东晋王朝将他隔离在前线,防如蛇蝎,他不愿坐以待毙,所以单骑渡江,千里迢迢去寿春城见谢尚。
  他形容狼狈,出现在谢尚的宴席上,那时,谢尚正在高楼边弹琵琶,一弦上风吹急雨,仿佛银汉倾洒,危崖落月,一袭白衣高不可攀,好似神仙中人。
  他抬头仰望着他,本已不抱什么希望了,但谢尚看着少年眼中的明亮光芒,却撤去了所有卫队,单独与他相见。
  没人知道他们到底聊了什么,《晋书》却写道,“一见便若平生。”
  “别担心,从此你来保护山河,我来保护你呀”,谢尚握住他的手,充满诚挚地说。
  他看着这个人眼底的碎雪星辰,长风云絮,一片漾开的潋滟春水,轻轻点头,说了一个“好”字。
  有这句话,似乎前半生的颠沛流离也不算什么了。
  谢尚是当朝国舅,位高权重,一向将少年保护得很好,可以放心地驰骋疆场,而不用担忧那些乱七八糟的攻讦,和来自背后的冷箭。
  可是,世间的一切相遇都有散场之日。
  当谢尚解职归乡,他一个人被留在了前线,立即就遭到了卫将军殷浩的嫉妒。
  殷浩为了除去他,派遣了数批刺客。
  结果刺客见了他之后,都被他感化,以实情告知,不愿行刺杀之事。
  殷浩一计不成,又改为阴谋构陷,以死罪控告,欲逼迫他自/裁。
  他屡次上表陈情,均遭不到回应,悲愤之下决意重新北归。
  此时,还有数万人愿意千里相随,就算因为仓促撤离,寡不敌众,数次兵败,赶来的百姓依旧前赴后继。
  当他伤重的消息传出,无论是前线居民,还是被俘的仕女百姓,无不潸然落泪,为之恸哭。
  他怀着一腔热忱,与明亮的赤子之心,如飞蛾扑火般投身入长夜,想要终结这个乱世。
  但最终却死在了二十七岁。
  ……
  谢晦讲到这里,也就讲完了姚襄的一生。
  红衣少年怔怔地听着,连泪水从脸庞滑落,也没有觉察。
  “莫哭”,谢尚叹了口气,将人拉过来,给他擦了擦眼泪,“殷浩欺你至此,这事绝不能这么算了,定要一笔一笔讨回来。”
  姚襄茫然道:“我与殷浩素不相识,他为何如此恨我……”
  “恨是没有缘由的,只怪他是个畜生”,谢尚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声音低柔,“当一束明光照见遍地沟渠的时候,沟渠里的阴暗之物无所遁形,便也想着将阳光拉下来。”
  姚襄依旧情绪低落,神色恹恹的,怎么也缓不过来。
  谢尚只得拍拍他的肩,哄他道:“别难过了,回头我弹琵琶给你听。”
  “再带你去我小时候最爱的一家秦淮面馆,吃完之后,还可以去永昌里采花,去昆明湖泛舟……”
  他一连列举了十几件事,姚襄总算提起了一丝兴趣,点头说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