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1 / 4)
于万众瞩目之下,将信件呈给了皇帝。
皇帝的手有些抖,他眼前也有些发黑。
当年太子谋反被传,也有一封一模一样的信件呈到了他的龙案上。
他多次翻看那封信件,反复琢磨,最终确定那就是陆承乾的字迹无疑。
因为他从未想过,有人竟然会模仿陆承乾的字迹模仿的那么像。
“陛下,当年太子殿下被传谋反,下官记得,也有一封一模一样的信件作为罪证呈给陛下。”
杨正乙又提醒:“只要陛下所阅览的这封书信跟多年前的那封书信的内容是一样的,便足矣证明先太子是被冤枉的。”
因为两封书信内容一样。
倘若陆承乾真的谋反了,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再多些一分增加暴露的风险。
这分明就是有人陷害
再说了,皇帝手上拿着的这封密信,上面的内容有几行根本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当年陆明睿过于紧张,在原本写下的信件上多添了一句话,也正是如此,才能让燕景为陆承乾平反。
“是朕错了。”
杨正乙说的没错。
事实上,所有人心中都有数,陆承乾没有谋反。
皇帝手上的信件与当年作为的罪证上的内容一模一样。
只多了陆明睿多添加的一句话,除此之外,根本就没差别。
他忽的落下了眼泪,此时此刻,知道自己冤枉了最器重的长子。
他后悔了。
活到这个岁数,他的儿子们先后离开,死的死,残的残。
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陛下节哀。”大臣们齐声劝说。
他们心情也复杂。
怪皇帝么,不,也不能完全怪,毕竟士族之前虎视眈眈,权势过大。
如今蒋家许家等士族都被处置了,就算要为陆承乾报仇,再将他们责罚一遍,好似意义也不大。
毕竟已经离开的人永远都回不来了。
“现在知道伤心难过了,当年你怀疑太子皇兄时,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这么后悔。”
朝臣宽慰皇帝。
但反王不惧啊。
他敢说实话,冷哼连连:“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不仅怀疑太子皇兄,还往本王脑袋上扣屎盆子。” ↑返回顶部↑
皇帝的手有些抖,他眼前也有些发黑。
当年太子谋反被传,也有一封一模一样的信件呈到了他的龙案上。
他多次翻看那封信件,反复琢磨,最终确定那就是陆承乾的字迹无疑。
因为他从未想过,有人竟然会模仿陆承乾的字迹模仿的那么像。
“陛下,当年太子殿下被传谋反,下官记得,也有一封一模一样的信件作为罪证呈给陛下。”
杨正乙又提醒:“只要陛下所阅览的这封书信跟多年前的那封书信的内容是一样的,便足矣证明先太子是被冤枉的。”
因为两封书信内容一样。
倘若陆承乾真的谋反了,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再多些一分增加暴露的风险。
这分明就是有人陷害
再说了,皇帝手上拿着的这封密信,上面的内容有几行根本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当年陆明睿过于紧张,在原本写下的信件上多添了一句话,也正是如此,才能让燕景为陆承乾平反。
“是朕错了。”
杨正乙说的没错。
事实上,所有人心中都有数,陆承乾没有谋反。
皇帝手上的信件与当年作为的罪证上的内容一模一样。
只多了陆明睿多添加的一句话,除此之外,根本就没差别。
他忽的落下了眼泪,此时此刻,知道自己冤枉了最器重的长子。
他后悔了。
活到这个岁数,他的儿子们先后离开,死的死,残的残。
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陛下节哀。”大臣们齐声劝说。
他们心情也复杂。
怪皇帝么,不,也不能完全怪,毕竟士族之前虎视眈眈,权势过大。
如今蒋家许家等士族都被处置了,就算要为陆承乾报仇,再将他们责罚一遍,好似意义也不大。
毕竟已经离开的人永远都回不来了。
“现在知道伤心难过了,当年你怀疑太子皇兄时,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这么后悔。”
朝臣宽慰皇帝。
但反王不惧啊。
他敢说实话,冷哼连连:“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不仅怀疑太子皇兄,还往本王脑袋上扣屎盆子。” ↑返回顶部↑