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3 / 3)
临近的吐蕃康区首领收到大理国求救文书,朝廷中扯皮一番,终于决定出兵救援。
结果刚进入大理境内,就被早有准备的谢晦,派檀道济伏兵将其一锅端了。
在这个即将灭亡大理的节骨眼上,谢晦本不欲节外生枝,想着先将吐蕃被俘的几名大将加以厚礼,遣送回去,来日再图。
却不料,吐蕃俘虏是个没骨气的,没扛住压力,直接就将吐蕃国内的情况如倒豆子般尽数说出。
当然,这和谢晦手段的强硬,大概也有那么亿点点关系。
总之一句话,吐蕃现在大分裂,几十个首领各自为政,这回来援的是多康部落,与宋朝毗邻,实力却不算最强。
谢晦心念如电转,心说这能不趁他病要他命?已然想出了一道鲸吞全局的计划。
遂将吐蕃俘虏先关押在一旁,暂且按下不表。
……
大理国都羊苴咩城,傍依苍山与龙首、龙尾二关,是实打实的天堑雄城,易守难攻,难以攀登。
辛弃疾提议:“不如效邓士载暗渡阴平之事,携一支飞军,翻山越岭,从无人区径趋城下。”
“我亦如此认为”,虞允文赞许地点点头,“蜀军备战多年,早已习惯山地作战,白蛮首领新降立功心切,又熟悉地势情形,正可助一臂之力。”
谢晦凝眉思索一阵,则是补充了一点:“按照路线规划,不应径直兵临城下,而是要停在大理城的背部,以地道挖掘法填塞火药,迅速轰倒东面城墙,即可长驱直入,占领全城。”
这种打法,突出一个“奇”字。
趁大理国王还没反应过来,迅速将城池拿下,免得他跑路。
否则的话,大理又没有什么“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正康帝一旦意识到大势已去,妄图逃窜*,带着残余小朝廷,流亡在云南的茫茫群山野水之间,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工作量!
几人都同意了谢晦的意见。
正想问问檀道济,转头一看,大宋战无不胜的冠军将军正趴在桌边,拿小木枝戳弄着一群蚂蚁,兴致勃勃地说:“快爬快爬,我给你们引路!”
几人:“……”
算了,问这个憨憨也问不出什么来,就这样吧。
辛弃疾倒是忽然想起一事:“陛下的第二个锦囊我们还没看,是否要翻阅一下?”
第一个锦囊在渡金沙江的时候就已经翻阅过了,里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安抚百姓、建设民生的指点。
现在这个锦囊,应该对应的就是攻打国都之事。
谢晦打开一看,只见纸张上赫然写着:“宣明亲启:遇见困难不要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解决,你智计卓绝,无往而不利,生命中有多少艰难险阻都闯过来了,何况大理荒僻小邦!先做个深呼吸,吃一颗粽子糖,闭目休息一会,再重新回来看待这个问题……”
洋洋洒洒一长串。
刘裕在这张纸上,赫然抄了满满一纸的心灵鸡汤。 ↑返回顶部↑
结果刚进入大理境内,就被早有准备的谢晦,派檀道济伏兵将其一锅端了。
在这个即将灭亡大理的节骨眼上,谢晦本不欲节外生枝,想着先将吐蕃被俘的几名大将加以厚礼,遣送回去,来日再图。
却不料,吐蕃俘虏是个没骨气的,没扛住压力,直接就将吐蕃国内的情况如倒豆子般尽数说出。
当然,这和谢晦手段的强硬,大概也有那么亿点点关系。
总之一句话,吐蕃现在大分裂,几十个首领各自为政,这回来援的是多康部落,与宋朝毗邻,实力却不算最强。
谢晦心念如电转,心说这能不趁他病要他命?已然想出了一道鲸吞全局的计划。
遂将吐蕃俘虏先关押在一旁,暂且按下不表。
……
大理国都羊苴咩城,傍依苍山与龙首、龙尾二关,是实打实的天堑雄城,易守难攻,难以攀登。
辛弃疾提议:“不如效邓士载暗渡阴平之事,携一支飞军,翻山越岭,从无人区径趋城下。”
“我亦如此认为”,虞允文赞许地点点头,“蜀军备战多年,早已习惯山地作战,白蛮首领新降立功心切,又熟悉地势情形,正可助一臂之力。”
谢晦凝眉思索一阵,则是补充了一点:“按照路线规划,不应径直兵临城下,而是要停在大理城的背部,以地道挖掘法填塞火药,迅速轰倒东面城墙,即可长驱直入,占领全城。”
这种打法,突出一个“奇”字。
趁大理国王还没反应过来,迅速将城池拿下,免得他跑路。
否则的话,大理又没有什么“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正康帝一旦意识到大势已去,妄图逃窜*,带着残余小朝廷,流亡在云南的茫茫群山野水之间,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工作量!
几人都同意了谢晦的意见。
正想问问檀道济,转头一看,大宋战无不胜的冠军将军正趴在桌边,拿小木枝戳弄着一群蚂蚁,兴致勃勃地说:“快爬快爬,我给你们引路!”
几人:“……”
算了,问这个憨憨也问不出什么来,就这样吧。
辛弃疾倒是忽然想起一事:“陛下的第二个锦囊我们还没看,是否要翻阅一下?”
第一个锦囊在渡金沙江的时候就已经翻阅过了,里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安抚百姓、建设民生的指点。
现在这个锦囊,应该对应的就是攻打国都之事。
谢晦打开一看,只见纸张上赫然写着:“宣明亲启:遇见困难不要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解决,你智计卓绝,无往而不利,生命中有多少艰难险阻都闯过来了,何况大理荒僻小邦!先做个深呼吸,吃一颗粽子糖,闭目休息一会,再重新回来看待这个问题……”
洋洋洒洒一长串。
刘裕在这张纸上,赫然抄了满满一纸的心灵鸡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